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清末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台山教育之今昔(一)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 第108期  作者:雷飛鴻  出版时间:1999-12-31
    关键字: 台山 清末 教育

    壹、清末时期的台山教育(一八六五年—一九一一年)概述清朝教育制度基本上因袭明制。学校教育与科举相辅而行。但仍偏重科举制度。台山地处南海之滨,交通方便,受外来文化影响较早。在乾隆年代(一七七五年)已经创立书院。至清末,私立书院兴起,广育人才,本县在清代的顺治朝起至光绪朝止中科举人数不少附统计表如下:自甲午鸦片战争后,列强资本主义文化入侵,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全国要求废除科举之压力下,清政府见大势所趋,不得不遵重民情,废除科举制度,将书院改为

  • 文章清末民初四川的农业改良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5期  作者:呂實強 出版时间:1980-06-30
    关键字: 清末 民初 四川 农业 改革

    (一八九四—一九一六年)雖然很久以來,四川便因其物產豐富,人文蔚盛,而被稱爲「天府之國」;而且就農業環境而言,大部地區都有肥沃的土壤,氣候與地形復使其於溫帶、熱帶甚至寒帶作物,均可種植,再加以充足的人力,乃使其農業,在全國各省中,一向均以發達著稱,惟論及技術與觀念的維新,却遲至甲午戰爭之後。在甲午戰爭以前,在川省並非沒有人倡導農業改良,但他們不論在技術與觀念方面,都仍然未逾傳統的範圍。他們所從事者,主要爲固有優良方法的加强,以增加農民的收益,而維持其生活...

  • 文章清末我国留学史话——近代留学教育之缘起及留学之派遣——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0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82-07-15
    关键字: 近代历史 留学教育 清末

    我國留學敎育由來已久,早期稱爲遊學,遠在孔子時代就有遊學之事,惟時處封建社會,交通頗感困難,雖周遊於列國之間,仍未出中國國門。最早出國留學者,爲後漢明帝八年(公元六五年)蔡愔出西域求佛法,是爲我國留學敎育之開端。繼起者有東晉安帝隆安三年(公元三九九年)之法顯及唐代宗眞觀三年(公元六二九年)玄奘之至印度取經(瞿立鶴:五十年來的留學敎育,載近五十年來之中國敎育)。法顯玄奘基於宗敎信仰出國取經,影響中國文化者至深且鉅,惟渠等之擧措,純係個人行動,朝廷對出國者並...

  • 文章清末民初之辽宁(奉天)财政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錢公來 出版时间:1975-05-01
    关键字: 清末民初 财政 辽宁省 捐税

    奉天地方政府,興辦庶事,不假北京庫銀倉米,開源節用,自爲財政,趙爾巽樹其根柢,王永江收其果實。蕭規曹隨,不因國家制度,與人事之轉變,而有所中輟,淸末試辦新政,民初講武興學,開發產業,均賴此以爲挹注。飮水思源,是不可以無述也。甲、清丈以裕國課,屯墾以盡地力一、淸丈局:丈放王公莊地,此等莊園地,向爲淸室王公所私有,置莊頭管理。其莊園名目不一,如大糧莊,牛羊莊,鷄鴨莊,胭粉地,養女莊等。于國家爲黑地,不納錢糧,各有佃客,謂之莊戶。其甌脫隙地,堿片沙荒,亦間有「...

  • 文章私塾糗趣一束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9期  作者:縱亞平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私塾 趣闻 教育 清末民初

    清末民初吾乡村塾教学之情况,七十岁以下的人已鲜有人知之,笔者在乡读书时,听闻一首传咏私塾教学的打油诗,因其描绘生动,今犹记得,诗云:「漆黑茅柴屋两间,猪窝半棚紧相连,牧童八九纵横坐,赵钱孙李喊一年。」诵此可知塾舍人畜杂处,村童所学也不过是一本薄薄的百家姓、三字经,而一喊就要上年。此外,还有一首描述私塾晩读的诗,也很传神:「鸟雀归巢噪晩风,大家齐逞好喉咙,赵钱孙李周吴郑,天地玄黄宇宙洪」。意谓在夕阳西下,鸟雀归巢的时分,村塾塾师要命学童温读一下当天的功课

  • 文章清末开发海南地利始末纪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3卷 第4期  作者:王萬福 出版时间:1983-12-30
    关键字: 清末 海南 开发 张之洞 奏折

    海南自漢元封元年(公元前一一一年)併入職方以迄今天已屆二千零七十餘年,歷代的朝廷與縉紳大夫,如漢代的賈捐之、揚雄,東吳的陸遜,唐代的李德裕,宋代的蘇東坡,淸代的何絳,他們都視海南爲險惡的化外,瘴雨蠻煙無何價値,反對朝廷的經營與開發,因此歷代的王朝,對於海南,均不願做有計劃的經營,所以漢代對珠崖只統治了六十三年就行放棄,三國時代孫權經營南方對海南也只有五年的征討,兩晉至隋竟有二百年黑暗的時期,隋唐之際郡縣建制漸見大定,宣宗以後,文敎始興,而唐經五代之亂,黃...

  • 文章劉守中允承先生傳略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期  作者:楊大乾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刘守中 人物传略 同盟会 关学 清末革命

    關隴名山聳峙,大河環繞,地勢雄偉,民風強毅,歷代賢豪輩出,史不絕書。對於大中華民族繁衍,疆域開拓,文化發揚,皆有其非常偉大之貢獻。關中礪山帶河,人文鼎盛,實居於主導地位。民國肇造,致力滋多,富平允承劉公即爲當代之傑出人物,而有特殊貢獻者也。關學大師牛夢周先生,淸末講學於淸麓正誼書院,從游者衆。公與郭希仁、張義安,方象坤諸先生,乃其中之佼佼者。先父仁天公亦其同窗好友,相與砥礪志節,切磋學問,講求事功;壯懷激烈,意氣奮發,深得夢周先生之薪傳,譽重鄕里。郭希仁...

  • 文章清末民初的河东教育略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李文 出版时间:2005-07-01
    关键字: 清末民初 河东教育 历史变迁 官学 私学

    定额。到顺治、雍正、咸丰、道光各朝代,录取府州县学名额多有变化,截止光绪十八年,历届录取廪生约三百一十九名。府、州、县学设有教授、学正、教谕、训导、四级教官,原无品级。乾隆元年开始加封品级,教授正七品、学正、教谕正八品、训导为从八品。清末蒲州府设府学,教授一人,解州、绛州各设州学、学正、训导各一名。传统儒学,以学「四书五经」应试科举。生员岁试作四书文两篇,经文一篇;科试、一书、一经、一策。乾隆二十三年改定岁科两试文艺之例,皆增试律一首,五言六韵。乾隆二十五

  • 文章山東移民韓國事略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隋皓盷  出版时间:1999-12-20
    关键字: 鲁籍侨胞 移民韩国 移民状况与遭遇 清末时期 民国时期

    烟台—仁川航线,往来益为便利。㈠口岸开设至甲午战前(一八八二~一八九四)光緖八年因壬午兵乱而往韩的华商,以庆军驻防的地缘关系,多属鲁籍。他们大都是为了侍候淸军而来,是以吴长庆在光緖十一年(一八八五)率领部分军队移驻辽东半岛后,便多随之返国[2]。现据〈表一〉光緖九年至十二年华商在韩的人数统计,其中光緖十年(一八八四)在汉城的华商人数,颇为突出,次年便仅占其四分之一,亦可见其端倪。表一 一八八三~一八八六年山东籍华民在朝鲜人口分布表(单位:人)光緖九年的资料

  • 文章吾埔清末民初教育的发展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5期  作者:郭兆華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大埔地区 清末民初 教育发展 往事回忆

    吾埔敎育向極發達,造就人才不少,對於國家社會貢獻至鉅。茲將淸末民初敎育發展情形,簡述如下:(本文參考資料選自中華民國六十年十月在台印行大埔縣志—此縣志係吾埔鄕賢藍萼洲先生擔任同鄕會理事長時出版者)一、教育行政機關的設立吾埔敎育行政機關,係於宣統三年三月奉學部改訂章程,易總董名稱爲勸學所長,民國初年勸學所改爲督學局。民國四年十二月敎育部另頒勸學所規章。民十年以後改爲敎育局,歸縣署管轄,成爲敎育行政機關。督學名稱始於民國十年,其初稱査學員,光緖丙午由縣委任,...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