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嵊泗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战以前之嵊泗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8期  作者:陸也豪  出版时间:1978-11-15
    关键字: 嵊泗 山川 疆界 户口 交通

    东至日本国,而崇境所到,自铜沙以东,六百余里,至马蹟山,踰山至东麓为界,属浙江。』则依州志之说,大洋山,亦属崇境也。嵊泗诸山岛表嵊泗诸山岛表(三)户口苏省外海各岛,居民开始之期,不可考已。惟最初之移殖,必为渔民与海盗之短时寄迹,职方考镜论海防之策,记述中有云:『淡水门者,产黄鱼之渊薮。每岁孟夏,潮大势急则推鱼至涂,渔船于此时出洋捞取,计宁台温大小船以万计,苏松沙船以数百计,小满前后,凡三度,浃旬之间,获利不知几万金。』考淡水门在洋山之西,两山相峙,曰羊山

  • 文章鰣魚的烹飪與加工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70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8-08-30
    关键字: 嵊泗渔场 鲥鱼 东海 糟鱼 蒸食

    嵊泗渔场出产的鲥鱼远近闻名。皆因其处于江海交汇之处,上通长江,下连东海,因而味美质优。鲥鱼,春秋时称「鯦鱼」,沿袭至宋代才改称「鲥鱼」,皆因此鱼每年届春而得名。鲥鱼为咸淡水洄游生长之鱼种,本为海鱼,每岁农历三月从海中游入长江,产子孵化成鱼后复囘东海。鲥鱼周身多骨鲠,形秀而扁,微似鲂而长。白色如银,肉中多细刺如毛,其鱼子甚为细腻。其细鳞白如银,亦可食。因而有古人何景明称其银鳞细骨,彭渊材恨其美而多刺。其大者不过三尺,腹下有三角硬鳞如甲,其肪亦在鳞甲中。鲥鱼

  • 文章嵊泗县嵊山鎭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50期  作者:蔡宏舟 莊欣華 出版时间:1995-04-15
    关键字: 嵊泗 嵊山镇 历史沿革

    一、地理与人口嵊山鎭位于舟山羣岛的东北部,是嵊泗列岛的主要组成岛屿。西距县城菜园鎭三五·二公里,西邻枸杞岛,北与壁下岛、花鸟岛隔海相望;东距海礁三一·五公里;南距浪岗三三·三公里,与台湾基隆相距三二五海里,与日本长崎相距三〇〇海里。全鎭共有大小岛屿四十三个,总面积四·六平方公里,其中嵊山岛为最大,面积四平方公里。岛呈西北——东南走向,长三·五公里,最宽处一·七五公里,最窄处〇·二五公里。最高山峰陈钱山,海拔二一三·五米,居岛中部。全岛宜林面积

  • 文章嵊泗县大洋鎭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51期  作者:王勇 毛宏定 出版时间:1995-06-20
    关键字: 嵊泗 大洋镇 现况 历史沿革 前景

    一、地理与人口嵊泗县大洋鎭位于杭州湾口,隔海南邻岱山县,西北与小洋鄕隔海相望,东距县城菜园鎭二十五海里,西离大陆南汇县芦潮港一九·五海里。地处浙江与上海交界地带,是沪、甬、杭之间的重要航道,是嵊泗县西部海域唯一的建制鎭。大洋鎭由三十四个大小岛屿和二十四处海礁组成,是天台山山脉东北延伸入海的外露部份,属崎岖列岛。全鎭陆地面积七·一二平方公里,其中大洋岛最大,有四·二平方公里,岛屿四周分别被大梅山、小梅山、馒头山等山峰环绕。岛的中部地势平坦,谷地开濶,被誉为

  • 文章嵊泗县马关鎭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49期  作者:徐信根 出版时间:1995-02-15
    关键字: 嵊泗 马关镇 历史沿革 现况 前景

    一、地理与人口马关鎭位于嵊泗县泗礁岛的西南部,一面临海,三面环山。东北与县政府所在地菜园鎭毗邻,西南与岱山县隔海相望,西连洋山海面。全鎭共有大小岛礁一百四十余个,其中有人居住岛屿四个。陆地总面积一一·一八平方公里。鎭人民政府设在关岙村。全鎭辖六个自然村、四个渔业和两个农业合作社。总户数为一千八百二十七户,六千一百零九人,其中城鎭人口二千三百八十二人。城鎭建筑面积三六·七四公顷。二、历史沿革据史料考证,淸朝初期才陆续有人在关岙定居,从事农业耕种。约在一八四

  • 文章「八一三」前后,铁蹄下的嵊泗列岛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09期  作者:金濤 出版时间:2005-04-3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嵊泗列岛 侵略罪行 劳役 屠杀

    近日,笔者从报纸上获悉,日本右翼势力,妄图通过修改敎科书纂改侵华史,并恶意挑衅,企图染指我国领土钓鱼台岛,激怒了亚洲国家及全世界华人,纷纷在网上签名,予以抗议。为此,笔者根据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嵊泗五龙鄕的采访资料结合有关史料,撰写此文,作为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纪念,并借此用铁的事实,控诉日军当年在舟山及其嵊泗列岛所犯下的罪行。(一)一九三七年,「八·一三」事变发生后不久,上海市民对一个问题感到疑惑不解,为什么日军的轰炸机一、二小时内可以更换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