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变迁共返回2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錢從那裡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廖寶惠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货币历史 制度变迁

    货、颖一金货、二金货等;有纪重者,如秦地鲁阳背十二铢、十四铢等;又有作刀形者,如齐刀、即墨刀,明刀等是。周末战国时代,则由圆肩圆足布变迁而为圆形圆孔之货币,是为圜金,如共字、垣字、共屯赤金、长垣一金货等,此为布货变迁为圆形圆孔之货币。自秦兼并天下,政令统一,始定货币为圆形方孔,文曰半两,是为圆形圆孔变为圆形方孔,此货币制度上之一大变迁也。汉初更其重量,仍曰半两;至武帝元狩年废半两泉(泉者钱也),行五铢泉;至新莽僭位,百事师古,废五铢泉,行两刀、十布、六泉

  • 文章霍樹枬先生與昌樂中學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李雲漢  出版时间:1999-12-20
    关键字: 霍树枬 昌乐中学 校长工作 校园变迁

    小引十月十三日晩間接到程威海兄台北來的越洋電話,吿訴我我們中學時代的校長霍樹枬(梓坡)先生已棄世,訂期於十月十七日在台中公祭。這一突如其來的消息,令我感到十分悽愴,幾天來也一直在回憶著中學時代的一些往事。霍校長和其他幾位恩師的音容淸楚的顯現在腦際,其情其境,猶如昨日。霍校長梓坡師,是位畢生致力於敎育事業的學者,抗戰前即是在北方有盛名的數學大師。抗戰期間,出任山東省立昌樂中學校長,把昌樂中學辦成第一流的名校,也建立起他優越的敎育家聲望。我忝列門牆,受惠至多...

  • 文章痛徹五內的回憶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郭荃逢  出版时间:1999-09-2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抗日战争 校园变迁

    人生如夢,尤其到了晩年,記憶力減退,往事如過眼雲煙,早已糢糊難辨。但是,對我來說,卻有一件事深深刻記在腦海中,揮之不去。每一憶及,點點滴滴,都歷歷在目,不禁悲淚盈眶,哽咽難忍。因爲在這次事件中,我曾兩度死裡逃生,且目睹未成年學子多人,死傷在日寇機槍及刺刀之下,而無可奈何。事情發生在民國三十三年夏末。因中原會戰,國軍失利,日寇繼續南侵,位於安徽阜陽境內之國立廿二中,師生都必須隨時準備,應付日機之空襲,課業無法照常進行,遂有遷校之議。不幸事件,就發生在遷校過...

  • 文章抗战期间山东省政变迁(中)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劉道元  出版时间:1982-12-20
    关键字: 战时政策 政策变迁 抗战根据地

    三、省政府轉進敵後㈠曹縣由敵前變敵後 二十七年四五月間,台兒莊大會戰,日寇首次受到挫敗,省政府派李、何兩廳長及雷先生前往台兒莊勞軍,我亦隨往。時正麥黃快熟時期,在汽車上看到麥浪起伏,一望無際,極爲美觀。魯西、豫東、蘇北、魯南這一廣大地區是產麥地帶。剛被戰火侵及,尙未影響收割。自台兒莊回到曹縣不久,日軍開始其另一行動。在兗州濟寧一帶集結兵力,由濟寧直趨蘭封,切斷隴海路,曹縣局面頓行改觀,失去了威脅敵人、指揮全省的作用。省政府必須以積極姿態採取進一步行動,才...

  • 文章社会变迁与教育改革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陳應棠  出版时间:1995-09-30
    关键字: 社会变迁 教育改革 教育本质 改革方针

    一、前言最近政府对于敎育改革甚为积极,成立敦育改革委员会专责从事敎育改革工作,该会收罗学者专家,召集了几次会议,大致是注重敎材的修订,与敎育制度的改革,敎材方面,除注重鄕土敎材外,其他未见具体的建设。至敎育制度方面亦未见有具体的建立。当然敎育与时代变迁有关,如古代的高等敎育是以从政为主要目的。如礼记学记篇有『凡学,官先事,士先志』。一语,孔疏,『若学为官,则先敎以为官,若学为士,则先敎以学士之志。」陈澔礼记集解,官是已仕者,士是未仕者,谓已仕而为学,则先

  • 文章清末民初的河東教育略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李文 出版时间:2005-07-01
    关键字: 清末民初 河东教育 历史变迁 官学 私学

    河東,古爲堯舜禹故都,地靈人傑,炎黃子孫在這裏創造了璀璨的歷史悠久的文化。唐開元和貞元年間,先後建有蒲州府學和稷山縣學。到光緒十八年,設有府、州、縣三級地方官學十九所。其中府學一所、州學二所、縣學十五所,運司學一所,多設於當地文廟中,均有學田。清制、府、州、縣地方官學進取新生有定額,均由官府按月發給糧米供膳。童生經歲、科兩試成績第一者、錄爲廩生;府學四十名、州學三十名、縣鄕學二十名,此爲正額;又于人文士子廣多州縣定增廣生員「補廩」名額同廩生。附學生員無定...

  • 文章憶河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3期  作者:趙同信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河南历史 河南变迁 河南政治

    河南大部份土地,在黃河以南,故名河南。因處中國之中,又名中州。經考古家之硏究爲中華民族發源地,天下姓氏之祖先,多在河南,例如「陳姓」出生于陳州,即現在淮陽縣古聖伏羲即生于此地。爲陳氏之祖。林姓之源出生地,爲現在之林縣古林國,比干爲林姓之祖。現今台胞之故里,多在河南。古時劃天下爲九州,河南爲豫州,故又名豫。省會開封,又名汴梁,宋太祖趙匡胤建都于此,命名東京,週圍四十里,爲中國古城之一。因在黃河南岸十八里,故常受黃水之災。平均二年乙次,豫人苦之。一、民生以農...

  • 文章加工區勞工行政二十年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石臨生 出版时间:2007-07-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行政工作 单位变迁

    人生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回憶余於五十九年七月初由台灣省南區國民就業輔導中心轉調本處以來,匆匆已過了二十二個寒暑,當時管理處尚在前鎮加工出口區辦公,報到當日適逢勞工科成立茶會,冠蓋雲集,余週旋於吳兼科主任梅村、吳副主任旦平之間,權充招待,一時成為眾目之的,不悉余為何方神聖,竟能一下子登堂入室,進入處本部新設科室,其實余當時只不過是一名籌建人員,支委任一級薪,但是加工出口區正值鼎盛時期,待遇比照美援會,俸額高達一般機關之三倍半,因此也著實使人眼紅,但好景不...

  • 文章肇新化學廠之囘憶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00期  作者:胡霽林 出版时间:1985-03-01
    关键字: 肇新化学厂 碳酸钙 历史变迁

    肇新化學廠爲抗戰前以製造碳酸鈣聞名於上海,股東多爲鎭海同鄕,其中以上海化工鉅子方液仙氏出資最多,資金國幣三十萬元,後又增資七十萬元。廠址設於滬西周家橋金家宅八號,佔地約二百畝,職員十餘人,技工五十餘人。民國二十年春成立,專製碳酸鈣,日產一百袋,每袋淨重一百磅。後又製造碳酸鎂、元明粉、格氏瀉鹽、硫肝、黃糊精、白糊精、油漆原料油等等。民國二十四年,聘請外國技師及工人,製造硫化碱,日產一百桶,每桶一百磅。又製造工業用鹽酸,日產一百箱,每箱二甕,甕係耐酸陶器所製...

  • 文章銷名滅跡的鄕村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1期  作者:徐道燮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史庄乡 区划变迁 双徐村 战争回忆 土地开发

    提要:一、史莊鄉銷名後之歸依二、史莊鄉原貌與現狀三、雙徐村之災難記事四、雙徐村被毀滅過程史莊鄉原屬阜寧八區,在中共統治下已一半劃歸北沙鄉,另一半劃歸郭墅鄉,於此時,史莊鄉已成爲歷史名詞。今將地形與演變,略作描述,以便後輩對祖籍故鄉,有跡可尋。原史庄鄉成直線形,東西長約七華里(三公里半),所屬各村舍、自西而東,順序排列爲蒲鴆、于集、史莊、雙徐、戴舍,因史莊位居鄉之中間、故命名爲史莊鄉。鄉之西接大西庄,東接唐城,南北爲廣闊農田,南以南沙河爲界,跨大橋直達許庄...

共26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