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堂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麒凤学堂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徐一德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麒凤学堂 旧式家塾 校旗 祭孔 学堂停办 抗日战争

    淸末,在今连云港市云台区南城鎭,有一所学堂,取麒麟、凤凰象征祥瑞之意,命名为麒凤学堂,祈盼学堂能培养出学业超人,品德高尙之士。这所学堂在南城弯口,原武家老宅内,是我外曾祖父武笏山创办。只收武姓及近亲挚友家子弟入学,敎学方法守旧,无别于私塾,实际上是一所典型的家塾。麒凤学堂有校旗,但校旗的形状和作用都有别于今天学校的校旗,是在一块长约六尺的红色缎面条幅上,绣有麒麟和凤凰图案,正当中从左向右用黄丝线绣上麒凤学堂四个大字。校旗悬挂在学堂正厅迎面墙上方,下挂有

  • 文章温州實業家——余毅夫先生訪問記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1卷 第3期  作者:李森南 出版时间:1995-06-01
    关键字: 余毅夫 浙江高等学堂 经商

    ,我不知道,总经理一职是否由余先生负责。但不论是或否,余广茂木行,一定占很大的成份。另一家公司的名称,叫做「温州木炭公司」。这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是由上海来温主持的瑞安人姚抱真先生。抱真先生读书杭州「浙江高等学堂」,与邵元冲、蒋梦麟、陈布雷、徐寄廎、何炳松、马公愚等,都是同学。姚读的是物理与化学,所以毕业后,即到位于处州丽水的,浙江第十一中学当理化教员。姚先生很喜欢交际,且出身于商业家庭。不久即离开教书生涯,到上海担任江苏省销磺局运输处处长。以后即改在上海从商

  • 文章利济医学堂和利济学堂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1期  作者:俞天舒 出版时间:1992-02-01
    关键字: 医学 教育 学报 利济医学堂

    利济医学堂座落瑞安市城关鎭公园路(旧称杨衙里),创办于清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年)。其创办时间之早,在全国名列前茅,仅比我国第一所医学校,即洋务派李鸿章于清光绪八年(一八八一年)在天津创办的医学馆迟四年,而比被国内一些医学史著作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中医学校,即丁甘仁于一九一五年在上海开办的中医专门学校早三十年。天津医学馆学习的是西医西药,所以,利济医学堂堪称是我国第一所新式中医学校。但在我国医学史上,却不曾占有一席之地,究其原因,可能与过去温州地处海陬

  • 文章同盟會員孫洛輿與其教育世家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1期  作者:令弓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孙洛舆 教育世家 同盟会员 徐州师范学堂 学堂

    近日翻阅丰县文献,没有孙指南先生的专文介绍,只在三十期上有数语涉及,语焉不详。笔者不揣冒昧,写成此文,请知情者匡正。孙洛舆字指南,后人多以其字名,丰县宋楼鎭孙楼村人,是丰县新式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与董汉槎(同盟会员,曾任九区督察员)、张广义(创办丰县务本高等小学堂)等人齐名。指南出生于一八八二年(光绪七年),正値清庭衰微,新思潮,新观念渐趋兴起。他自幼入读私塾,但因废科举兴学堂,而未得应童子试。一九〇一年考入「徐州师范讲习所」,为该校首届新生。一九〇六年

  • 文章晚淸瑞安縣城發展教育槪況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6卷 第1期  作者:朱杞華 出版时间:1990-02-01
    关键字: 瑞安县 教育 诒善祠 利济医学堂

    如能遵守规约,均可入塾。塾址在县城杨衙里(今公园路),塾舍全部新建,前后两幢,各面濶五间,进深六间,前后幢中间,留有天井,天井左右有走廊,前大门上有孙公手书「诒善祠塾」石刻题额和「务求知古如君擧,尤喜能文似水心」石刻楹联(君擧为陈傅良·水心为叶适)(见图一、二)。孙公创设该祠塾,其主旨是启廸后进,培育桑梓人才;对学生期望颇高,塾中订有课约十则,敎学方面非常严格,学习课程亦甚广博。总之,该祠塾在当时已稍具新式学校的规模了。三、利济医学堂瑞安最早的新式学堂是鄕贤

  • 文章鄉賢呂渭英:熱心公益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8卷 第3期  作者:孟甫  出版时间:2002-06-01
    关键字: 吕渭英 实业家 热心公益 兴学堂

    求情,郝终于答应。于是吕渭英又前往平阳,与两军调停,并诺以彭好处。彭同意将兵暂扎在瑞安,等浙军平安退出温州后再由瑞安和平进入。由于吕的努力,温州避免了一场战乱。吕渭英将公益事业视为己任,对文教卫事业甚为关心。早在宣统元年,温州利济医院因陈虬去世而濒临倒闭,吕就出资会同陈介石倡办温州中等医学堂于院中,欲大昌医道,以继陈虬未竟之志。后有人倡办瓯海医院时,吕也积极响应,故以其在此事的功劳及其声望,吕名列瓯海医院董事之首。一九一九年为纪念孙诒让建刘籀公祠,在祠内附

  • 文章百年回眸清末民初紹興近代教育的勃興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5卷 第4期  作者:章玉安 出版时间:2013-04-10
    关键字: 古今艺文 绍兴 近代教育 学堂 辛亥革命

    的历史性转变。绍兴乃辛亥革命的重镇,清末民初绍兴近代教育的勃兴和发展历程,正是一个生动而有力的例证。[1] [2] 教育部 2[3] 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徐锡麟;陶成章;秋瑾;鲁迅[4] 古今艺文;绍兴;近代教育;创办;学堂;辛亥革命[5] 文化教育;革命战争;学者论述[6] 255.3SX[7] 普通

  • 文章經濟救國論自序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4期  作者:徐靑甫 出版时间:1978-04-06
    关键字: 回忆往事 日文学堂 经济 自序

    予家贫少孤。赖母姊针黹所得。养育成人。以乏束修故。在私塾读书者仅二年。义学读书者亦仅二年。急于谋生。成童改习申韩之学。游幕皖南北者四年。时在戊戌以前。新学萌动。笔墨之余。阅览新闻杂志。知非求新。不能救国。爰于坊间购得算学之书。由华字笔谈。梅氏九章。而及中西算学大成。自修得其大概。戊戌季冬。以同胞幕浙臬署。返杭谋馆。设帐授蒙。暂资餬口。其时日人在杭开设日文学堂。乃谋学习日文。然须月纳学费二元。力有不及。适有四友。同业蒙师者。咸怀此心。乃协商以一人往习。归而

  • 文章悼莊心在鄕長

    来源期刊:《浦東》 第44期  作者:何尙時 出版时间:1986-04-15
    关键字: 庄心在 科举时代 武备学堂 国学 纺织厂 出国留学

    认为际玆乱世,文人不足救国,爰进武昌武备学堂从事习武,当时武备学堂毕业者,淸廷钦赐武举人,所以惕老有文武举人之荣衔。)嗣又留学日本精硏敎育学。因淸廷腐败国事日非,启发其革命思想,加入 国父孙先生领导之同盟会。靑畦先生学养俱优受人爱戴,奉贤县敎育会成立,羣推为首住县敎育会会长。民国十六年春国民革命军抵达县境,靑畦先生率众接应驱逐敌人。以众望素孚被推为奉贤县首位县长。(以前称县知事)庄鄕长聪敏过人有神童之誉,初入其先人靑畦先生创办之瀹智小学,每于放学囘家及假期

  • 文章七十回憶

    来源期刊:《浦東》 第20期  作者:朱培垕 出版时间:1980-04-15
    关键字: 朱氏家族 梅溪学堂 机械专科 军阀 日本投降

    乃奉南桥公为始祖,至今已十六世矣。余父耀礽公,字线琴,号福申,为南桥公之第十三世孙,生有四子两女,长先早殇,我居次,下有两弟两妹。余小学开始即入梅溪学堂,此校历史悠久,胡适之,朱树人(叔祖,淸代举人)均为此校毕业,民国以后改名为梅溪小学。(七年制)学校对面有一个中国女子文学专门学校,校长为钮永建先生之姪钮长铸先生,童行白为敎务长,余读梅溪唸小学,常往游玩,学校内有国民党组织,余亦时常参与开会。梅溪毕业,后入民立中学,此校颇注重英文,每班都有一位洋人老师,余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