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农业概况共返回3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乡拾穗(十二)农业槪况——豆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72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4-09-15
    关键字: 农业概况 大豆 故乡拾穗 播种时间

    大豆一類之播種時間,在農曆之三月底,亦卽是元麥大麥見莠之期。農家在售年種麥時,卽決定了那幾塊田翌年種豆,凡是種元麥大麥不是散種而是塘種或條種(亦稱行種)之田,亦卽是種豆之田。農家在元麥大麥之田內除去最後一次草約十數天後,見元大麥芬薺時,農婦卽將家藏之豆種取出,將壞豆曁顆粒細小之豆以篩子篩掉或檢出,作最後一次之檢查。播種大豆之工具,必須兩種,一種名叫「星鏟」,一種名叫「豆籠」。「星鏟」之式樣與鏟乾土修田埂挖缺口用之鐵鍬一樣,同是以鐵製成,惟體積細小,鏟頭僅...

  • 文章故乡拾穗(三〇)农业槪况——稻米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1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6-04-15
    关键字: 农业概况 稻米 碾米 风车 舂米

    碾米時,首先將稻穀鋪於碾墩週圍之石板上,戽斗內也裝滿了稻穀,然後蒙住牛眼,套上犂丫,由牛拉動碾碡,沿碾墩循圓徑前走,碾碡則隨之沿碾墩斜鋪之石板面滾壓轉動,戽斗內之稻穀,則由下面所開之口下洩至碾板之上端,碾板上之稻穀,由於碾碡之滾壓,逐漸下落至碾槽內,在碾碡後面尙裝有一把無齒之拖把,正好將碾下尙未去殼之稻穀拖至碾槽底開口處下預置之笆斗內,負責看管碾坊之人,見笆斗有八分滿時,卽將之拉出倒入風車左上之木斗內,另換空笆斗放入。倒入風車內之穀粒,祗須搖動風扇,開啓...

  • 文章故乡拾穗(三五)农业槪况——杂粮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6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6-09-15
    关键字: 故乡 农业概况 杂粮 黍稷 黍稷秸

    在家鄕一般農民之心目中,除米、麥、黃豆三種爲主糧外,其餘均爲雜糧;所謂雜糧,不過是用以配搭於主糧之副食品而已,因此故雜糧之種植數量,亦極爲稀少,甚之有些雜糧,田地較少之農家根本不予種植,一方面當然是因無田可種,另方面雜糧不但是副食品,且亦難適應大衆之口胃。玆就記憶所及,將所謂家鄕農民所認爲之雜糧種植情形,略作簡介。黍稷兩字,家鄕之字面讀音爲ㄖㄐ,與國音之拼音同,但家鄕之語韻則爲ㄌㄐ(路鷄),與字音完全不一樣,當然這種土音方言之養成,由來已久,是無法變更的...

  • 文章故乡拾穗(十三)农业槪况——豆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74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4-11-15
    关键字: 农业概况 故乡拾穗 豌豆 豆类

    是醉心悦目,确亦魄销荡魂。豌豆是淀粉质,将之磨成粉,可作粉条粉皮凉粉等。豌豆炒咸菜吃稀粥亦极可口,油炸豌豆——椒盐豌豆下酒颇妙,既香酥又可口,家鄕农家有将豌豆以瓦罐煨烂加糖及猪油,吃时香而且甜,别有风味。(待续)更正启事:鄕讯第七十二期,故鄕拾穗(十二)农业槪况——豆、篇内「……星铲稍微向左旋转约十五度,……」应更正为……「星铲稍微『向右』旋转约十五度。」

  • 文章故乡拾穗(三一)农业槪况——稻米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2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6-05-15
    关键字: 农业概况 稻米 籼米 糯米 大团子

    米之種類,家鄕大致僅分爲兩種,一爲籼米,一爲糯米,至於籼米與糯米之吃法,則各有不同。籼米爲家鄕農家之主食,乾飯有白飯,赤豆飯(加赤豆),菜飯(加菜油鹽等)。稀的有白粥、大麥粥、豇豆白粥,(豇豆有烏白兩種)綠豆白粥、菜粥(俗稱鹹粥加菜油鹽並加豆類或芋頭等),農曆臘月初八所吃之臘八粥,亦是以籼米煮成。籼米磨成之粉較粗,俗稱之爲米粯,可煮粥,謂之米籼粥,爲尙未痊癒病人之最佳食品,因其易於消化而富營養。米粯可做成糰子,煮於大麥粥內或稀的白粥內,米粯糰子有兩種,一...

  • 文章故乡拾穗(二九)农业槪况——稻米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0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6-03-15
    关键字: 故乡 农业概况 稻谷 小砻 碾坊

    稻穀去殼後卽是大米,欲將之去殼成米之稻穀,必須經過多次曝晒非常乾燥而無絲毫水份存在者方可。鄕下農家試驗稻穀乾燥與否之方法,大致皆以兩手掌根,用力互搓稻穀,視去殼後之米粒是否是碎粒抑是整顆,卽能判定其乾燥之程度可否碾米了。或許有人難信藉兩掌根磨搓之力,能使稻穀之殼脫落而成米,殊不知農人之手掌與吾儕不事農工之手掌大不相同,農人由於經年累月整日之操作,其手掌之皮,均極粗厚,家鄕俗稱此厚皮爲「老繭」,其軔如革,其堅似鐵,用力磨搓稻穀使之去殼成米,却屬易事也。城市...

  • 文章故乡拾穗(十三)农业槪况——豆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73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4-10-15
    关键字: 农业概况 故乡拾穗 蚕豆 蚕豆的吃法

    蠶豆亦係穀類植物,莖高約二尺許,葉柔而厚,狀若羹匙頭,面靑背白,春月開花,花冠如蝶形,白質有紫黑斑,結實成莢,可供食,以其成熟時間,適在養蠶之期,故名「蠶豆」,莖葉可作肥料,亦可飼養家畜。播種蠶豆之時間,家鄕大都是與小麥同時,卽隔年於播種小麥時,將蠶豆種仔攙入小麥仔內,播種於種小麥之田內,與小麥同時播種之蠶豆幼苗,同樣地須在田內度冰天雪地的寒冷冬天,惟雜於小麥田內播種之蠶豆爲數極微,因在小麥見莠之期,亦卽蠶豆實莢豐滿靑嫩可口可以採食之時,散種於小麥田內之...

  • 文章故乡拾穗(三七)农业概况——杂粮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8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6-11-15
    关键字: 农业概况 杂粮 玉米 盆景 玉米花

    玉米「爆啪蕾」,不但可以吃,且可以將之做成盆景。記得少年負笈從惲澍先生讀書時,有一年孟河城內天地堂(廟)之天地菩薩出會,其出巡之路線須經過背陰廟駱駝崗、滕村至小河鎭,再由潘孫湯三村經丈百轉劉費孫三巷湯家村,胡家山下囘孟河城內。凡菩薩出巡經過之村莊,均得擺設祭桌致祭,以供沿途隨侍之善男信女祭拜,祭桌上除鷄鴨魚肉暨猪頭三牲外,並有特製之各式糕餅點心,此外便是盆景。盆景在家鄕來說,是難得一見的,除極少數世代書香門第富有人家之讀書人,因平日不事生產,有暇培植各種...

  • 文章故乡拾穗(三四)农业槪况——稻米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5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6-08-15
    关键字: 农业概况 端午节 粽子 十月朝 糯米

    端午節之粽子,是用糯米包製而成的,粽子有鹹淡兩種,鹹的有火腿粽子和鮮肉粽子,所謂火腿鮮肉,並不是全是鮮肉或火腿,還要攙些香菇、蝦米等進去,不過是以火腿、鮮肉爲主而已;淡的有純糯米所包之粽子,糯米攙赤豆粽子,糯米攙豇豆之豇豆粽子等。我這裡所擧之粽子類別,是家鄕農家所包製者,與現時市面上所售種類之繁多不一樣。包鹹粽子之農家較少,非大戶人家是包不起的,一般農家均包的是淡粽子,因爲淡粽子之糯米、豇豆、赤豆都是自己所種植出來的農產品,不需要化錢去買,就連包粽子的箬...

  • 文章故乡拾穗(五)农业槪况——麦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65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4-02-15
    关键字: 农业概况 小麦 故乡拾穗 大麦 晒谷场

    男女工作人员之工作精神与情緖,自然因之提高而特别卖力,工作之成绩,当亦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割麦以割第一畦楞与第三畦楞者为难;因第一人须将麦茎做成捆索,横放于楞光间,将自己所割之麦,放置其上,第二人则仅须将所割之麦,加置于第一人放置之捆索上即可继续割麦,第三人则须将麦放下并将之束成一捆,故割麦时之第一与第三人选非老手和身手轻灵迅捷者不敢胜任。农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但能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同时在农忙时,不问是播种时间或收割期间,亦皆能相互协助合作,彼此

共36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