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族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试谈海州谢氏家族的兴衰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0卷 第3、4期  作者:張學賢  出版时间:2008-12-01
    关键字: 谢氏家族 家族发展 谢氏事迹 衰败分析

    清末民初,古城海州形成「殷、葛、沈、杨、谢」五大家族,上了年纪的海州人几乎无人不晓。谢家代表人物名叫谢希愚,由于皮肤较黑,排行第二,老百姓背后都称他为「谢二黑」。由于家父曾在谢家打工多年,经常给我讲述谢家的往事;一九三九年夏我们搬进谢家大院,在长达十二年的时间里,又亲眼目睹许多有关谢家的事实。近期又查阅了已故黄永言老师撰写的《谢希愚二三事》一文,所以才拿起笔来,决定为谢氏家族的兴衰整理一份资料,供专家学者研究参考。一、祖上留下赫赫家业谢氏家族祖居海州城

  • 文章商而優則仕義以仁為本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98期  作者:丕 新 出版时间:2010-09-10
    关键字: 红顶商人 家族商帮 郑氏家族 《郑氏家谱》 捐官

    一、明代有个十七房郑氏商业的兴盛有赖于便捷的交通。宋航东瀛,造船于明州,明永乐间郑和三下西洋,海运渐开。宁波港地有山海之利,人有公输之巧,居积有陶朱之遗风,因时乘势,商业蔚兴。居民聚族而居,故多家族式的商帮群体。考之史书郡志,宁波较早出现的商帮群体,当推十七房郑氏。郑氏经商始于明代,货殖有方,家资钜万,且热心义举。明正德三年(一五〇八)「镇海大旱,禾黍无收,民采蕨聊生,不给,鬻男女以食。」十七房商人郑冲,出资购米赈灾,因而受朝廷嘉奖。明嘉靖初,郑文麒

  • 文章故鄉風物憶當年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7期  作者:戴澍霖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大埔名胜 大埔习俗 物产交通 家族世系

    余少小離鄕,寓居馬來西亞之檳城、怡保等地,迄今幾六十年矣。昔時孩提,今則白髮,雖歲時伏臘,亦曾囘鄕省視,而來去匆匆,輙未能多留;且離亂飽經,曩日釣遊之跡,亦祗能形諸夢寐,蘇東坡云:「事如春夢了無痕!」若不記諸筆墨,未免有負彼蒼生我之厚。適祖國臺北市大埔會刊遠道貽書徵稿,因作斯篇以應命焉。故鄕形勢余世居大埔縣在城區永興甲之汶上鄕,其先自中州遷安徽、江西、福建,再遷粤之五華,十餘傳至福正公,更由五華、興寧、梅縣、松口、沿梅江至三河壩、滸田,輾轉卜居於永興甲之...

  • 文章萬里茶路話常家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韓桂五、常士暄 出版时间:2007-07-01
    关键字: 茶文化 常氏家族 茶叶贸易

    村的常氏家族,其商事活动即起步于康熙初年,由于常氏八世常盛与其子万屺、万达的精准算度和苦心经营,迅速地成为晋商中的一支生力军。据常氏万史资料记载,最初常家原以贩布起家,后来便很快转入茶业贸易了。真如《崇安县志》所述:「晋商直接入闽,设栈收购、建厂制茶」了。据常家祖辈传说,先人曾在福建买过茶山。为了保证在恰克图市场的贸易份额,保证茶源充足和质量的稳定,这种自采、自制、自运、自销的方式,应当是必不可少的。武夷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数百年的栽培技术,还有当时闽省

  • 文章蒙恩雜記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39期  作者:李基光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抗战胜利 任职上海 家族误解 李思浩

    抗戰勝利任職上海道不同不相為謀,行不潔不願同伍,雖屬至親亦不相往來有十年之久!?抗戰勝利,歸心如箭,我自軍官學校畢業後,服役於第六戰區,追隨廿六集團軍總司令周碞將軍,部隊由湖北興山奉令受降宜昌,沙市之日軍畢,我卽請假二月返滬省親,因抗日而別離家人,已有八年之久,一旦准假批示拿到手上,整夜不能成眠,思念慈親至切!!!上海淞滬警備總司令部新組成立,需要幹部。王曉籟先生公子定心在警總任秘書,同輪返滬之張錦堂將軍發表為該部高參新職,承他們推介我在部任參謀。不久容...

  • 文章七十回憶

    来源期刊:《浦東》 第20期  作者:朱培垕 出版时间:1980-04-15
    关键字: 朱氏家族 梅溪学堂 机械专科 军阀 日本投降

    民前二年(一九〇九年)正月初二,余出生于上海南市乔家滨。父在上海经营棉纱生意,天津南京均有分店,常奔波于外,由先母照顾家庭,不幸余方六月,母即逝世,继母姚氏,生弟二妹二。朱氏家族在上海城内,是数一数二的大家族,素有『朱半城』之称。相传为明太祖后裔,明嘉靖时,因燕京乱事,相率携家避难至芦沟桥,复分东南西北,各趋一方,先祖南桥公渡江而南,托籍上海,四百年来成为沪滨大族,淸末曾有族谱之辑,顾以时多禁忌,逊朝遗冑,迁籍受姓之原多略而未详,后则代远年湮,无所可考

  • 文章雙橡園簡介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80期  作者:晉江雜誌社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7-05-01
    关键字: 夏日别墅 双橡园 赫氏家族 贝尔 文化交流

    这幢占地十九英亩半,拥有二十六个房间的维多利亚式建筑—双橡园始建于一八八八年,由一名富有律师及国家地理学会创设人赫巴德(GARDINER GREENE HUBBARD)建造并用为夏日别墅。赫氏家族原本定居于华府市区之杜邦圆环区,为了寻觅一凉爽宜人之夏居而买下今天双橡园所在土地,并请名建筑家以当时三万美元代价建造此一别墅,因屋后有两棵橡树并列,耸立而取名为「双橡园」。赫氏殁后,所属财产分归于两位女儿,其女婿之一即电话发明人贝尔。一九三七年,我驻美大使王正廷

  • 文章續修家譜教育後代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4期  作者:陳邦仁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编修家谱 家族史 陈氏宗谱

    我国历来重视治史,几千年的文明史能够流传至今,便是明证。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堪称史书的范例。中国编修史志,总是从两个面进行的,一是官编正史,一是民间野史。正史,由于历史原因,史官笔下难免失真;然而民间野史撰写者,很少顾忌,倒能实话实说较好地保留了正史所不载的重要史料和官修史书所讳言的历史真相。自宋代始,民间出现了家谱。家谱,又称宗谱、族谱、家乘、家牒。是记载姓氏世系和重要人物的书籍。我们的祖先,为了子子孙孙牢记家族

  • 文章先父逝世百日祭(一)——記一位老教育家的生平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67期  作者:錢汝侃  出版时间:1983-09-20
    关键字: 钱钟亮 百日祭文 怀念父亲 家族背景

    先父鍾亮(鍾字輩)先生,民前十六年生,其曾祖爲維楨(維字輩)字榕初,(曾在鄕訊第六十二期至六十四期中介紹家叔公錢基博(基字輩)先生傳記時已有記載,所以不必再行敍述)。承同鄕會文獻委員會楊保和先生賜寄筆者的錢氏宗譜中載,我始祖錢鏐(卽宋初吳起王、謚武肅王)其第十世孫錢廸曾任宋承事郞,因慕無錫堠山風景秀麗,山水之勝,搬遷前來居住,是故我們的族譜在日本東京大學圖書舘中另有堠山錢氏孫譜版本,筆者赴北兩次拜訪嚴希傑兄,他同過克厚兄來拜訪筆者時,三次交錯都未相晤,筆...

  • 文章福建人開發臺灣紀略(續)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7期  作者:李漢青  出版时间:1969-09-30
    关键字: 台湾开发 家族介绍 商业金融

    屯墾補誌臺灣之開墾,有屯墾與移殖兩種,鄭延平王率師復臺,令所部擇地屯墾,此其一,他省人民浮海來臺,從事拓殖,此又其一也。上文曾紀民間移殖先輩十餘人,而對鄭部屯墾,僅載莊名地址,其中有姓名者三人,只陳永華有傳略,至林杞、(或作林圯),林鳳兩人,均未紀其事蹟。按林杞以拓荒而爲番所殺,林鳳旣屯墾而戰死沙場,各有可歌可泣之史實,不應令其湮沒不彰!吾閩鄕賢沈葆楨視師東來,奏建延平王祠於臺南,以明季諸臣一百十四人從祀,林杞、林鳳竟未列祀典,殆爲一時疏忽。幸連橫著臺灣...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