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洋行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烟台仁德洋行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宋玉娥  出版时间:2001-06-20
    关键字: 烟台市 洋行 进出口 历史发展

    位于烟台市芝罘区大马路中段。已拆。仁德洋行是英商在烟台创办的进出口企业。一八九三年英国北爱尔兰人詹姆士·马茂兰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詹姆士·马茂兰公司」,并根据中国社会对商业经营提倡「仁义道德」的传统,因而中文定名为「仁德洋行」。一八九五年马茂兰夫人在烟台创办「花边学校」,收容贫苦子女入学,半工半读,教授编织花边。花边工艺就是这样传到烟台的,数年后,烟台操此业者,数以千者。仁德洋行也因此而发迹,到廿世纪初业,资金积累达五、六万两之巨,居山东

  • 文章抗日戰爭前的煙臺貿易與工業(上)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3期  作者:阿美德 曹立前 郭大松 出版时间:1993-12-20
    关键字: 抗日战争前 烟台 贸易 工业 商会 洋行 银行

    的商业和工业福利,担负建设性职责的相当活跃的组织。位于北马路的中国商会,成立于一九〇二年。现在该商会由一个十五名成员组成的董事会管理,十五名成员有执行、监督及其他委员。盎斯洋行O.H.Anz & Co.该洋行一八八六年在烟台建立,是该港最老的外国公司,也是最大的公司之一。现在的合作人布西(M.A.W.BUsse)先生和斯科米德(C.W.Schmidt)先生,已经在烟台居住了三十五年多。盎斯洋行在烟台所有阶层中享有很高声誉,每年营业额很大,主要经营进出口

  • 文章抗日戰爭前的煙臺貿易與工業(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4期  作者:阿美德 曹立前 郭大松 出版时间:1994-03-20
    关键字: 烟台 洋行 火柴制造业 酿酒业 手工业 抗日战争

    德茂洋行The Shantung Traders Co.,Ltd.卡尔·斯科梅茨(Carl Schmitz)是一名烟台居民,一八七九年出生于德国科隆,他与烟台建立联系的历史很久。早在义和团叛乱期间,主要为了硏究野蚕茧生意来到中国,带着这一目的进行了广泛的旅行,尤其是满洲和朝鲜边界的鸭绿江上游地区。在充分掌握了野蚕茧生意的第一手资料后,便在烟台定居,成了一名普通丝绸出口商。后来,他有相当长的时间不在烟台,外出调査在哈尔滨、上海、重庆等地进行贸易的可能性

  • 文章民初川江航運槪况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78期  作者:平明 出版时间:1969-02-01
    关键字: 川江航运概况 川汉铁路公司 重庆商埠 英商隆茂洋行 五卅惨案

    营运川江之目的。适余栋臣敎案事起,「肇通」被英政府征发,改作「金沙」兵舰而罢。川江商轮之通航,当以川人经营之川江公司蜀通号为鼻祖。蜀通以宣统元年(一九○九)九月十四日至渝,继有蜀亨之建造。又继有川汉铁路公司之大川、利川、巨川;及瑞庆公司之庆余、瑞余诸轮之建造。航业创办之初,颇有利润,川人遂以为大利所在,集资经营,轮船事业,风起云涌。华轮日有增加,而外轮亦乘机而起。然截至民国八年,川江航业,犹为华轮独营时代。民国九年,英商之隆茂洋行建造隆茂轮,船长二十呎,载重

  • 文章蛋大王鄭源興的故事(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36期  作者:王舜祁  出版时间:1997-03-01
    关键字: 郑源兴 蛋大王 海盗袭扰 日本三井洋行 家乡建设

    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一九三七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寇大举进攻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郑源兴估计到上海抗战虽然能够给日本侵略者以重大打击,但上海终究无险可守,恐不免暂落敌手。为了应变,他急急往来于上海、青岛之间,采取保护措施。安排完毕,留在上海,观察动静。经过三个月的激战,上海终于沦陷。一九三八年初,日寇几次找郑源兴谈判,逼其合作,遭郑源兴坚决拒绝,因而恼羞成怒,将郑源兴逮捕,关入宪兵司令部,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强迫他同意与日本三井洋行合作。郑源兴耻与

  • 文章猪鬃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69期  作者:青峯  出版时间:1968-05-01
    关键字: 猪鬃品质 嘉陵江 猪鬃洗房 隆茂洋行 出口商品

    再整理使头尾顺正。至此依分成之各种花色,以黄色之纱绳束紧其毛根。如为扎子,则束于腰间。每束直径为二寸一分,扎子则为三寸。所谓熟货,于以完成。四川猪鬃出口,始于清末。清光緖十六七年间,有英人德罗,始招天津工人十余人入川,在重庆组织此业。后以人数过少,又招收学徒,但每年所产之货,不过百余箱,无足轻重也。后营业发达,清末之际,乃归并于英商隆茂洋行,出品每年增至千余担。其后安利英、宝丰、怡和各洋行,亦相继经营。在此时期中,华人除学徒工人外,皆屈服于外人势力之下

  • 文章民國時期的漢口日本商會——日本商工會議所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52期  作者:吳明堂  出版时间:2004-07-10
    关键字: 汉口日本工商会议所 日本洋行 在华利益 《武汉地区工业调查报告书》

    日本人到汉口经商迟于西方列强各国,到一八九一年,汉口也仅有一家洋行,十名商人。一八九八年汉口日租界设立后,移居汉口的日本人急遽增多,一九〇一年,有七十四人,一九〇五年则迅速达到五三七人,超过英国,跃居各国之首。当年,日本在汉口开设的会社和商店达三十家,一九〇七年五月,更增加到四十三家。中华民国成立后,日本工商势力更是大举进军汉口,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美在汉势力有所减弱,日商则乘机增加投资,日本洋行大增,一九一六年前后,日本洋行已增至六十二家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