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人文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溫州近況介铭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6卷 第6期  作者:包哲東  出版时间:2010-12-01
    关键字: 温州 历史人文 经济贸易 温台交流 海峡两岸

    平方公里。海洋面积一一〇〇〇平方公里。温州是祖国大陆首批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一,温州港是大陆廿五个主枢纽港之一。温州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公元前一九二年是东瓯王驺摇的都地。公元三二三年建永嘉郡,已有一六八七年的历史,传说建郡城时有白鹿衔花迎面而来,故又名鹿城。公元六七五年(唐朝)始称温州。东晋书圣王羲之、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曾任永嘉太守,温州的五马街、墨池坊、谢池巷等地名,就是为纪念王羲之、谢灵运而取得的。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王十朋、「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

  • 文章篁碧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6期  作者:王立斌 出版时间:2006-11-01
    关键字: 篁碧 地理位置 山川流域 历史人文 经济发展 雷家大院 华氏祠堂

    军雷再浩、广西全州李世德等反清秘密结社的青莲教组织,李世德作战阵亡,雷再浩被俘牺牲。因此,雷维翰大功告捷受到朝廷嘉奖。并特批准其在家鄕敕建「祠臣」牌坊一座,以显光宗耀祖。整座牌坊的建造工艺精湛,上下间架结构均衡有致,立柱和上下横梁整体和谐统一,石雕工艺表现得惟妙惟肖,争奇斗艳,淋漓尽致,是我县目前石牌坊中保存最好的石坊精品。一九八六年就列入我县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牌坊,作为一种历史性的建筑,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映现出中华民族四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牌坊

  • 文章兩浙區況訊(四)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12期  作者:吳喻華 出版时间:2004-12-10
    关键字: 余姚 历史沿革 经济发展 人文地理

    余姚市位于浙北杭嘉湖平原南端,从东、北、西三面拱卫杭州,介于东经119°40′~120°23′,北纬30°09′~30°34′之间,面积一四〇二平方公里,人口八九·三万。辖廿三鎭四鄕。市人民政府驻临平鎭。历史悠久,是「良渚文化」的发祥地。秦王政廿五年(前二二二)建余杭、钱唐两县,迄今二二〇〇多年。一九九四年四月,国务院批准余杭撤县设市。经济发达,是全国农村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之一,已形成以丝绸轻纺、机械电子、建筑材料、化工塑料、食品飮料五大支柱行业

  • 文章超越傳統走向近現代化的寧波商幫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89期  作者:張守廣 出版时间:2001-08-10
    关键字: 宁波商帮 地理优势 人文优势 历史机遇 宁波帮

    嘉、道之间。发展甚速。傅先生的观点相当中肯。从历史上看,自宋太宗淳化元年(九九〇年)明州(宁波)设立市舶司起,到鸦片战争后宁波开埠对西方通商为止,宁波商人从事海上贸易至少也有八百余年的历史。鸦片战争后宁波帮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宁波帮漫长的发展史,始终与海上贸易有着密切的关系。宁波帮的这种发展及特点,与宁波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状况、历史文化传统有很大的关系。地理与人文的优势宁波在宋元时期为明州府、庆元路,明初才把庆元路改为宁波府,所属有鄞县、奉化、慈溪

  • 文章台湾的史地人文及其他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67期  作者:錦樓主人 出版时间:1985-04-01
    关键字: 台湾概况 史地人文 历史沿革 经济建设

    六十五期鄕讯陆君才鄕长发表了一篇「故鄕松江的地望和设治沿革」大作,拜读之余,深为敬佩,他对故鄕的地理历史有丰富的知识,给我们及这里的后辈上了认识家鄕的最佳一课,基于此一联想,今日很多同鄕,他们的小辈未及走出,留在大陆,笔者个人即是一例,仅自己只身来台,时间一幌,就是卅七个年头,当时年轻,现已花甲开外,想想再过廿、卅年,我们这批六十以上的老头都会物化,成为小辈们的祖先,那个时候,也许在家鄕的小辈们问起当年祖先在蓬莱岛屿的台湾,不知究竟是个甚么地方?我现在

  • 文章四川與四川大學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6期  作者:張羣 出版时间:1963-02-01
    关键字: 人文历史 四川大学 国家建设 人才培养 社会风气

    想到战后新中国建设的前途,四川与整个中国建设的关系,和川大与四川过去及现在的关系,与其未来的使命,今天就这个题目,将本人对于川大的期待,向各位一谈。四川人文与川大历史四川山川毓秀,在历史上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讲圣贤,有治水的大禹,孔子所师事的苌弘,(资阳人)和七十二贤中的商瞿。(双流人)讲事业,有张浚御金人于川陜之间,使其不得越雷池一步,有虞允文以一万八千之师,破金人八十万之众于采石矶,使南宋得保偏安之局。讲文学,有司马相如,杨雄、王褒、陈子昂、李白、苏氏

  • 文章林縣沿革簡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7期  作者:宋浵 出版时间:1982-07-30
    关键字: 林州市 地理 气候 人文 历史资料 风景名胜 文物古迹

    一、沿革林縣古名隆慮,因境內太行主峯隆慮山得名。夏周春秋時屬冀州衞晉三地,戰國時爲韓隆慮邑兼屬趙魏,秦屬邯鄲郡,爲蘇秦合諸侯結盟處。漢置隆慮縣屬河內郡,東漢殤帝延平元年以帝諱改爲林慮,割屬魏郡。後經三國,西晉、東晉、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北魏均有改隸。至孝莊帝永安元年置林慮郡,屬相州。東魏析置臨淇縣,隋文帝析置淇陽縣,改置巖州。煬帝廢州併臨淇,淇陽入林慮屬魏郡,唐復置巖州,旋州廢改屬相州,至金升爲林州屬河西北路彰德府。興定三年析安陽水治村爲輔巖縣屬林州...

  • 文章兩浙區況訊(三)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11期  作者:吳喻華 出版时间:2004-11-10
    关键字: 萧山 历史沿革 经济发展 人文地理 地图

    多个品种、近万种规格花样,一九七九年获国家金质奖、多次入选国际博览会、展览会。萧山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众多的名胜古蹟。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春秋战国时期的茅湾里印纹陶窑址、清代抗英殉国民族英雄葛云飞墓、衙前农民协会旧址和越王城遗址等四处。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湘湖开发始于宋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还有建于东晋咸和六年(三三一)的祇园寺等十一处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厢鎭位于萧山市中部,是市治所在地。面积九七·八九平方公里,辖三三个居民区,一〇七个行政村

  • 文章今日永泰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54期  作者:雨山 出版时间:1992-04-30
    关键字: 永泰县 李果之乡 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 经济发展

    永泰县地处热带,位于福州西南部,大樟溪中上游。气候温和,雨水丰沛,四季如春。境内丘陵平原交错,水陆交通便利。广袤的沃野,孕育出富饶的物产,林木葱郁,素有闽中林区的美称,花果飘香,李、柿、梨名闻遐迩,享有「李果之鄕」的盛誉。永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早在唐永泰二年就正式置县,宋崇宁元年改称永福县,公元一九一四年复名永泰县。千百年来涌现许多杰出人物。宋乾道年间,赵国梁、郑侨、黄定三位蝉联三科状元,一时朝野震动。一身正气上书弹劾秦桧罪行的忠臣黄龟年、塡词述志

  • 文章人文主义教育的省思——试谈人文主义敎育的困境及其对应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5期  作者:史振鼎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人文主义教育 历史文化 正确价值观

    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其理想的人本敎育[1]。人文主义敎育之长流,在中西敎育史上,盖有数千年之历史。以西方敎育发展过程而言,人文主义敎育凡历三变。先是由古希腊的自由人敎育开启先河,然后传至罗马,是为西方人文主义敎育的第一波。及中世纪来临,敎会神权笼罩全欧,人文主义的敎育思想为神本主义所掩盖。其后文艺复兴运动萌发,人文主义敎育重新绽放光芒,是为人文主义敎育第二波的来临。降及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敎育流于形式化的文学敎育,脱离现实生活,由唯实主义代领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