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岱山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回忆往事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50期  作者:張幗英 出版时间:2012-02-29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岱山 童年回忆

    一九四〇年间,日军疯狂侵略中国领土,屠杀同胞千千万万。浙江省沿海一带群岛,相继沦陷,百姓们生命财产危在旦夕。因此激发各地有志气、有胆识的青壮年们投入抗日游击队,为乡为国复仇。家父正是壮年,也成了游击队一员。把家从故乡岱山迁移到属于镇海县的梅山乡,它地理环境奇特,三面有原始森林包围着,一面临海,但有一段距离,并有队员沿路守护着,似世外桃源。队员们的子女在王家祠,和农民子弟一起求学,一起玩耍,每天都非常快乐。放学了,各自提起书包,按地址排队。但一出

  • 文章岱山的盐产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6、7  作者:金禮門 出版时间:1983-05-15
    关键字: 岱山 盐区; 盐产量 舟山群岛

    丝、茶、鱼、盐、竹、木、棉、麻为浙江省八大盛产,这是大家所知道的,其中鱼盐二项,又是我鄕最孚盛名的物产,不但产量多,而且品质高。笔者生长于鱼草盐堆中——我鄕对鱼类俗称「鱼草」,喩其量多如野草一般,盐晒成后必须入仓归堆,使卤沥尽,越陈越鲜,俗称「盐堆」——耳濡目击所及,耳熟能详,每年夏令将届,正是故鄕食盐旺产季节,玆简略记述以聊慰鄕思之情。我国产盐之区很多,即就浙江本省言,居凡沿海之区,或多或少,均从事晒盐。但其间以余姚之庵东,和舟山群岛之岱山,产量最丰

  • 文章岱山盐场场监邵叔豹的故事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62期  作者:汪國華 出版时间:2014-02-28
    关键字: 邵叔豹 岱山 盐场 南宋 故事

    一、盐民境况令他震惊南宋淳熙十五年(二八八年),镇江府榷货务都茶场任满后刚回家休假的邵叔豹,接到新任岱山盐场场监之职的任命。他虽然没能考中进士,只能做小官,当科级干部,但他觉得一旦当了,就要好好干,不能平庸过去。而岱山盐监,比起先前那些职务,应该高了半个级别。但他看重的不是职位,而是盐,盐是当时政府控制获利的重要物品,实行官运官销,关系到南宋的官方利益,所以他认定这个盐监得去当一当。镇江府榷货务都茶场是盐茶管理的机构,虽然他当时负责的是茶方面的工作,但也

  • 文章怀念故郷——岱山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2期  作者:张幗英  出版时间:1982-02-15
    关键字: 故乡 岱山 日军 抗日战争

    某日拜访长辈,无意中翻阅一下浙江月刊,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爱不释手,长辈见情准我借去阅读后归还,我高兴得连忙谢谢。返家后,做完家事就拿出来仔细地不漏一字阅读,尤其阅读了「想起抗州话钱塘」,作著金礼门前辈,略提了故鄕的民情,他是岱山东沙鎭国民小学校长,亦是我启蒙的母校,可惜我只上了一年级就离开了。岱山是舟山群岛中之一小岛,人民以经商,晒盐,捕鱼为生,农产品不够自足,向各县购买,民情朴实,勤劳、节约,男人们个个强壮,而且皆是游泳能手,女孩子只有观赏的份。民国

  • 文章风中布褴旗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53期  作者:曹寧元 出版时间:2012-08-31
    关键字: 岱山 布褴旗 《岱山县抗日斗争史册》 买米

    在素有篷莱仙岛美誉的舟山岱山岛,如今在民间依然传颂著一个布褴(从前女子做饭时用的围裙)旗的真实故事。公元一九四四年夏季,驻扎在岱山小岛上的日军与当地米店汉奸老板串通一气,有米不卖,囤积居奇,迫使渔(盐)民为他们挖战壕筑碉堡,百姓生活极度悲惨。那时,在小岛东端的东沙渔村,有一位叫张阿英的普通妇女,她生性耿直刚强,颇有魄力。一天晚上,她在月光下乘凉时,意外从邻居一个搬运工人口中得知,连日深夜里,日军汉奸叫他们悄悄地将外地运来的一袋袋大米背进仓库,米店的仓库

  • 文章危险中求生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39期  作者:張幗英 出版时间:2010-04-30
    关键字: 岱山 抗日战争 逃生 梅山 乘船

    人真不愧为万物之灵,因为人能回忆往事。年龄越大,忆念亦越深,童年往事记得一清二楚,常在脑中翻滚,一幕幕如幻灯片,清澈又鲜明。小时候只记得我们要逃离故乡「岱山」,被日本鬼子占领后,杀害百姓,强抢民女,所以我们乘船去梅山乡。当船驶过舟山海面,却起了浓雾,挡除了视线也迷失了方向,掌舵者下令停航。因此大家歇下来抽根烟、喝点茶水,研究航行之计。女眷们闲著无聊,领着孩子们到甲板上透透气,顺便欣赏云雾的丰彩。秋天的太阳已失去威力,在云雾里无精打彩,懒洋洋地若隐若现

  • 文章回憶當年日軍在岱暴行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9、10  作者:韓岳明 出版时间:1984-02-20
    关键字: 岱山 日军 暴行 抗日战争

    囘忆民国二十八年农历十二月十九日,是日清晨日军四五十名出发摇星浦,因为岱山各地筑路,日军各处搜索,逼迫人民去做工,一方面捉拿游击队。余昔时在同昌行做帐房,我们刚吃早饭厨师阿三来报:日军来了。余想今天一定要去做工,当时有二个日军走进,看见我们吃饭他说:「米西、米西」,我们说:「东洋先生吃饭」,这二个日军身材矮矮,面带笑容。我们一桌吃饭有二个女性,一是乐杏生姊姊(阿娥),另一位是方素玉小姐,十八姑娘一枝花,她居住东沙角,是来做客的姪女,已经住了一月有余。这二

  • 文章思想起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6、7  作者:姜文標 出版时间:1983-05-15
    关键字: 战争 日军 岱山 舟山撤退 故乡

    ㈠兵车行(前言)车鳞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搁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幼年时候,我曾在岱山东沙角前淸秀才吴裕民所办的私垫,读到这首杜甫描写战争、动乱、强征徭役,民不聊生的诗歌(乐府)。当时年幼懵憧,无法完全领悟,敎书先生也不作兴逐句解释;但句中行间那种生离死别,哀哀无告的气氛、含意,已在我稚嫩的脑海中,留下强烈的,深刻的印象。卅九年五月;我!舟山群岛中岱山岛东沙角一个十四岁少年,正是所谓「不识愁滋味」的黄金年龄

  • 文章岱山高亭漁港整修一新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94期  作者:金立高 出版时间:2002-10-20
    关键字: 岱山 高亭渔港 整修 洪潮工程 滨江大道

    千百年来,蓬莱岛高亭渔港,每遇大潮汛或台风过境,港中海潮大量涌入城区,给交通、渔业、盐业、商业等各项各业和广大居民,造成重大损失。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有关领导部门对港岸、码头,采取了不少修补措施,然而毕竟是一般性的修筑,挡浪堤身单薄,不够稳固,对大潮涌来难以防御。近年来,每逢八月十五(六)大潮汛,尤其是台风侵袭,渔港两岸成了汪洋泽国,街道店铺、居民住宅严重受浸,于是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日日夜夜投入抗潮救灾。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于二〇〇一年年初起,岱山

  • 文章報復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5期  作者:張幗英 出版时间:1982-11-15
    关键字: 报复 岱山 王华 捕鱼 晒盐 凶杀案

    民国廿三年间,故鄕岱山岛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件,记得在一个平静的午响,人民如平日一样地行业,突然远方传来敲鼓打锣之声,不是过年过节,怎会有种热闹场面呢?孩子们闻声,雀跃地等待,父母们却把孩子拖抱囘家,惊惶失措,家家户户赶紧关上大门,如临大敌,又舍不得似的从门缝中窥视,大街上冷冷淸淸,连只麻雀都躲遮了。锣鼓声越来越近啦!母亲怕我哭,所以找个小窗口母女向外瞧,见有一群男人拖着一个血淋淋的尸体示众,这太可怕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野蛮而残酷的行为呢?在我幼稚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