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校概况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戰後期在阜陽設立六校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3期  作者:劉道元  出版时间:1984-12-20
    关键字: 抗战后期 阜阳 设立六校 学校概况

    的势力范围,尙无**活动迹象,我地方政府与伪政府各有其行政区域;(2)抗战发生已有七个年头,鲁、苏、豫、皖四省边区,即在此一伪军势范围之内,如有日军出动,民众则出村逃亡,只有老年人留下应付;(3)农村生产似尙未受战争影响,由农地之作物及晒谷场之堆积物,可以看出还是丰收的景象;(4)民敎两厅人员参与民众逃亡行列,他们绝不置疑,并吿诉前往亳州所应走的道路。像似如果他们知道是抗战人员,将毫不迟疑地予以掩护和协助。其三、到界首及到阜阳,先后拜访驻在这一地区的国军高级将领

  • 文章抗戰時期的國立山西中學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4期  作者:丁士奇 出版时间:1994-07-01
    关键字: 国立山西中学 社会局势 学校概况

    丁士奇:台北縣板橋市陽明街二十九巷一弄二十二號二樓

  • 文章(紀事 教育)歸仁集一帶學校及教育概况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5期  出版时间:1976-12-01
    关键字: 学校概况 教育概况 私塾教育

    歸仁集地處安徽泗縣及江蘇宿遷,泗陽邊區,三縣交界,距各政治重心之縣城較遠。不僅匪亂頻仍,而經濟亦甚落後,故敎育更不發達。一、學校:計有五所。一爲明善小學有學田十餘頃,校址在歸仁集碧霞宮,有大殿三間,廂房數十間,規模很大,可容學生二三百人。計分一、二、三、四年級四班。民國二十二年,增設五、六年級,學生約二百人。班次亦增爲六班。該校創始於民初,首任校董韓景芬,次任單學中,三任郭佑卿,四任單仲弼。二爲明仁小學。校址在歸仁集南郭家咀,後遷二郞廟。有學生七八十人,...

  • 文章大陸淪陷前山西省之師範教育槪況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8期  作者:吳洽民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师范教育概况 学校概况 发展沿革 相关统计

    一、沿革㈠省立師範學校⒈省立國民師範學校:該校創始於民國八年九月,當經招收新生二十六班,嗣後逐年改進,蔚爲全省師範學校之冠。二十五年夏,奉令以擴充職業敎育爲目的,旋改組爲省立太原初級工業職業學校。二十六年十月,因戰事停辦,勝利後復因各縣師資缺乏,於三十五年五月,仍以省立國民師範學校名義復校。⒉省立太原師範學校:該校於民國元年由省立優級師範改組,初名山西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爲該省開辦最早歷史悠久之師範學校。迨民國二十三年,奉部令改稱今名。抗戰期間,隨軍遷出,...

  • 文章私立齊魯大學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褚承志  出版时间:1983-06-20
    关键字: 私立齐鲁大学 学校概况 北伐战争 学生风潮 复校与沦亡

    且亦系校董会聘任。对于校长不负责任。敎授待遇,参差不齐,其悬殊之巨,为素所未闻。査该校主任敎授十五人,待遇则分为十级,最多者月薪五百元,最少者仅一三三元。全校敎授共二十三人,待遇有十六级之差,最多者七百元,最少者仅七十元」。[2]靑年学生看了这些不平等的情形,再想到过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故义愤塡胸!三为一九二七—民国十六年宁汉分裂后,中国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对一切社会的流弊与帝国主义在华的不平等,是主张作合理改革,但失败的中国共产党潜伏各地,则利用靑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