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佛教共返回2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普陀山旅遊業再創佳績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69期  作者:張明華 出版时间:1998-06-30
    关键字: 普陀山 佛教 旅游业

    我國佛敎四大名山之一的浙江普陀山以獨特的海山風光和歷史佛敎文化,吸引海內外香、遊客紛至沓來。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全山接待中、外香遊客一百四十四餘萬人次,比上年增長百分之九·五%,創歷史最高紀錄。據普陀山管理局表示,去年普陀山旅遊業好勢頭的出現,除氣候因素和雙休日實行外,還有四個很重要的因素。一是有關部門加強對外宣傳促銷工作。去年該局就投入六十多萬元,製作和出刊了宣傳普陀山風景名勝的多媒體光碟和專刊雜誌,重拍了普陀山風光片。有關部門也主動出擊,先後到日本、韓...

  • 文章普陀山景區建設輝煌的五年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97期  作者:張明華 出版时间:2003-04-30
    关键字: 普陀山 旅游 佛教 景区 基础设施

    普陀山管理局和佛敎協會自一九九七年以來,緊緊圍繞發展旅遊經濟這個中心,堅持「保護、管理、建設、創建」八字方針,抓住綜合治理,開發利用,外宣促銷和精神文明這四個重點,加快了旅遊事業的發展,景區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㈠旅遊接待人數和旅遊收入創新高據不完全統計,五年來,全山共接待海內外香、遊客七百六十四萬八千七百多人次,其中海外來賓十四萬二千八百多人次,旅遊收入達三一·一億元,分別佔一九七九年普陀山重新開放以來二十三年間總和的三三·一%、四三·九%和六五·三%。㈡...

  • 文章正定佛教与天主教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8期  作者:于華峰  出版时间:1982-01-25
    关键字: 宗教 佛教 天主教 抗日行动

    漢之前,中國無宗敎,自漢明帝時,印度人釋迦牟尼所創之佛敎,以成佛超凡爲宗旨始由西域傳入中國。正定佛敎興於隋,盛於唐、宋、明、淸,民風淳厚,篤信因果報應,寺廟林立,猶以大佛寺名震遐邇,爲佛寺之佼佼者,代出高僧,如道安法師,姓衞名道安,正定人,爲兩晉朔北佛敎四大法師之一;年十二歲出家,常習佛法於「佛圖澄」,晚年整理佛門文獻,爲創經錄之始者,著有「淨土法相」與「般經法序」等十餘種,以道釋佛,堪稱佛道交融鼻祖,故羅什譽爲東方聖人。澄隱法師,姓蘇名澄隱,唐末宋初時...

  • 文章朱慶瀾與法門寺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9卷 第2期  作者:伊蓉 出版时间:1997-02-10
    关键字: 朱庆澜 法门寺 佛教 重修 保护 居士

    沉積渾厚的黃土高原南緣。一座巍巍殘塔猶如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不堪歷史的重負和歲月的剝蝕,戀戀不捨地跨了下去,殘破的經卷、銅佛和寶石、瑪瑙等寶物伴隨着磚塊塵土散落一地。那是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日上午十時許。七年後在拆塔重建過程中又奇蹟般地發現了震驚中外的瑰寶珍窟,那是一種怎樣的奇觀啊——整個大理石砌成的地宮中,一片金碧輝煌重重累累的金銀器皿,珠玉寶石密密麻麻垜在一起或碩大輝煌或小巧玲瓏、或長或短、或方或圓,處處流光溢彩,燈光稍動,羣星璀璨。這是金銀的王國、絲...

  • 文章記普陀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7期  作者:袁定華 出版时间:1964-08-01
    关键字: 定海 普陀山 佛教 惠济寺 抗日战争

    定海县属普陀山,虽仅纵十二里横六里半一小岛,其身价却为全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山本名梅岑,传汉梅福寄隐处;在唐宣宗时,有西僧来山,得覩观世音菩萨现身说法,始为佛之道场,又名南海,及梵名补怛洛迦。山中寺院,大小百余,曰茅蓬者不计。寺之最曰「普济」,俗谓前寺,初建于后梁,明初徙民时毁之。万历重建,淸康熙时遭红夷再毁,后又重建。占地三百方丈,殿堂房舍二百余间,大殿黄瓦雕甍,其高六丈余,广十四丈,纵九丈,佛像丈六,宝盖莲座,十分庄严。天王殿金刚齐栋,池沼牌坊,均极

  • 文章试论宁波在发展佛教旅游中的优势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49期  作者:徐暢成 出版时间:1998-04-10
    关键字: 宁波 佛教 旅游 名寺古刹 地理优势

    历史上,宁波有「东南佛国」之誉,名寺古刹众多,高僧名僧辈出,是我国佛教重点地区之一。宁波又是中国佛教走向世界的门户。唐朝中叶,明州(宁波)被辟为全国对外贸易港口,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又使宁波沦为近代「五口通商」之一,中国佛教禅宗、天台宗、律宗、净土宗诸派多有通过宁波港口而流传于海外者。现在海外不少宗派和名刹都尊宁波某些寺院为其祖庭。而且,宁波佛教名寺古刹位于华东诸多佛教寺院的轴心,东遥控我国佛教名山普陀山,南延接天台宗祖庭国清寺和高明寺、方广寺

  • 文章印尼見聞㈣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23期  作者:顧庭銘  出版时间:1996-02-10
    关键字: 印尼 史料 佛教 国际贸易 印度教

    四、列国时代印尼古代的国家可能起源于部落,他们有共同的居住,相同的文化,为求生存和发展,必须拥戴出一位领袖,领导著扩张疆域获取生活资源,日久成为有组织的国家。印尼在印度教信仰时期所建立之国家,今日知道极为有限,所知道的片断也只能从中国印度的一些古籍及几块石碑中去判断。大槪已知的最早国家是建于公元五世纪,因中国史料中有一位法显和尙赴印取经,船只损坏,得到当地国家协助,在回忆录中提到此国,得以证实。公元七世纪时有一个信仰佛教的国家兴起取代了印度教国家,并控制

  • 文章記抗戰時期普陀之行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11期  作者:心如 出版时间:1984-05-15
    关键字: 普陀山 佛教 寺院 方丈 县志 传说

    民國三十年四月,余轉任定海縣政府督學,仍兼黨務工作。是年秋冬之交,以六桃各鄕國民學校之設粗告就緖,乃擬去普陀推行國民敎育,並整理佛敎會(時民衆團體仍由縣黨部主管)。普陀鄕屬六橫區,但與沈家門近在咫尺,定城淪陷後,爲駐沈鎭敵軍所控制,也因此與縣黨政機關失却聯繫。爲了敎育與黨務,我必須去普陀一行。在戰時,尤其是在海島工作,由於交通不便,環境特殊,執行任務時不得不自行相機處理,設或事事呈准而行,則時機與環境均所不許,故政府亦就於無形中賦予便宜行事,只要不違反法...

  • 文章普陀山的浩劫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6、7  作者:張幗英 出版时间:1983-05-15
    关键字: 日军 普陀山 佛教圣地 浩劫

    民國三十年冬天,駐紮在岱山東沙鎭的日軍,常到各鄕鎭搜查抗日份子,騷擾百姓,更可恨的是漢奸走狗們,以守株待兔之法,企圖逮捕我愛國志士。這時母親只好帶著弟弟們黯然離開了生長的故鄕——岱山。因爲住在宮門實在太危險了,家父隨時都可能遭受逮捕的命運。我爲了繼續求學,得留在東沙鎭山嘴頭的外婆家,就讀中心國民小學直到第二年的春天。由伯父口中得知我媽住在普陀山,普陀山是浙江省最東邊的一個小島,面積有十二點五平方公里,海拔三百公尺,有寺宇八十八個,廟堂一百二十八所,全是淸...

  • 文章舟山群島國際郵輪港正式開港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67期  作者:張明華 出版时间:2014-12-31
    关键字: 舟山 邮轮港 台湾 “宝瓶星” 佛教协会

    船龄二十一年,共可载客二千一百人,船上可提供丰富的烹饪美食、国际级娱乐节目和其他休闲活动,能满足乘客不同的需求。此次「宝瓶星」号满载着一千多名台湾游客,登陆舟山群岛,开启邮轮港首航任务的同时,还将参与「南海观音,慈应宝岛」佛教文化交流活动。按照行程,台湾佛像迎请团将于十四日在普陀山迎请四尊观音宝像,按佛教仪轨进行开光。此后,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道慈大和尚率普陀山法师将随船护送佛像赴台,佛像将被安奉在台湾澎湖、金门等离岛。同时,舟山

共27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