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命运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万载塔下墙头发现抗战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9期  作者:徐泉松 出版时间:2010-05-01
    关键字: 抗战诗 民族命运 爱国情

    万载,驻扎在这间老屋里,因远离家乡,触景生情,想家之心油然而生。全体夫兵你一句我一句便凑成了这首抗战诗,虽然大家都想父母兄弟,想妻儿老小。但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前途还是先于小家,杀敌之心,爱国之情溢满字里行间,不由令人肃然起敬。

  • 文章中钢指标步向绿化王钟渝命运陷坎坷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91期  出版时间:2001-05-15
    关键字: 中钢 指标 绿化 王钟渝 命运坎坷

    二十七家公司,他的多角化经营,使中钢员工相信未来会更好。有人甚至把他称为「台湾经营之神第二」。在绿色政党看来,「他是任期最久的中钢董事长,有何不可换?」在主观意识极端顽强的当权人物是不会关心公司前途的,员工的抗议也是没有用的,王钟渝的命运在五月底,最后的股东会上可以揭晓,请同鄕们拭目以待。

  • 文章人生的體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1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命运 《出师表》 人生哲理 抗日战争

    命运之说在这个世界上活了四分之三世纪,经历了二十世纪的七十五年,最早记忆中的大事是「西安事变」,接着就是第二年惊天动地的「七七芦沟桥事变」,抗战继之以戡乱,那正是我成长的时代,有人称之谓「大时代」,即世事大起大落的时代;有人称之谓「苦难的时代」,因为这一代人受的苦难最多。在下是不相信命运的人,生平从不算命卜卦,有一次在洛阳市场上走动,有位看相的主动说我左眉端隐然有一颗痣,注定我一辈子吃公家饭很有办法,当时我想这是他们混江湖的招数,先讲点好听的引人让他看相

  • 文章十年磨劍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0期  作者:孫震 出版时间:1976-07-01
    关键字: 楙园 随笔 陆军中学 革命运动 立宪

    陈设时,深愤恨满淸皇室的贪凟无餍,毫无历史文化思想。以当时皇族政府的昏庸腐败,误国误民,闯下滔天大祸,无论汉满蒙囘藏中,若崛起新兴势力,推倒慈禧,代表中国与八国议和,必不致如慈禧当权时的卑怯懦弱,国家损失,自亦较小,何致令全国国民担负四百五十兆巨额赔款。尤其可耻的,使全国四万万人民担负赔款以后,慈禧囘北京宫中,尙以在宫内所埋藏私方百万金银,未为各国洋兵所刼,沾沾自喜。此种亡国女后,李鸿章、袁世凯维护之于前,岑春暄保驾于后,以致延误中国数十年新生命运,李、袁

  • 文章新聞勤遠略 愛國著丹忱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24期  作者:柯佳 出版时间:2004-07-10
    关键字: 董显光 教会教育 抗日战争 革命运动 宣传工作

    一八八七年出生於鄞縣茅山鄕董家渡村的董顯光,雖無家族背景與異稟天資,他憑著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終能在新聞界中紅杏出牆,並成爲國際宣傳能員,業績驕人。他的成功,旣源於愛國熱忱,復得力於篤學勤思,阿拉常說:「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他的成就該跟「勤」字分不開。㈠敎會培養成才董顯光父母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他十三歲尙在讀私塾時,父親在一位教友介紹下,到上海承包教會的建築業務,挈家遷居上海,他也被送入教會辦的清心中學就讀,翌年,因打...

  • 文章九十自述(四)第三章 抗日戰前所任職務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2期  作者:劉道元 出版时间:1993-09-20
    关键字: 北平革命运动 曹县党部 曹县建设绩效 建设计划

    第一节 大学预科回家鄕发动革命运动一、预科时期的国民革命怒潮㈠中学生尙无政治兴趣 在中学时期,尤其在菏泽县的山东省立第六中学,后易名为省立菏泽中学,学生只知读书升学,升好的大学如北京大学、师范大学、东南河海工程学院、天津北洋工程学院等校院。过去很多学长考入这些学校,学校当局在学生集会时,如数家珍般地提出报吿。在上述学校求学的学长给学校的报吿信件每在公吿栏张贴,辄引学生向往。大学毕业为学校邀约返母校作老师,更给在校学生以莫大的启发。菏泽中学时邀请名人讲演

  • 文章(專載)辛亥革命前後的朱葆三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57期  作者:陸志濂 出版时间:1990-08-01
    关键字: 朱葆三 辛亥革命 上海总商会 反清革命运动 沪军都督府

    朱葆三(葆珊),名佩珍,字葆三,浙江省定海縣人。生於一八四八年三月十一日(淸道光二十八年二月初七日)。父朱祥麟,原籍浙江黃岩,曾任淸綠營平湖縣乍浦都司和定海縣游擊。一八五一年,祥麟將家眷遷定海縣城居住。一八五九年又奉命帶營駐守定海,準備抵抗太平軍,同時他把家屬移居定海的北蟬鄕。朱葆三少年時常早起往返數十里,至縣城省父,歸時隨携鷄、肉、魚、米奉母。稍長,到上海協記五金店當學徒,以其勤儉、敏捷、純樸、刻苦,受到店主的器重。滿師後,任帳房。嗣後,自設愼裕五金號...

  • 文章(時人自述)自述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36期  作者:徐堪 出版时间:1965-08-01
    关键字: 徐堪 回忆史料 革命运动 币制改革 财政金融

    假提出革命主张,互相辩论。咸以康有为梁启超辈之保皇党,拥护君权,维新庶政,淸廷尙不能容,遑言大事改革。国家命运,危如累卵,倘再迁延,势将陷吾民族于万刼不可复之地。于是端定思想倾向,非革命无以挽救危亡。次年丁未,国父派黄树中及夏之时由日本东京返蜀,在成都秘密设同盟会四川支部,黄氏为主盟人,夏氏副之。黄氏四川隆昌人,号理君,留学日本,攻读化学,能制炸弹,后以谋刺摄政王名震全国,辛亥出狱后,更名复生。夏氏四川合江人,号亮工,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任重庆蜀军政府副

  • 文章紀念總統 蔣公的豐功偉績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12期  作者:胡顯昌 出版时间:1977-10-01
    关键字: 功绩 国民革命 成立国民政府 新生活运动 中国之命运 废除不平等条约

    准备全国国民之军事化,不足以图存。而军事化之前提,即在养成国民生活之整齐、淸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之习性,以求共同一致之守秩序、重组织、尽责任、尙纪律,而随时能为国家与民族同仇敌忾,捐躯牺牲,尽忠报国也。三、废除不平等条约,中国命运的转捩点三十一年十月十日,美国与英国政府同时通知我国政府,废除美、英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及有关的特权,并以平等互惠的原则改订新约。蒋公对此(未完、文转后页),深感快慰,谓「双十节接获美国、英国,重订新约之通知,此乃为国父革命以来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