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京剧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的父親杜月笙先生

    来源期刊:《浦東》 第50期  作者:杜維藩 出版时间:1987-10-15
    关键字: 杜月笙 金融 赌博 帮会势力 京剧票友

    先父 月笙先生,崛起闤闠,交及公卿,一生行誼,幽微與顯達兼賅。先父對國家社會是否有何貢獻,自有史家評定,不敢妄議;惟世以傳奇人物目先父,記述傳聞,容或有誇張失實之處。茲値先父百齡冥誕,敬述先父立身處世瑣屑,爲世所未知或曾誤傳者數端,藉寄孺慕。先父在民國三十年十二月初,由香港飛重慶;數日以後,太平洋戰爭爆發,自此在川定居。經四川財政廳長劉航琛先生的介紹,與康氏三兄弟相識,公餘盤桓,常常同桌「消遣」,曾有傳說,康氏昆仲曾以所經營的銀行作孤注一擲,先父在贏得鉅...

  • 文章尋訪沙家浜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66期  作者:徐家俊 出版时间:2006-08-01
    关键字: 沙家浜 常熟 抗日 京剧 江抗

    在长江三角洲下游的湖甸上,有一个让人既陌生又熟悉的江南小鎭,陌生是因为人们对它不了解,熟悉是因为它与一个响亮的名字紧紧相连。今天几乎所有四十岁以上的中国人都能哼唱这些著名的唱段,都熟记剧中的情节、人物甚至还有他们的对白、唱腔。这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行全国,常年上演而经久不衰的现代京剧《沙家浜》。然而,沙家浜是一个眞实的所在,还是虚构的水乡?郭建光、阿庆嫂、沙奶奶等剧中人眞有其人吗?今天的剧情眞是昨天的历史吗?在江苏常熟,提起沙家浜,当地人都会自豪地说

  • 文章烟台今昔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李能宏  出版时间:2001-06-20
    关键字: 烟台市 交通 食物 娱乐 京剧

    他附属设施,一切设备完成后,将成为烟台市的一个设备完善的旅游胜地。五、烟台京剧团烟台市京剧团,设在烟台市区胜利路一幢新楼样房里,这幢楼房,原来是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丹桂戏院。原来专演京剧,四十年代电影兴起,为了适应环境,改为既演电影也演京剧的多功能戏院,如今虽外貌改为新式楼房,但原有舞台和观众席仍保留一些旧的遗迹。最突出的,是原丹桂戏院的圆形藻井,约三层楼高,仍完好如初,原来的池座曾改为丹桂京剧茶座。因生意清淡而倒闭,现已改为餐厅了。笔者曾多次回烟台扫墓探亲,也

  • 文章德老獻身教育講壇立言——志於道·游於藝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5卷 第3期  作者:衡之  出版时间:2009-06-01
    关键字: 平阳德老 诗词 京剧 老师

    更醉心于京剧艺术,每粉墨豋场必获最多喝采。爱好书法而勤练不辍,流畅行笔读来令人欣喜。吟哦歌唱自娱娱人,可说过著游于艺的欢乐人生。《注》括弧内系借用张君序言中句,特此声明并谢。德师生于战乱,长于动乱,在不能由己的社会中,「据于德」从容应对,选择教育事业而不随波逐流,实是难能中之难得。张群先生曾谓:「人生七十才开始」,国画大师张大千亦说:「八十不稀奇,九十多来兮,百岁笑瞇瞇,七十还是小弟弟」。当前社会进步,政治稳定,人民安乐,寿命普遍提高,耄耋高龄可说

  • 文章一代名伶吳繼蘭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4卷 第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2-09-01
    关键字: 吴继兰 出身生平 京剧造诣 抗日爱国

    一九三九年,由卢继影编撰的〔坤伶百美图〕在上海出版,书中收入当时国内一百位著名京剧女演员的生平事蹟和艺术成就,与新艳秋、言慧珠等共列的,有我市灌云县板浦人吴继兰,以及她的两个弟子吴小兰、小吴继兰。谁知这位红极一时的名伶,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竟是极为坎坷的。吴继兰又名洁,一九一一年出生在板浦孙家桥。她祖籍河南,本不姓吴。太平天国时,曾祖父李兆授为捻军的一个首领,麾下几十万义军,以山东、河南、安徽交界的边区为根据地,和清廷的军队常年鏖战。著名将领僧格林沁、袁甲三

  • 文章(參、兩岸交流)八、山東省濟南市雜技團一行五十二人來台表演

    来源期刊:《山東同鄉會會刊》 第12期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杂技团赴台演出 文化旅游周 京剧意象杂技剧 宴请交流

    2009年12月1日至8日济南市文化局局长邹卫平先生率济南市杂技团一行52年来台举办「济南市文化旅游周」活动,在台北县新庄体育馆演出三场大型京剧意象杂技剧《齐风鲁韵·粉墨》。邀请山东同乡联谊总会和各县市的同乡会众乡长前往,一睹杂技秀独特风采,并拜会本会。本会安排2日下午16时30分在国民党接待室见面并参观国民党党史馆,晚间与中华齐鲁文经协会假三军军官俱乐部联合宴请交流团代表。来台交流团人员与本会餐叙人员如下:本会与济南市旅游文化交流团合影本会与山东济南

  • 文章海州文化簡況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李建生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民间艺术 白宝山 京剧 传统剧目 抗日宣传 民众教育馆

    一、民初海州文艺的兴起从清末民初到三十年代初期,古城海州只有几所学校,几乎没有官办文化事业,清宣统末年,白宝山以宣武军统领进驻海州。一九一五年升任海州鎭守史,相继任独立师师长,在海州达二十余年,他吃饭时皆要奏军乐。白宝山和海州有钱士绅,地主杨少如、杨采臣、谢希余等交往甚密,他们特别爱好文艺,在白宝山的支持下,刺激海州京剧业和民间文艺有所发展,每天城隍庙京剧戏台皆有演出,有时在天后宫戏台演出,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杨家将」、「西厢记」、「打渔杀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