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童年家乡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戎馬生涯數十春(一)——考試、受訓、經歷的回憶——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57期  作者:劉謙怡 出版时间:1992-07-10
    关键字: 戎马生涯 往事回忆 童年家乡 投笔从戎 军队受训 剿灭土匪

    美苏冷战结束,世界局势完全改观。从民国开国迄今八十一年,世事剧变,如惊涛骇浪,令人应接不暇,锋镝余生,回忆前尘往事,眞是八十年来梦一场。今幸视听尚佳,手勉能书写,不揣浅陋,拟将个人一生经历,旁及当时社会动态,供诸文献,想亦有些微意义。童年时家乡(贵县)的景况民国元年至十年间,广西是陆荣廷统治时代,贵县尚未有公路,交通闭塞,由乡村至县城,必须步行,教育也十分落后,尤其乡村,既无公立学校,更无义务教育。我七岁时在二叔刘廷钦设立的私塾启蒙,后又去社塘村谭秀才子云开设

  • 文章勞瘁一生的蘭姑——記李夫人于蘭谷女士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6期  作者:劉昭祥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吊唁 童年往事 家乡景色 来台经历

    一、十月四日,日麗風微,天氣雖是晴朗。我一早從家裡走出來,搭乘公車,趕往石牌榮民總醫院,去參加蘭姑葬禮的時候。總是覺得遠山的雲層,都帶有愁慘的樣子,太陽光也顯得微弱,心頭上感覺到有沉重的東西向我壓下來。在車上我想到蘭姑的一生,眞是充滿了勞碌辛酸,尤其是在來台以後,現在竟被病魔奪去了她的生命。到了榮總後院的靈堂,看到花環圍繞着的蘭姑遺像,不由得兩眼充滿了淚水,我默默地站在靈前行了禮,轉過身來,已是淚滴兩腮,我定了一下神,才和先到的鄕親們相互的招呼。十時左右...

  • 文章世紀之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5期  作者:張楓林 出版时间:2004-05-10
    关键字: 古樟树 童年往事 家乡新貌

    家鄕人始终末能脱离苦海,而那棵百年古樟也似乎禁不起这香火的烘烤,渐渐地失去光彩,一些枝干已经枯萎。到了一九七八年,春回大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春风化雨,使这棵百年古樟枯木逢春。人们大胆放开手脚,尽情地施展着家鄕人的聪明才智。有的挑起货郎担,走街串巷,鸡毛换糖;有的做起手工业,办起家庭工厂;还有的做起长途运输的营生。就这样,他们不怕辛苦,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红,家鄕也成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源地,并由此改变了家乡的面貌。遥望家鄕的这棵古樟树,曾经是杂草丛生

  • 文章博望散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4期  作者:武建華 向克 張紅陽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博望 童年往事 历史沿革 家乡小吃 今昔发展

    了劲,扛着天似的,向人类昭示生存抗争的不屈不挠。据当地人讲这棵古柘刺是诸葛亮火烧博望屯时唯一幸存到今天的一棵树,我信。站在树下,让人心中生出几分凄凉,但更多的是令人感到悲壮,大汉风骨,忠贞不屈,至今仍为博望人的遗风,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到博望,还可大饱口福。中州名吃—博望锅盔,可以称得上是天下一怪,圆形,中部凸起,大如锅盖,每个厚约2寸,直径二尺,重四五斤。通身白色,且硬,敲之澎澎,如石如铁,好像生面晒乾,放在橱内,不干、不霉、不烂。博望锅盔用料简单,面粉

  • 文章話大洼

    来源期刊:《安慶鄉訊》 7、8  作者:胡采蘋 出版时间:1993-10-10
    关键字: 大洼 童年回忆 桥基工程 家乡近况 公路工程

    大洼原名康坡山,距安慶市四十餘公里,石牌鎭五公里,三面環水,四方是壩,地處偏僻,交通閉塞,是懷寧縣廿六個鄕鎭唯一不通車的一個鄕。縣鄕當局,爲迅速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挑戰,改變投資環境,振興和繁榮大洼經濟擴展鄕營企業,乃籌資於皖河上游支流揚埠渡口構建鋼筋水泥長八八公尺,寬八公尺,高十八公尺,六孔七墩公路橋一座,命名爲勝天橋。橋基工程及兩岸沿線配套公路工程,現正在施工中,預定九三年底可竣工通車,於是將結束了大洼人民多年來以步代車,肩挑背負的歷史。並且將...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