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6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吳稚暉先生與廉南湖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01期  作者:李書華  出版时间:1994-11-20
    关键字: 吴稚晖 廉南湖 秋瑾 绍兴

    人,人称为万柳夫人。尝于小万柳堂手写楞严经长卷,影印发行。稚晖先生清辛卯(一八九一)举人,与南湖先生为好友。乙未年(一八九五)稚晖先生在南湖家敎读。戊戌(一八九八)正月稚晖先生正在天津北洋大学充任汉文敎习,特由津入京,拦都御史车上书言变法,复与南湖同到南海会馆访康有为。吴芝瑛女士写经时,常邀稚晖先生欣赏。吴芝瑛与瑾友善。丁未(一九〇七)瑾在绍兴被害年三十一岁。芝瑛等收其遗骸,葬之西湖,并亲撰墓志,吴复为西湖吊诗四首。满御史常徽上疏请夷其冢,清廷命端方澈查

  • 文章武進打造「泛淹城」遊憩區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91期  出版时间:2012-01-25
    关键字: 泛淹城 游憩区 春秋乐园 水环 春秋文化

    以淹城为中心,依托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实现淹城与周边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打造城市中央的游憩区,「泛淹城」蓝图正加快成型。作为南部新城的重要内核、中心城区与滨湖新城承东启西的重要地带,淹城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得益彰的道路。春乐园作为淹城旅游区的一张王牌,已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成功创建国家四A级景区。「泛淹城」的规划建设,就是放大辐射作用,促进武进产业转型尤其是服务业发展。根据规划,淹城路及周边地区将划分为三段式「卷轴」结构。北段

  • 文章國軍先烈盧醒將軍家史在抗日戰爭中立下的豐功偉蹟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28期  作者:李多利  出版时间:1998-07-10
    关键字: 卢醒 军事生涯 抗战救国 功垂千秋

    一九三八年,五月十九日徐州失守。一九三八年(民国二十七年)卢醒移驻南浔线,于德安外围构筑工事达成任务,记大功一次。一九三八年十月(民国二十七年)卢醒参加武汉保衞战,当穷凶极恶的日军一〇六师团,向我进犯时,我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调集国军一百多个师将一〇六师团,围困在万家岭,在国军进行围歼时,日军使用毒瓦斯向我国军连续两次施放催泪弹,一次杀死我国军三百人,一次杀死我国军五百人,惨绝人寰。在我国军不断向日军攻击下,一〇六师团日军亦死伤惨重,但残部仍在作垂死挣扎

  • 文章革命老人嶺南才彥梁均默先生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黎晉偉 出版时间:1975-03-01
    关键字: 三研会 梁实秋 友情 人物追忆 梁寒操

    梁寒操先生的逝世,引起我莫大的感傷,現將個人對先生言行所聞所知,拉雜寫出,以誌悼念之忱。梁先生曾經是我的老上司,時在抗戰中期,他出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我初時任中央周刋編輯,後來,因中宣部屬下的三民主義硏究會有一個編輯缺出,因這個職位是負責對匪情分析硏究,並提出報吿以供中央參考的,梁先生認爲我很適宜擔任,因此就派我接當了這個編輯。說到「三硏會」,除中宣部同人外,也不全爲外界人士所熟知,因爲它主要工作有兩種,一是名符其實的硏究三民主義,如張鐵君、王冠靑先...

  • 文章梁公伯墓志铭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牟甲銖 出版时间:1996-01-10
    关键字: 梁伯秋 生平成就 人物回忆 追思怀念

    梁公伯,出身于玉林望族,大父鼎珊公,父吉云公,皆前淸举人,兄鹏亦前淸秀才,诗礼相传,奕世弗替。公性聪敏,民国鼎革,科举废,学校兴,锐志于学。及长司榷作宦,嗣承乏阳朔县令,时値北伐军兴,乃戮力地方建设,颇具政声。后解职归里,出为地方服务,从事自治财务交通各项建设。抗战时期,参加后援工作,及筹建中山公园,开辟马路,整顿市容,竭尽棉力;尤以协助弭平六万山区匪患,绥靖地方,厥功至伟。抗战胜利,参选第一届国大代表,于役南京,复蒙政府聘为宪政督导委员会委员

  • 文章忆往录(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3期  作者:張彝鼎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鉴秋忆往录 蒋介石 抗日战争 国共内战 战时部署

    山西的土地债券也就未予发行。廷黻先生硏究主义的精神从不含糊,他能抽丝剥茧般地洞察毫,又能提出疑难去探索。犹记一次,他同我讨论民族主义思想,说到:「国父在民族主义中指出:血统、生活、语言文字、宗敎、风俗习惯是民族构成的五大要素。其中血统、语言对民族所产生的团结力是毫无疑义的;至于生活,则必须注重在『某一种特殊的生活情况下』,例如:在某一种战争时期乃至同生死共患难之生活下,其构成民族的团结力最大。就像蒙古人逐水草而居,以游牧为生,这种为求生存,共御灾难的迁居生活

  • 文章英烈千话当年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7期  作者:鴻飛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丰县人抗日 英烈千秋 董玉珏

    对日抗战,转眼已六十多年,我这个不死的老兵,永远记得「南京撤退,我挤出揖门,抱杉条漂过长江的情景」。之后,即参与保桑梓的工作,九死一生,幸能逃来台湾,往事如梦,历在眼前,曾以「丰县人抗日的一笔血债」。略叙所怀,而丰县人流血牺牲的奉献,却未曾论及,故再以「英烈千」略述概要如下:首先说明县长董公玉玨的自述:「我县参与抗日戡乱,历经十一年,与敌人共军作战三百余次,党政军高级干部殉难者二十余人,中队长以下基层干部党团员及士兵殉难者三千余人,而民众之伤亡和损失

  • 文章淺説論語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93期  作者:張榮春 出版时间:1996-06-30
    关键字: 孔子 论语 春秋战国 教育

    了吗?流风所及不但破坏了国家民主制度,也阻碍了政治的进步。身为国家主人翁的选民们,实在应该睁大眼睛,分别善恶,明辨是非,才能达到选贤与能的境地。现代的人士,很少在实践上下功夫,却爱讲漂亮的话,以眩耀自己的博学多才,所以说:『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这种风气,可能在春战国时代,就已盛行。因此孔子便很慨叹地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由此可见『三代以下未有不好名者』的风气,是自古已然,于今为烈。所以曾子乃提出『君子微言

  • 文章观赏《立》来台演出有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9期  作者:席涵靜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立秋》 赴台演出 内容介绍 晋商文化

    由山西省话剧院在大陆各地连续演出二百多场的名剧《立》,承新晋商郭台铭先生主持之「永龄基金会」邀请来台,假台北国父纪念馆演出六场,本人有幸在台北首演即获机会观赏,现将观赏后的零碎感触写在下面。《立》此剧开宗明义,就是说明山西票号因受时代的变迁等影响,因而江河日下,终至结束倒闭。也正藉著此剧反映出清康熙、乾隆以至民初,山西先辈们在中国商场上的一段辉煌历史。也就是将晋商二百多年的刻苦勤奋、诚实守信的精神贯注在全剧中,与在台播映多时的《乔家大院》剧集可谓

  • 文章呂公望先生傳略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12期  作者:姚振昌 出版时间:1981-12-06
    关键字: 吕公望 生平 革命 秋瑾 日寇 军人

    吕公望先生,原名占鳌,字戴之。淸光緖六年出生于浙江省永康县三十里坑卉川鄕横溪村。其父春茂公言,系从太平鎭迁来。先生少年倜傥,胸怀大志,弱冠后遂补廪生,优游鄕里,似不知有魏晋也。及至光緖三十一年,始看见梁启超所编之壬寅新民丛报,乃知满淸王朝政治腐败,丧权辱国,国家前途已达艰险万状。忧世伤时,烦闷已极。斯时,永康有一帮会,名叫「九龙党」。实则系「光复会」之支部,和瑾、徐锡麟、陶焕卿等,早已暗通声气,九龙党党魁沈荣卿——鄕人都叫荣哥。见他抑郁不欢,叫他去杭州

共69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