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回国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孟委員廣厚事略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6卷 第1期  作者:韓靜遠 出版时间:1975-08-01
    关键字: 孟广厚 生平简介 英国留学 回国效力 伉俪笃情

    孟先生諱廣厚,字堃如,民前十一年五月十二日,生於遼寧本溪。原籍爲山東蓬萊,曾祖世始遷於遼,因以家焉。父義亭公,急公好義,熱心興學,當選鄕學校董,嗣又擔任縣警察所長,維護地方治安,不遺餘力,立身嚴正,衆望歸之。先生幼承庭訓,其後之立身處世,實奠基於家庭之良好敎育。先生八歲入鄉校;十一歲考入縣立第一高等小學,成績優異。十四歲升入奉天省第一中學,課餘之暇,埋首於圖書館內,喜讀四史及資治通鑑等書,其後對史學之高深造詣,卽淵源於斯。民國九年七月,考入國立北京大學經...

  • 文章空降馬來西亞敵後作戰經過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鄧念慈  出版时间:1995-12-31
    关键字: 空降训练 海外作战 林谋盛殉国 胜利回国

    今年是抗戰勝利五十週年,回溯筆者當年服務軍中除了在國內參與在粵北對日作戰及在後方工作外,當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幸獲機緣得以於抗戰後期,參與盟軍共同對日作戰,直至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止。對於勝利的成果,亦感有一份貢獻與光榮。為紀念此一偉大神聖的對日抗戰,特將當年參加東南亞盟軍總司令部所屬一三六特種部隊空降馬來西亞敵後地區作戰經過,撰成此文,雖不無明日黃花,然而雪泥鴻爪一點一滴亦足以為我中華民國與同盟國,共同對日作戰,終獲最後勝利之歷史見證。

  • 文章科技界的抗戰精神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林鴻標  出版时间:1995-12-31
    关键字: 刻苦学习 留学美国 回国效力 资源工程 人才培育 自述经历

    回国后,老长官王之玺先生派我到东北鞍山主持牛头山矿厂,那是世界第一大的选铁厂,我没有就,转而到江省钨锡公司担任选厂总厂长兼南中国非铁研究中心副主任。我因训练四个厂的干部留台。后来,我协助李国鼎先生探勘原子能矿物——独居石,也应胡宗南将军之邀,筹备浙江省矿务局,大陈撤退江山陷落,台湾金属矿业公司总经理邱式鳞邀请任选厂厂长,这期间曾采炼出黄金十六吨交台湾银行作台币发行储备基金,核能电厂建设前,孙运璿先生曾举办原子能发电系列演讲,我有幸受邀在公馆电力研究所作第一个

  • 文章石瑛(1878——1943)

    来源期刊:《陽新文獻》 第3期  出版时间:1988-07-01
    关键字: 天资聪颖 留学欧洲 组织同盟会 学成回国 工事建设 品德高尚 第一清官

    国父通声气。既游欧,适国父至,则助之号召留欧学生,组织同盟会,为国外革命团体活动之始。瑛负经理及筹款之责,国父许为廉能,深倚任。武昌起义,国父就临时大总统于南京,归国参密笏,总办禁烟事宜。国父解职,派回鄂主同盟会鄂支部。未几当选为众议院议员,旋弃去。深感救国非空言可济,自顾所学犹未之能信,因决再赴欧。未行而湖口事败,名在牃捕中,急走英,入伯明罕大学,习采鑛冶金,以工资读,缩食敝衣,坚苦匪懈,学以大进。历九年,学成回国。任教北京大学,课暇肆力于治术政论,日与李四光

  • 文章回国从军忆往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3期  作者:郭添發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回国参军 新加坡华人 抗日时期 部队生活 纪实回忆

    抗日战争,进入第三年时,旅居新加坡的华人社会,掀起了一阵阵回祖国从军的热潮。年轻人热血奔腾,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理念下,青年人于是放下书本,放下工作,纷纷投向祖国怀抱,参加抗日行列。当时桂林军校分校,在星招生。西南运输处司机奇缺,也在星号召,请司机回国参加抗战行列。黄埔一期李良荣将军,在闽发出号召,透过新加坡华人社会领袖陈嘉庚先生,登高一呼,闽藉有志青年回闽参加抗战行列,比比皆是,何去何从,一时感到难以选择。于是我就请教郑老师,他不加思索的说:「回

  • 文章民國以來第一淸官——石瑛

    来源期刊:《陽新文獻》 第1期  作者:吳湘湘  出版时间:1986-08-01
    关键字: 石瑛 英法留学 北京大学教授 回国任教 湖北三怪 布衣市长

    石瑛在英法留學前後十餘年,歸國後歷任物質建設工作,然絕不囿於物質觀念而兼重心神修養,與若干留學歸國學生只知醉心西方物質享受崇拜外人言行完全不同。且石對於物質建設率以大衆福利爲急務,而極端反對裝飾門面之行爲。又感於歷代士人不治生產以官爲家之陋習,努力提倡自給自信之生產與勞力:常於公餘在私寓種菜或辦小手工業以自給。馮自由稱讚石瑛是「民國以來第一清官」,以及許多人撰文追念,都是敬仰其道德與生活。石瑛,字蘅青。一八七九年在湖北陽新出生,民國卅二年(一九四三年)十...

  • 文章我與外川相處五十年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3卷 第1期  作者:袁樞眞 出版时间:1991-01-10
    关键字: 郭外川 初次相识 巴黎游览 抗日战争 避乱回国 婚后生活 简朴习性 乐于助人 宗教信仰

    我與外川的結合,除了歸諸於神的安排,只能說是緣分。因爲我們兩人的家庭環境、生活背景、敎育方向、個性、意志、乃至留學地區,都截然不同。他畢生服務黨政機關;我是從事藝術敎學。我們都各自忙碌在自己的道路上。可是,我們的的確確相處了五十多年。實在由於我們彼此尊重、彼此信賴,相互容忍,相互接納。因而,也就能够彼此相互扶持了。我在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念書的時候,每逢暑期我都到北方度假。那時家兄在天津南開大學敎書,尙未結婚。他對於飮食非常講究,不在學校搭伙食,却自雇廚...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