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初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清末民初四川的农业改良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5期  作者:呂實強 出版时间:1980-06-30
    关键字: 清末 民初 四川 农业 改革

    宗。俗以油条白米最为上品。一种名红嘴燕,其谷尖端且双芒,似燕尾,故名之。近世农学家考察其种类,定为本境之特产,是亦佳品。已次为糯稻,亦名酒米,除酿酒制饧而外,用为糕饼餐食为尤多。又其次为香稻、陆稻。陆稻高田种之,以备荒歉,至香稻则种者恒稀。(注四三)诸如上述,虽其修志时间较民五为后,然此自非一旦之认识,当据以推想,民初间川人对食粮作物之品种与种植方法,已甚为留意。⑵经济作物淸末民初时期,在川省经济作物之改良与推展,较食粮作物为显著。尤其蚕桑,其盛况可谓官绅

  • 文章清末民初之辽宁(奉天)财政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錢公來 出版时间:1975-05-01
    关键字: 清末民初 财政 辽宁省 捐税

    奉天地方政府,兴办庶事,不假北京库银仓米,开源节用,自为财政,赵尔巽树其根柢,王永江收其果实。萧规曹随,不因国家制度,与人事之转变,而有所中辍,淸末试办新政,民初讲武兴学,开发产业,均赖此以为挹注。飮水思源,是不可以无述也。甲、清丈以裕国课,屯垦以尽地力一、淸丈局:丈放王公庄地,此等庄园地,向为淸室王公所私有,置庄头管理。其庄园名目不一,如大粮庄,牛羊庄,鸡鸭庄,胭粉地,养女庄等。于国家为黑地,不纳钱粮,各有佃客,谓之庄户。其瓯脱隙地,堿片沙荒,亦间

  • 文章私塾糗趣一束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9期  作者:縱亞平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私塾 趣闻 教育 清末民初

    清末民初吾乡村塾教学之情况,七十岁以下的人已鲜有人知之,笔者在乡读书时,听闻一首传咏私塾教学的打油诗,因其描绘生动,今犹记得,诗云:「漆黑茅柴屋两间,猪窝半棚紧相连,牧童八九纵横坐,赵钱孙李喊一年。」诵此可知塾舍人畜杂处,村童所学也不过是一本薄薄的百家姓、三字经,而一喊就要上年。此外,还有一首描述私塾晩读的诗,也很传神:「鸟雀归巢噪晩风,大家齐逞好喉咙,赵钱孙李周吴郑,天地玄黄宇宙洪」。意谓在夕阳西下,鸟雀归巢的时分,村塾塾师要命学童温读一下当天的功课

  • 文章清末民初的河东教育略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李文 出版时间:2005-07-01
    关键字: 清末民初 河东教育 历史变迁 官学 私学

    河東,古爲堯舜禹故都,地靈人傑,炎黃子孫在這裏創造了璀璨的歷史悠久的文化。唐開元和貞元年間,先後建有蒲州府學和稷山縣學。到光緒十八年,設有府、州、縣三級地方官學十九所。其中府學一所、州學二所、縣學十五所,運司學一所,多設於當地文廟中,均有學田。清制、府、州、縣地方官學進取新生有定額,均由官府按月發給糧米供膳。童生經歲、科兩試成績第一者、錄爲廩生;府學四十名、州學三十名、縣鄕學二十名,此爲正額;又于人文士子廣多州縣定增廣生員「補廩」名額同廩生。附學生員無定...

  • 文章记我邑民初之教育家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第15期  出版时间:1972-03-15
    关键字: 丹阳 民初 教育家 杨洪范 贡元炳

    我邑民初敎育界知名之士,颇不乏人,较著者计有杨洪范、贡元炳、韩苏、吕濬、厉钟麟、胡澒、孙诵雒、朱同云、林懿均、王鉴、郭显曾等十余人,兹略述之如左:杨洪范,字锡甫,光緖附生,业儒,设帐课徒,已有年所。民国肇建,改鸣凤学堂为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先生道德文章,夙为邑人所推重,俨然邑中祭酒,遂由县署委充校长,时我邑仅此高等小学,先生受命后,物色饱学之士,充任敎员,作育人材,为数甚众,在职十数年如一日,为我邑任职最久之校长。贡元炳,字藜靑,北鄕贡家村人,南京两江

  • 文章无锡民初故事——文前弁言——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4期  作者:張我佛  出版时间:1996-10-20
    关键字: 民间八怪 民初故事 王实恨 日本侵华 阿凤

    无锡民初至抗战前后盛传有「民间八怪」。都是民间小人物大声望。他辈含蓄了中国固有道德及传统,亦代表了地方民族性质,文内有若干无锡俚语,年长乡长读后会心通神会,后辈同乡,则须加注解,恐还不及全意。早年八怪名声中,莫过于「哭丧婆阿凤,但笔者以其职务行为,是财主与阿谀者之产物,乏善可陈,略而不记了。另外日本田中奏折后,屡次欺侵我国,民初交我国之廿一条。迫我为日本附属国,我全国民众反日情緖高涨。无锡崇安寺边通俗教育馆前,每日下午二时,有位王实恨先生,立在长凳上

  • 文章吾埔清末民初教育的发展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5期  作者:郭兆華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大埔地区 清末民初 教育发展 往事回忆

    吾埔敎育向极发达,造就人才不少,对于国家社会贡献至钜。兹将淸末民初敎育发展情形,简述如下:(本文参考资料选自中华民国六十年十月在台印行大埔县志—此县志系吾埔鄕贤蓝萼洲先生担任同鄕会理事长时出版者)一、教育行政机关的设立吾埔敎育行政机关,系于宣统三年三月奉学部改订章程,易总董名称为劝学所长,民国初年劝学所改为督学局。民国四年十二月敎育部另颁劝学所规章。民十年以后改为敎育局,归县署管辖,成为敎育行政机关。督学名称始于民国十年,其初称査学员,光緖丙午由县委

  • 文章淸末民初湖南矿业发展史略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5卷 第3期  作者:謝應芬 出版时间:1977-07-15
    关键字: 清末民初时期 湖南矿务局 矿务发展史

    一、湖南礦業開採最早湖南的天然資源,素稱豐富,尤以各種礦產的蘊藏,幾乎遍及全省。由於科技智識進入中國甚晚,工礦事業發達較遲。以湖南來說,稱得上稍具規模的礦務經營,則爲乾隆十六年戶部核准的郴州錫礦。根據湖南通志第五十八卷有關礦廠部份的簡介記載,這個錫礦位於郴州柿竹園,葛籐坪等處。由一位佐貳官員主持其事,郴州知州負責協辦督察,另設一名頭人,管理礦工,每個礦工發給「腰牌」一個,憑這個牌子,進入礦山工作,以官辦爲主,民衆亦可領牌分採,惟其產得之礦砂,除抽百分之二...

  • 文章民初山西人物简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張子奇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民初山西人物 生平简介 辛亥革命

    作者簡介:張子奇先生山西五臺人,早歲留學日本,加入中國國民黨,參與革命,曾任天津電話局長,抗戰發生後,日軍侵佔天津,彼因堅拒日人接管局務,爲國人所贊仰,勝利後任天津市副市長,來臺後供職臺灣電力公司有年。

  • 文章清末民初重庆流通之货币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83期  作者:文守仁 出版时间:1969-07-01
    关键字: 清末民初 流通货币 重庆经济概况 银元 铜元 制钱

    重庆为西南交易之中心,亦长江流域之第三大商埠。淸末民初之间,市上流通之货币如何,尝考巴县志已有著录。近阅日本东亚同文会出版之支那省别志,有关四川省部分之记载,(大正六年即民国六年刋行者)亦有为巴县志所未及者。兹择其有资谈助者节译于次,其巴县志已具者,则不及焉。一、银元淸光绪三十二三年间(西历一九〇六——七),四川总督鹿传霖输入湖北银元十万元流通于重庆,是为四川行用银元之始。当时银元额面价格,为库平七钱二分,授受之际,衡其分量,鉴别成色,与生银同,交易者每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