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盐业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山西盐业史(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6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90-07-01
    关键字: 盐业发展史 隋唐时期盐业 五代时期盐业 宋代盐业 元代盐业

    隋唐时期之山西盐业隋承北周,更平南陈,南北盐区复归统一。文帝开皇三年(公元五八三年),罢除盐禁,听人民自由经营。唐初沿隋之旧,国用所资,皆赖租调。租调以外,槪不税歛,历武德,贞观,景云以迄玄宗之开元九年(公元七二一年),其间一百三十九年,均未征收盐税,在盐政史上称为无税时期。唐代盐产之分布情形,约可分为池盐、井盐、海盐三大区域。池盐区域:河东、关内、陇右三道之产区均属之。包括今河东、陕西、西北、新疆、绥远等盐区,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靑海、新疆

  • 文章山西盐业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5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上古传说 唐虞时代盐业 春秋晋国盐业 三国时期盐业 盐业发展

    本文系参考:曾仰丰著中国盐政史(商务本),何维凝著中国盐政史(商务本)及田秋野、周维亮两先生合著「中华盐业史」(中华科学技艺史丛书,商务印书馆印行,民国六十八年三月初版),等书草辑而成。关于山西盐业史文献,前后散见各书。本文乃摘录汇集各书资料而成,故颜之曰辑。钱穆先生之「黄帝与蚩尤大战之涿鹿在山西运城盐池附近考」,虽已载于「山西文献」第二十期(七十一年七月出版),但本文所述,与钱穆先生之文,不仅不尽相同,且具阐发补充之功,故不忍割爱,而予择要录入。本文

  • 文章山西盐业史(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7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山西盐业史 明代盐业 清代盐业 民国初年盐业 盐区介绍

    明代之山西盐业明承之后,对于盐业之管理,一切均循旧制。明之版图,东起辽海,西抵嘉峪,南至琼崖,北达云朔。产盐地区既广,盐之种类亦繁,有海盐、井盐、池盐、土盐之别。池盐产于河东、灵州(今宁夏灵武县),土盐亦名鹻盐,产于晋北及开封。洪武初年,于诸产盐地,次第设官,以资管理。河东盐池,元代设四场。明代设东、西、中三场。解池于洪武时,岁产小引盐三十万四千引,合大引十五万二千引(注:明制大引四百斤,小引二百斤)。弘治时增八万引,合四万大引。万历中,又增廿万引,合十

  • 文章淮北鹺業之回憶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 特刊  作者:吳昌齡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淮北盐业 鹾业 晒盐科技 运输销售

    反攻复国,为之设计,全国盐业有以改进,民富国强,可拭日以待也。附记:建垞:以前各盐圩之成盐均堆存本圩,后由盐务署拨款建垞,集中堆存,有税警守护,走私大减,国税日增,商人运送至官 ,虽耗费用,但保障无虞窃取,公私两利。笔者离鄕已四十年,记忆不淸,祈 先进有所指示至感!按吾海属赣楡连云灌云三县市滨海数百里,拜天然之赐,素饶渔盐之利,其中淮北盐业,更得天时地利,量丰品良,与长芦并执牛耳,税额冠于全国,业者亦席丰履厚,生活情况散见各种说部,习称盐商,今应文献社之约,敦请

  • 文章自貢市經濟概况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6期  作者:平明  出版时间:1972-04-01
    关键字: 自贡 经济概况 盐业 自然概况 农业

    威远。地势东南平,西北高,境内多荒山,禁畜山草。井灶区域,水土特异,树木甚少。距井灶较远之田土尙佳,灌溉便利,适宜农业。境内多系小邱山地。河流则有荣河位于西南部,经过艾叶鄕、贡井鎭,在境内线长四公里。威远河位于西北部,经过高洞、长坵二鎭,在境内线长四公里。盐井河位于东南部,经过长坵、自井二鎭,在境内线长六公里。以上各河,仅能通行普通船筏及转载盐船。二、盐业自贡市以盐业为主。自贡盐井之发现,在一千三百余年以前,自贡地区即北周时之公井鎭。今之贡井,唐代改称公井县

  • 文章運城鹽池與華夏文明(上)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2期  作者:柴繼光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运城盐池 华夏文明 盐业特点

    极重要地位。盐对于人类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是一种自然资源,是不可选择的。在客观存在的自然资源中,供食用的水,供耕耘的土地,供狩猎的山泽,供放牧的草原,较为广泛地存在着,人类可以从中选择条件优越者为己所用,而盐业资源却不同,它仅仅存在于一种特定的环境中,如地下、湖泊、海洋中。由于盐业资源的不确定性,在远古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它还不可能被广泛地发现、利用。因此,盐业资源就是不可选择的资源,在远古时期,它就成为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稀缺物资,最早被发现的盐业资源,必然

  • 文章抗戰時期鹽運艱辛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5期  作者:陳明節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抗战时期 盐运 盐业工作 往事追述

    民国三十年秋失学在家,承堂叔厚爱,引荐至由其友人合资开设在大埔县属高陂之盐业公司,学习生意。时潮汕已沦陷,沿海产盐地区,仅能在东陇购得盐斤,而产量不丰,运输又极为困难。我们公司运输线路,是向东陇产地购进,以大木船运至饶平县属之黄冈,换小木船溯黄岗溪上运至溪头,用人力挑运至饶平县城,再以人力桃运至高陂,批售与外地客商,由其另雇用木船溯韩江而上,分别运达闽西、赣南供应所需,其时有三家公司在营运。从高陂东南行至饶平有四十余公里(九十华里),其间三十多公里路程

  • 文章犍為經濟槪况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5期  作者:平明 出版时间:1972-03-01
    关键字: 盐业 农业 工矿业 商业 犍为县

    犍为县属四川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东接荣县,宜宾;北邻乐山,井硏;西南与屛山县毗连。全县面积一、九五三·九九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百分之〇·六四。全县人口,据民国三十四年统计,共为五三八、五四三人。一、盐业本县所属五通桥牛华溪一带,为产盐极盛之区,合称犍场。本场东西横宽七十五里,南北纵长四十五里,周围约三百二十里,全场共分七区。最初产盐区域,起于永通(即今之王村场),淸乾隆年间,五通桥两岸渐盛,永通遂衰;故盐场以五通桥为最著名。犍场七区所属地名及每月产盐数量

  • 文章辛亥話揚州(轉載)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50期  作者:包■叔 出版时间:1971-04-1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叶秀峰 吴稚晖 徐锡麟 淮北盐业

    扼南北運河樞紐風氣早通六十年前的辛亥歲,是遜淸宣統三年,時余方二十,中學才畢業。中秋後三天八月十九日,武昌起義,次日上海的申報到揚州,即登出消息,並刊出武漢三鎭地圖,及煙囱■立的漢陽兵工鐵廠照片,,氣勢奪人。揚州雖僻處江北,但爲南北運河之樞紐,北通直隸(今之河北)山東,南貫江蘇達浙江杭州,風氣早通。揚州先烈態成基,於光緖三十四年十月,繼徐錫麟之後,借安徽太湖縣新軍秋操,以礮兵起義未成。在宣統元年十二月北上哈爾濱,謀刺方自西歐回國淸海軍大臣載洵,事洩遇害,...

  • 文章塩板史話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32期  作者:朱去非 出版时间:1991-03-30
    关键字: 定海 县志 盐业 盐板 历史沿革

    在我國塩業史上,用塩板晒塩的只有兩浙塩區,它分布于今浙江省舟山、寧波、紹興及杭州四個市與上海市的沿海沿江一帶。一九五〇年代,浙江省塩區共有塩板一百零二萬八千一百八十二塊,年產塩能力爲三百一十萬擔左右,約占全省總產量的三分之二。大家知道,用日晒結晶代替鍋煮結晶,節省了大量然料,是塩業科技史上的一次飛躍。而日晒結晶的設備多種多樣,主要有泥結晶池、缸牆結晶池和塩板(卽木板結晶池)等。其中塩板雖僅存在于兩浙塩區,但其推廣數量和產塩能力都很可觀,實在是海塩生產工藝...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