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电影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與揚子江風雲』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期  作者:張振國  出版时间:1969-10-10
    关键字: 电影 抗日战争

    编者按:中国电影制片厂所拍摄之「扬子江风云」一片,系以抗战期间吾鄂监利县为背景,剧中人物皆系我三楚父老,例如李影所饰演之张特派员,即系现侨居泰国之张振国鄕长,且系本刊长篇史实连载「参与抗战时期武汉会战」作者。剧中情节亦皆接近史实,诚为我湖北同鄕用血汗交织凝结而成的爱国诗篇。本刊本期特敦请张振国先生撰写「我与扬子江风云」一文,并转载王道鄕长发表于中央日报之「扬子江风云」一稿,以飨读者。

  • 文章电影工业之刍议与形成过程之回顾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23期  作者:承錫康  出版时间:2004-01-15
    关键字: 电影工业 设备 制片厂 电影立法

    电影事业为综合艺术,也是文化事业及娱乐服务业,谈到电影是工业,以前争议颇多,在国际行业分业标准上,也认为是娱乐服务业,在我国也无法源依据可将电影认为工业。一般人的观念,更不认为电影是工业,争论颇多,难以形成共识。台湾光复以后的电影发展,自中影的《蚵女》、《养鸭人家》、中制的《扬子江风云》、《缇萦》、台制的《西施》、《梨山春晓》、联邦的《龙门客机》、《侠女》、国联的《七仙女》等在海内外发行成功,轰动一时,引起国片的制片热潮、促进了台湾电影事业起飞

  • 文章東南亞之旅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2期  作者:张應天 出版时间:1975-12-01
    关键字: 东南亚游记 台湾电影 电影出口

    及马路,均挤得水泄不通,观众莫不以和我国代表团员一加握手为荣,其热烈一如机场出口时。女明星与葛小寳等登台亮相时,掌声雷动,历久不弱。十二、十三、十四日上午,由梅团长率部份团员出席亚洲电影硏讨会;十五日上午参加亚洲电影协会理事会议,各项程序及议题,均获得预期成就;梅团长所提议案,亦均得各国代表支持与重视,各参加国也都制订了工作方案。亚洲制片企业联合会还指定苏玛尔佐诺为一九七六年将在香港擧行的亚洲电影座谈会的推动者;但第廿二届亚展地点,尙未确定,南韩、印度均有

  • 文章溫州之最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8卷 第5期  作者:蘇虹 出版时间:1992-10-01
    关键字: 发明 电话 电影 肥皂 学校

    聪为教师,徐淑英为职员,学生十二人,分两班授课。翌年十月十日,《温州日报》特发表题为《祝陈希聪、蔡润祥的结婚,兼为温州聋哑学校呼吁》的社论。温州最早放映的电影:民国七年农历正月十四日至十八日,温州城内翔舞台旧址,连续放映五夜时人所称的「电光影戏」。这是一部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情况的资料片,系驻宁波的英领事馆以筹集红十字会经费名义从国外运来的。这是最早放映的外国影片。民国十一年间,为了解决众多工人子弟的入学问题,协助其妻胡识英创办了新民小学。为筹集办学

  • 文章滿映狂想曲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王良 出版时间:1995-12-01
    关键字: 日本 电影 伪满洲国 长春市 启民电影

    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电影——制造民族协和、王道乐土的假像~一、在莫斯科郊外埋藏的虚幻影片在莫斯科郊外,俄罗斯国立电影资料馆,有伪满灭亡后,行方不明的影片,二百多卷。去年石井薰访问时,才发现虚幻影片,在锡罐中保存。石井是东京青山音乐事务所「锐敏」的专务。他的主要业务,是中坚女性歌手辛夏的经理,至于追求虚幻影片的原因,只是他知道,保管场所是在俄罗斯而已。石井以前曾两次访问过旧苏联,他以经理人的身分和当地作事务性的交涉。他笑着说:「我个人,包括我亲属,和中国东北

  • 文章燕歌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0卷 第3期  作者:野老  出版时间:2004-06-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燕双飞》 歌曲 电影

    首插曲,其中之一的「燕燕于飞」不知怎么会牢牢地霸占住我的心坎,至今电影故事的情节已渐渐模糊淡忘,但是这首燕燕于飞的歌词音韵均依旧清晰,记忆犹新,差别只在哼哼时似老牛叹息,不复童音未去了。且让我也将歌词默录下来给老同年们重温一甲子之前的流行歌曲罢!是温馨?是甜蜜?是苦涩?我可不负责,也管不著!”燕燕于飞西行千万里,燕燕于飞年年不与春归。撇下了同巢的爱侣,相思欲寄无从寄。风雨谁相护?冻饥谁相顾?只有患难的朋友,同情孤苦的心田,得到安慰。春风秋月等闲度,好容易拨开

  • 文章一段兩岸人民應該記得的歷史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42期  作者:藍磊斌 出版时间:2013-10-10
    关键字: 涠洲岛 抗击日寇 史料记述 改编电影

    哨所、车库、电台等九个据点,全歼日军十九人,生俘一名,二名日军乘艇潜逃葬身大海。缴获汽车二辆,武装木船一艘,电台二部,重机枪二挺,高射机枪二挺,轻机枪四挺,步枪几十支和一大批弹药。起义者伤二人,一名士兵牺牲。笔者根据史料并采访当事人,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怒岛》并发表在大陆的核心刊物《电影文学》(二〇一二年八月),电影正在筹拍当中。这是目前为止,大陆有史料记载的日籍台湾兵倒戈的事件,意义非常重大。希望台湾的学者也能重视这一事件。如两岸学术界能共同研究这一历史

  • 文章憶小姨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 特刊  作者:喬衍琯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小姨 日机轰炸 云台山 无声电影 返乡探亲

    晚上在学校操场放无声电影,而银幕旁有字幕,亲友中有些是不识字的,小姨便边看边读出字幕,有时忙不过来,我便同时读后段。读得好时,在回家后小姨总会夸奖我,而我觉得自己也还有点用,心中感到高兴。幼年我右眼长了翳点,医生说要吃羚羊角,用水磨了冲著喝,又要吃壁墙蜘蛛放在煮好了的蛋,稍打破壳,放入再烧了吃,小姨便多了些工作。尤其蜘蛛,家里的吃光了,得四处寻找。小姨总维持供应无缺。在治疗之外,还忌发味。尤其是公鸡鲤鱼,妈妈连母鸡也不让我吃。我则连淡水鱼都不吃,事实上淡水鱼

  • 文章戲劇人生一甲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4期  作者:李影 出版时间:1986-04-30
    关键字: 痴迷戏剧 加入剧团 拍摄电影 台湾第一老生 赴港发展

    当地的地方剧——秦腔,还有山西省的晋剧,平时也到西安的新市场去听相声、评书,受益匪浅。离开军中剧团之后,我陆续加入过几个职业剧团,演过不少话剧,也拍过电影。民国三十八年,上海国泰电影公司筹拍一部以台湾高山族为背景的电影「阿里山风云」(即吴凤传),由我饰演吴凤,并带了大批器材、人员到台湾花莲出外景。像这样由国人自己来拍电影,在台湾还是第一遭,因此非常轰动,如今年龄在五十岁左右的人,大槪很少有不知道这部片子的。「阿里山风云」拍了半年多,大陆就陷共了,有家也归不得

  • 文章拍部好电影推动了南门繁荣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00期  作者:蘇禹 出版时间:2015-02-01
    关键字: 南门 总马桥大街 北京电影制片厂 《革命家庭》

    六十年代初,北京电影制片厂根据夏衍和水华编剧,水华执导的彩色电影《革命家庭》,来江南取景。看上了常熟南门一带的景色,经过编导、摄影的实地勘察,决定以总马桥大街为重点。消息传来,城乡人士奔走相告,以为是一头等大事。电影摄制组一行二十四人;导演水华,男主角江梅清由孙道临扮演,女主角周莲由于兰饰演,当时常熟还没有大的旅馆,剧组由常熟县委宣传部安排,全体人员住在草桥弄一号「常熟县第一招待所」,刚好是笔者的隔邻。第一天拍摄的是一条长街全景,就是总马桥大街,这街经过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