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报纸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近代溫州報刊業概況(1891——1949)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5期  作者:陳精翔 出版时间:1993-10-01
    关键字: 报纸 辛亥革命 通讯社 抗日战争

    的意见”。对促进温州救亡文化起了积极作用。自民国元年至抗日战争初期,温州(包括各县)共出版新闻报纸71种,刊物91种。抗战八年,温州曾于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九日、一九四二年七月十一日、一九四四年九月九日先后三次被日寇占领。多数报纸因战局动荡,物价飞涨,营业收入锐减,无法维持,先后停刊。只有《浙瓯日报》和《温州日报》在抗战的困难时期,独力支撑,坚持出临时版或联合版。及至分别疏散至瑞安湖岭和永嘉枫林山区时,仍坚持出油印版,实属难能可贵!温州第三次沦陷共281天。一些

  • 文章戰時重慶生活雜憶

    来源期刊:《川康渝同鄉會年刊》 第16期  作者:李樹桐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重庆 青木关中学 报纸 公车

    草绿色做成中山装或学士服。很少做西装和穿西装的。女的穿阴丹士林布算是好的。到抗战后期,有美国进口的卡其布,公务人员穿一套卡其布的新衣服,就很满意了。到抗战行将胜利时,公务人员每人配到一套呢子布料,大家高兴得不得了。白报纸书已成珍本 每日看的报纸和新出版的书籍,都是土纸印成,颜色灰暗,也有黄色的。写作的稿纸也是一样。当时相当于今日中外杂志的文史杂志,偶尔印少数的白报纸本,送给作者或大图书馆以备久藏,读者都认为是珍品。平时私人用信封,最多可以接力式的连用四次:正面

  • 文章宿遷會文齋及其印刷經營

    来源期刊:《宿遷季刊》 第16期  作者:張用寰 出版时间:1985-10-01
    关键字: 会文斋 印刷业 石印术 钱票 报纸

    逐渐查禁。但会文斋之印刷事业基础,由此奠定。最盛时期,石印机器,增设至十六部,每日操作承印钱票及文件,仍然应接不暇。此时本项生意虽有一经堂之设,但迄难望其项背。民国十八年,宿迁县党部,为展开民运、宣传。发行宿迁民报,每日四开一张。会文斋为改进业务,亦另购铅印平版机一部及全套字粒,每日承印报纸及各机关学校所需文件。印刷术虽然几经变革,但会文斋在其少东主蔡绍象先生之策画下,均能适应客观需要,急起直追,使其经营之印刷事业,蒸蒸日上。直至民国二十七年,宿迁县城被日军

  • 文章輔導會頒奨城大龍一週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71期  出版时间:1982-12-15
    关键字: 辅导会 城大龙一周 社区性报纸 谢修正 荣民之友

    由谢修正鄕长与其子媳创办的社区性报纸「城大龙一周」,发行不到两个月,因内容充实,已博得台北市各界一致好评。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认为城大龙一周杂志报导翔实,鼓舞退除役荣民士气甚大,对国家经济建设有莫大激励,并获辅导会主任委员郑为元将军嘉许,特饬该会第一处王处长雨生先生转颁「荣民之友」奖牌乙座,以资嘉勉。颁奖仪式于十一月十五日下午六时,在台北市忠孝东路一段一三八号苏杭小馆二楼礼堂举行,由本刊发行人谢有恒曁社长李玲瑛两人接受。王处长代表郑为元将军

  • 文章抗戰期間的豐報發行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6期  作者:瑞甫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丰报发行 人事变动 报纸复刊 黄体润 丰报社

    一、丰报有其光荣的过去现在提起丰报,眞令人有无限的感慨。在抗战前的升平岁月里,她确有其一段光荣的过去。她虽是一个地方性的报纸。可是自从在民国廿年前后创刊以来,便在这一个偏僻的县份,肩负起为民喉舌,探求民瘼,作党政机构和民间的桥梁。在战前的发行量虽不多,——大槪在千份上下,可是却一直以铅印印行,每天出刊四开纸一张半,分作六版,内容除了重要的国内外以及地方新闻外,还有两三种副刊,按期发行,麻雀虽小,可说是五脏倶全。虽不能和外埠的大报纸相抗衡,可是在地方上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