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台湾馆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乱中有趣的台湾 那会变一言堂?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92期  作者:姚開陽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台湾 中国馆 多元化 台湾政治 世博会

    二〇一〇年我有幸担任上海世博会台湾馆的创意总监,为四十年来未曾参加此国际盛会的台湾尽份心力;而同时我又为中国国家担任创意总监,体会一个新兴强国第一次扮演世博会地主国的心情。这对我而言是第一次难得的机会,因为能够把双方的理念同时放在一张桌子上来比较。一开始许多人担心我会把台湾馆的设计成小中国,这种忧虑不能说没道理,因为台湾与中国的文化系出同源,而且彼大我小,可能产生磁吸效应。幸好我同时也在设计中国,知道如何避开。当我研究台湾与中国差异时发现,尽管历史

  • 文章台湾处处有宝藏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10期  作者:夏漢容 出版时间:2010-10-01
    关键字: 台湾 宝藏 台湾玻璃 台大兰园 访游

    带领地方产业闯出不同的天地。如上海世博会台湾馆中就可以看到众多的兰花陈列其中,非常亮丽,观众经过都要停下仔细欣赏,几个月前台南县举办国际兰展,即将举行的台北花博,均会对台湾兰花产业发展影响深远。第三:六月二十九日,五次江陈会登场,除了两岸经济协议(ECFA)以外,另签订智慧财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其中相互承认优先权协议及农业品种协议,对台湾均非常有利,目前兰花已具品种权资格,其他园艺作物及水菓等,也受到品种权保护。第四:未来台湾农品外销大陆零关税,不仅可开拓第二

  • 文章台北隨筆:回顧與前瞻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3卷 第4期  作者:何雲凌  出版时间:2007-08-01
    关键字: 台北公园 二二八纪念塔 台湾省博物馆 台湾总督府

    五十余年前,台湾回归中国版图,在全国欢腾声中,自温州乘船浮海,初履斯土。所经之处,「庆祝台湾光复」、「欢迎陈长官阁下」的彩色大牌楼,仰首可见。到处飘扬著缤纷的国旗。由基隆港登陆,乘火车至台北市,下车出站,面对「新公园」。首映眼帘,是一座西洋文艺复兴式圆顶廊柱大厦—「台湾省博物馆」。接收伊始,改名「台北公园」。园内树木蓊郁,椰林郁郁。有音乐台、运动场、鱼池、雕塑。小桥流水,花径夹道,游人如织。常随二、三友人进入浏览,并肩昂立桥墩,顾盼自如,海阔天空。随着

  • 文章创意文化在台湾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12期  作者:張琳嫻 出版时间:2011-11-10
    关键字: 欧亚风格 中国元素 台湾大学 图书馆 书店

    的天花板让人神清气爽,不经意间使人忘却读书的压抑。优秀作品展,培养了学生的情操;更有秘密处的一本小册,提供了台大人寻找知心密友的良好途径。我们在台大的历史纪念看到的,不仅仅是台大悠久的历史,更看到了历史背后所体现的现代实力。多媒体的应用恰到好处,流览路径的设计紧凑顺畅乱,创意触摸电脑的放置,给了游客自主选择的休憩时光。而台大的体育,高投入,高精密运营,也无不体现著台湾人的创意。除此之外,台湾创意在台大的体现,还有原住民的纪念品,也精确体现出台湾的多元文化

  • 文章记前台湾总领事——林公绍楠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8期  作者:•林萬燕• 出版时间:1966-02-01
    关键字: 林绍楠 台湾总领事馆 八国联军侵华 武昌起义 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

    利益。盖我国自北伐胜利后,军阀肃淸,上下一心一德,国势蒸蒸日上。此种安定、统一、繁荣、进步之新形势,引起一部份偏激日人之顾忌与忧虑,因而掀风作浪,借端生事,以图阻扰破瓌。台湾系其殖民地,自然更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矣!故当时台胞处境犹如待宰之羔羊,没护侨,实为当务之亟也。 总统俯准张氏之请,即指派先父绍楠公为总领事,负责筹办,经由外交部依据国际惯例,徴得日政府同意后,遂偕同馆员,匆匆啣命来台,暂假永乐町一 丁目台胞林伯寿先生一所大洋房为馆址,于民国二十年

  • 文章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再度來台演出有感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87期  作者:舟山郎 出版时间:2009-10-10
    关键字: 小百花越剧团 赴台演出 国父纪念馆 越剧台湾发展史 红楼越剧团

    有小生朱凤卿,小旦徐艳琴、吴菊英、陈兰芳,老生宋天飞,小丑东方珠等为班底,并特邀随丈夫来到台湾的花衫鼻祖、「三花」之首施银花以「客师」身份披挂上阵,演出于台北、基隆等地仍旧热闹滚滚,台北的永安、大华、红楼等各戏院也常场场客满。不久施银花因病悄然引退,除参加宁波同乡会外,不再抛头露面[2]。此外尚有「越风剧团、慈光越剧团、自由越剧团」等演出越剧。可惜笔者当时在部队里当兵薪饷微薄,且驻在中南部,路远不便,因此错过了许多观赏的机会。到了七〇年代,台湾越剧因为人材凋零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