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懷念楊明哲老先生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8期  作者:潘震宇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维持会 相处情形 个人爱好

    杨明哲老先生,城南史黑楼人,与他认识,是在抗战初期,我县沦陷时,因日寇欲扩张侵略,利用伪军强延地方士绅做他们的维持会长,借重其声望安抚地方,杨老先生亦为其延约对象,因无法推却,又不愿做此为害同胞的汉奸勾当,祇避难他鄕,于是来到了大程庄,因他与大程庄的程家有亲戚关系。大程庄位于县城东南约十八华里。伪军虽经常骚扰,然不敢久待,办完事就匆匆离去,较之杨老先生之家鄕史黑楼仅难城五里安全甚多,来此后是住在冯守信先生寨围内,离笔者甚近因而认识。杨老先生来此时,须发

  • 文章今昔之感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98期  作者:王宇梁 出版时间:2006-10-01
    关键字: 今昔 对比 生活条件 话题 爱好

    生活而配套。于是乎人民也告别了克勤克俭的历史传统,令长辈们侧目,把生活看得高于一切,随时品味生活情趣,展现中国人在新的世纪中,另一种活法的身影。现在这样的生活,是古今人们所梦想不到的。跟随着出现了首饰店、金行、整容业、发型廊、按摩屋、减肥中心、隆胸中心、美臀中心、修指甲店、保镖公司、人寿保险、医疗保险、法律顾问、心理辅导、讨债公司、代骂公司、典当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冒现,以适应人们的需求,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行业,现今都展现出来,真是目不暇给。过去休息天,男

  • 文章同鄕金石家梁宗機簡介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4期  作者:潘宗武 出版时间:2001-10-10
    关键字: 梁宗机 金石学家 投笔从戎 爱好翰墨

    同乡金石家梁宗机字仁亭,广西郁林人,旅居台北市天母,抗战中期投笔从戎曾毕业于宪兵学校,胜利后于卅六年退役宪兵司令部,卅八年随军迁台,入中央警官学校(今改警察大学),毕业后服务警界至七八年退休。梁氏秉性爱翰墨,于服务期间每于暇时研习书画、金石(篆刻),从当代金石、书画名家王王孙,祝祥、陈丹诚、王北岳游,退休后更不断钻研,曾参加此项联展十余次,甚获好评,前月承惠刻赠「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书画闲章一方,温厚隽永古朴盎然爱不忍释,诚书画家之最爱也,将为之介。

  • 文章當我再仰望那幅灕江油畫時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8期  作者:曾恩沛 出版时间:2002-10-10
    关键字: 漓江油画 故乡 贫富差距 都市化 好山好水 经济人文

    尾端等待观光客回饭店,在深夜中赚取约十元人民币的车资。另外我们上去了乐满地游玩,当地的门票竟要一百一十元,不比九族文化村便宜,而且里面有很多是要再花钱的,我看到很多大陆的人来玩,令我不禁想起踩三轮车的阿伯。让我最难分难舍的还是桂林阳朔的好山水。青山耸立,高峰突起,虽然一路上导游介绍著哪里像少妇,哪里像羊角阿,带着「我还是看不出来」的挫折感,奇峰的美景还是让我觉得,这是这趟返乡最値得的地方!看着青绿的江水,与对岸竹尾摇曳,迎风共舞,配上岸边矮小的房子和优游

  • 文章(肆、故里風采)臨沂市基本情況

    来源期刊:《山東同鄉會會刊》 第12期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临沂风貌 琅琊古都 历史名城 资源丰富 交通科教 沂蒙风光

    全国第三。六、旅游精品临沂旅游资源丰富,以"绿色风情"、"红色旅游"、"文韬武略"、"地下奇观"为主题的"沂蒙风光"旅游吸引著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兹介绍风光如下:1、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现池街,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公元303年,王羲之生于琅琊临沂(今临沂市兰山区)。1989年以后依其旧址修复、整修了王羲之故居,扩建整修中,发掘了洗砚池晋墓,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银雀山竹简墓博物馆位于临沂市兰山区,古典宫廷式建筑,占地面积约

  • 文章記淳安汪氏世代積德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6期  作者:鴻貴  出版时间:1975-06-30
    关键字: 汪松 乐善好施 积德世家 积德事迹 捐资助学 救济乡里

    旅台淳安同鄕汪松先生家族,德播闽浙及南洋,自祖遗德以来,克己利人,累代乐善施,从未间断,始终如一济强救贫,忠党爱国之服务精神,铭刻人心,其积德事蹟不胜枚擧,诚如郭公理事长所说,汪先生系浙江同鄕中积德世家之子孙,按笔者所悉,确实称之无愧,汪家积德史料均留置大陆家鄕,惜未及时携出,以笔者亲身经历与所知之事实,摘其要点概略报导,以供吾浙同鄕共起仿效、发扬浙人德行。忆太平天国之乱,淳安位于信安江上游,上通安徽,下通苏杭,淳安曾为淸廷部队与洪秀全部队必争之地

  • 文章李雅仙先生九十華誕壽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7期  作者:吳延環 出版时间:1981-07-30
    关键字: 李雅仙 乐善好施 石碑 祝寿词 生平家世 抗日

    李雅仙先生世居河南省汝南县城东大李庄,因避匪乱辗转迁至汝南城内二龙里街,遂定居焉。先生祖金芳公,父固本公,均为有淸生;品端学粹,鄕里共仰。母郑太夫人,笃信佛敎,乐济贫苦,同鄕士绅,特为建立「乐善施」碑于县城东门外,以彰懿德。先生幼从名师,硏习经史,少入开封法政专校,嗣进河南陆军军官学校将校班,学兼新旧,资贯文武,同辈莫不钦敬。先生学成之后,以言功业,初则囘鄕服务,期安闾里。再而献身革命,打倒军阀。三而遵行遗敎,发展党务。四而出长县政,除暴安良。五而策动

  • 文章徐枕學長書法石刻入選松柏園碑林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43期  作者:樓登岳 出版时间:2006-02-10
    关键字: 徐枕 书法石刻 松柏园碑林 教育机构 文学爱好

    我王曲十七期十二總隊同學徐枕學長、字正之、浙江鎭海人,民國十一年生,爲同學中,文武兼資,表現十分傑出的佼佼者。所以在衆多同學間,提起他的大名,都會翹起大姆指說:「要得!」因爲他本性純良、富正義感、凡事執著、立場堅定、是非分明、又熱心助人、始終如一。因此在他擔任軍職,及後轉任文官,都能有傑出的表現,不但負責盡職,格守崗位,更有主動積極,發揮創意,樹立規範,促進進步的作爲。此種孜孜不倦的事業精神,實是我們同學的模範。此次他的書法作品,入選洛陽松柏園百家書藝石...

  • 文章抗戰勝利60周年 詩詞選輯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7卷 第3、4期  出版时间:2005-12-01
    关键字: 周年纪念 抗日战争 科技兴邦 美好愿景 人物回忆

    ●朱平芦沟桥畔起烽烟,抗日艰辛整八年;报国英雄忠赤胆,抛头洒血谱诗篇。●汪玉成胜利中华六十年,神州万里艳阳天。八年抗战军民搏,日寇投降举国欢。难忘石城淋血雨,回看赤县起硝烟。毋忘国耻传千代,红色江山万载延。●汪挺越(一)敌犯烽烟千万里,铁蹄蹂躏家园。风呜白骨苍天泪,水咽疮痍日月寒。八载挥戈仇寇灭,一朝奏凯汉旗还。殷殷史鉴长观日,右翼死灰蠢欲燃。(二)烽火芦沟晓月寒,救亡号角震云天。枪林弹雨戎机赴,浴血抛颅意志坚。千道地壕成众志,百团战绩镌凌烟。长城今日

  • 文章陽月華誕懷感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1卷 第1、2期  作者:武可鉞 趙斯榮  出版时间:2009-06-01
    关键字: 人物感怀 海峡两岸 学者观点 美好愿景

    陽月華誕又一年,騰飛崛起換新天。市場繁榮城鄕富,科技高攀發展先。海峽兩岸識大體,玉樹成林順自然。孟冬暢飮團圓酒,盛世中華領導賢。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