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功勋彪炳甘棠遗爱的汪光将军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45期  作者:楊文學  出版时间:2002-10-10
    关键字: 汪光尧 人物传记

    金门县志》第一四〇七页:「汪光字敬陶,湖北蕲春人,民国十八年于中央军校第六期以第一名毕业,历任排连营团长,参加抗日剿匪诸战役,转战南北。民国卅八年,累升七十五师少将师长,十月间率部增援舟山登步岛、大捷,卅九年移驻金门,先后指挥大胆岛,南日岛战役,俱以捷闻……汪将军风度儒雅,行军尤关怀民间疾苦,常以『门前清、满缸水、开口笑、帮忙做』四语要求部下……」按民国卅八年,自「徐蚌会战」失利,国军精锐尽失,加以蒋公下野,中枢无主,迨中共渡江后,国军更是节节溃败

  • 文章我与陶祖先生

    来源期刊:《阜宁人》 第3期  作者:沙吉夫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陶祖堯 教育 人物回忆

    阅读梅自芳鄕长「民国后东县首倡私人兴学的陶校长祖先生」一文后,想起了一段往事。十二区后周庄的闻人,周尔森字木三,鄕人都称呼他木三太爷,创办国民小学一所,由其侄周剑文先生之介绍,聘笔者为该校首届敎员,木三太爷自兼校长。由于学校初办,一切从头做起,草拟全学年敎育计划时,其中最感头痛的,就是班级区分。因为学生年龄及程度不齐,必须依年龄及读经程度而列等级。年龄大的十二至十四岁者八人,十五至十六岁者十一人,十七至十八岁者七人,十九岁者一人,合计二十七人。读过私垫

  • 文章载苦学有成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5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人物传略 成绩成就

    本期「还鄕吟」一文作者何载君,系吾邑大麻区恭洲鄕人。现任利蒙德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君年幼丧父辍学,在原籍鄕间襄助乃叔营商,维持家计。民国三十八年随军至金门,时年未满十五足岁。旋参与古宁头战役,身中两弹,贯穿背负之圆锹木柄而未及肤,幸逃一刼。三十九年冬来台后,矢志不懈,奋勉上进,尝于戎马之暇,利用星期假日至街坊书店饱览群书,充实学识。其初中至高中课程,几全靠自修完成。考得随营补习高中毕业文凭后,复考取空军,毕业任空军军官十余年,表现极为优异。民国

  • 文章东南佳丽山河壮追念汪光将军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3期  作者:張過  出版时间:1987-04-10
    关键字: 汪光尧 解放战争 国民革命军

    一楚云寒,湘天暮;斜阳影里,几个渔夫。柴门红树村,钓艇靑山渡,惊起沙鸥飞无数,倒晴光金镂扶疎。鱼穿短蒲,酒盈小壶,飮尽重沽。鲜于必仁:渔村落照寒霜天候,霜寒的季节,遥瞰东林崖,孤松点点,覆蓋于密聚的彤云底下,延衍东林崖畔,是一片茫茫冻野,刚播种的小麦,奋励地钻出地层,散落般排列于田畦郊野,靑得如此苍岑,靑得如此冷寂。年轻时代的汪光将军,对此湘天楚云,林崖麦野,内心的感受,是一片茫然,那不是对现实景物的霜寒冷冻,而是一九二一年代前后的中国。冯国璋、段祺瑞

  • 文章峯山仰识天下士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9期  作者:陸君才 出版时间:1970-10-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上海 峰山 往事 追忆

    眷属送回家鄕向县政府请长假不准,经我私放了他一星期的假,让他把眷属送返家鄕。他固然信守诺言,如期消假,而且对我感激万分。当那天医院被炸,伤兵四散的时侯,立刻赶来背了我歩行二十余里到横泾鄕间,当晩苏州城即告撒守。一时风声鹤唳,土匪乘时而起,而横泾正在公路和运河边上,我看形势不妙,乃商诸房东,未过夜即雇轿翻山到峯山中暂避。峯山是康熙时代的汉学家汪琬隐居之所,四面环山,中为一小盆地,据说洪杨之乱,峯亦不及于难。我遂在农家后门口一仓库中住下。已有避难房客老夫

  • 文章兩岸校友協力復「中山」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候文濤 出版时间:1995-06-01
    关键字: 两岸校友 复校 王辅 教育 中山中学

    两岸同胞企盼统一的心为之振奋,两岸中山校友急待复校的情随之沸腾。恰在此时,「中山」沈阳校友会,又一次热情接待了,来自台湾的中山校友——台湾《东北文献》杂志主编王辅先生。辅校友一九九二年来过沈阳,那时他代表「中山」台湾校友会李兴唐会长,拜会过「中山」沈阳校友会李涛名誉会长,并为两位会长传递了各自写给对方的亲笔信。辅校友此番来沈,依旧邀我和他的一位业务同行,原《人才与管理》杂志主编,中山校友岳步瀛为其陪同。校友重逢,情意融融。统一的愿望,复校的理想,峥嵘

  • 文章都平阳刍议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5期  作者:李世儉 靳生禾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历史传说 尧都平阳 时代背景 自然与人文

    山西临汾市南有海内规模最大的庙,向被尊奉为帝宗庙。它之所以为天下所宗,盖出于相传“都平阳”。传说历史诚非信史,但它却是一个古老民族历史的必然组成部分。任何一个古老民族的历史,都是从传说时代开始的。帝时代作为中华民族继黄帝之后的一个重要传说时代,在形成中华民族早期文化共同体、奠定民族文化基础的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人们对其传说历史的可信性硏究,无疑是探讨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重要部分,尤其对帝建都平阳传说的硏究就更为重要。它涉及到中华民族

  • 文章平凡人平凡事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0期  作者:朱法 出版时间:1994-01-10
    关键字: 朱法 中央政治大学 卢沟桥事变 地方财政

    我字天行,江蘇省淮陰縣(原屬漣水縣)人。一九一五年元月七日生。一九三四年畢業於原江蘇省立淮安中學,隨即考入中央政治學校大學部第七期財政系財務行政組學習。當時强鄰壓境,國勢砧危,我抱著讀書救國的志頊,刻苦攻讀,以期學得一技之長,將來爲祖國效力。一九三十年七月七日蘆溝橋事變爆發,學校西遷廬山。我前往報到,路過南京,見市區行人稀少,校內空蕩蕩,寂無人聲,心頭不免產生一絲淒涼之感。同年冬,在廬山修畢課程,隨校再遷長沙。三八年一月,參加原湖南省民眾訓練幹部訓練班學...

  • 文章唐继与东南亚华侨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5期  作者:黃茂槐  出版时间:1995-12-25
    关键字: 唐继尧 东南亚华侨 云南社会经济 投资情况 学术研究

    中华民族足迹遍及世界各国,其生息于国外者数以千万计,千百年以来巩固的爱国之心优切,历届革命,每得华侨之经济援助,动轧数十百万。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无一不倚赖海外华侨之巨资。护国讨袁时,「李烈钧从海外带回华侨捐款三十万元,才解决了当时的困难,以后又复得华侨陆续捐款资助[1]」故孙中山先生尝慨称道:「华侨者革命之母也!」[2]。唐继仰慕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事业,深得海外广大侨胞在人力物力上的大力支持。并深知华侨多富爱国热情,有无限潜力,如果能得到华侨的支援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