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38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与特大黄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28期  作者:—裘時晉—  出版时间:1979-03-01
    关键字: 鲨鱼 特大黄鱼 捕鱼者

    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各地渔民,鲜有大鲨与特大黄捕获,在台将近三十年,亦未闻有此大捕获者。民国三十六年至三十八年间,余居象山石浦,于四月汛期中,均有捕获此,惟为数甚少,特大黄,每年祇获五六条,从未闻有超过十条之数;而大鲨则更少,三十六年与三十七年,每年各祇获得乙条而已,身大小前后相差无几。特大黄,长约四尺左右,其状与普通大黄,丝毫无异,其肉粗糙,味亦较差,故价较廉。惟腹内之胶,则价甚贵,乙条胶,得値白米二三石之谱,胶之大者,约重乙斤余

  • 文章舟山奇特的崇拜和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71期  作者:金濤 出版时间:1998-10-20
    关键字: 舟山

    众所周知,舟山是中国第一大渔场,也是全国最著名的「渔都」。远在四、五千年前舟山羣岛上已有了第一批先民,从事海涂采捕和近岸海洋渔捕生产。从此,舟山岛民与海洋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并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富有舟山海洋特色的崇拜和民俗。是继农作物后人类的第二类主要食物来源,对于舟山岛民来说,他们世居海岛,以捕为业,祖祖辈辈在海上劳作,捕、食,祭、娱、唱、舞,对于海洋类的关系之密切,犹似江南农民和稻作之关系。为此,他们对于海洋类具有一种特别亲近

  • 文章漫谈故鄕钓乌的情趣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15期  作者:慈舫 出版时间:1978-02-01
    关键字: 乌鱼 鳗鱼 钓鱼 产卵期

    本省一年一度的乌汎期又过去了,每年冬至前十日——及冬至后十日,为乌旺产季节,当寒流来临,气候转寒,水温降低,乌羣从北部徊游南下时,全省沿海渔民,纷纷组船前往兜捕,运气好的,往往满载而囘,祇要捞得乌满渔船,包你半年衣食不用愁,因此渔民们都视乌汎为黄金季节,莫不竞相捕捞,碰碰运气;在乌汎期内,各县市鄕鎭市场,经常乌充斥,价钱便宜,一般家庭主妇,都会买几尾囘来,给家人尝尝鲜,应应景。笔者久居南部,自然也不例外,每次吃乌时,总会使我想起往年在故鄕

  • 文章的烹饪与加工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62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7-04-20
    关键字: 带鱼 烹饪 糟带鱼

    为舟山羣岛出产的主要大宗经济类之一,舟山人对带的烹饪与加工也颇具特色。带可鲜食,也有糟制、醃制、风干、晒鲞等法。糟带,即将带除去头部尖刺和尾等,洗净切块晒乾,用酒糟、酒粬或酒酿等糟制,糟后用泥盖密封。糟带,一般在当年冬季带汛中后期制作,次年春夏汛起即可食用,芳香味醇。风带,即以风吹燥晾干的带干品。一般制法,将去鳍、尾和内脏,净洗后稍加盐,醃上一段时间,取出用淸水冲洗后,用竹竿在嘴部串起挂于通风处晾干。带鲞,一般选用较大的带

  • 文章从故鄕的鲸谈起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4期  作者:舟子 出版时间:1982-08-15
    关键字: 故乡 鲸鱼 捕鱼 价值 简介

    舟山鄕讯」创刊,令人振奋,其中一篇为贺贤权鄕长报导「登步中秋奇观」,获悉故鄕中秋竟出现大批之鲸,殊令人雀跃!昔闻朱家尖林鄕长告以故鄕每逢黄旺季,捕获之多,致渔船船舱无法容纳,其他水产之富,无法细敍,而不知尙有另一富源—鲸,故鄕实不愧为全国最大的渔塲也。若用现代捕鲸船捕杀之,榨油或再制成多种副产品,必大发横财翻倒矣!众所周知日本为全世界最大之捕鲸国,拥有一万余吨之捕鲸船,远征南北极。而台湾之南的巴士海峡常发现鲸群,因我们渔船设备不佳,无法掷镖捕捉

  • 文章富春江鲥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卷 第6期  作者:—龍沙—  出版时间:1971-06-30
    关键字: 鲥鱼 富春江 箭鱼 淸蒸鲥鱼

    刺有如利箭一般,因而又名箭。我的家在风景如画的富春江畔,每到农历四月,春江水暖的时候,鲥要产卵了,成羣结队的游进了钱塘江口的龞子门,溯江上达富春江,进至桐庐江的七里泷,严子陵钓台下为止。在浙江省吃鲥,以在富春江捉到的最为肥美,因为鲥为东海来,本身有盐味,钱塘江水中仍含有盐味,无法净除鲥体内的盐质,必须上游至富春江,过观山后,鲥身上的盐味才去得干净,故在那个地方捉到的鲥,才算鲜美肥嫩的上品,但是再往上游,在桐庐江或七里泷捉到的鲥,其

  • 文章国师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8期  作者:海峰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国师 传说 刘基

    国师原名叫做渡,是明太祖朱洪武为了纪念刘伯温先生的勋劳,特赐加名,留给后代作为永恒的纪念的。国师在每年仲夏前后一个多月内才有出现,其数量不多,过了这个期间,儿又无影无踪了,如果在此期间遇到洪水,儿又不知游到那里去了。国师体积极小,仅一公分半长,背褐色,肚则银白,其鳞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非常好看,其实这种有如普通一般种一样,但是这种是永远长不大的。国师的吃法,与其他的类不一样,它不是红烧,也不能淸炖,是把儿焙乾,然后再炒起来吃,其

  • 文章舟山的海產(上)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56期  作者:舟山人 出版时间:1981-07-01
    关键字: 舟山海产 黄鱼 鲨鱼 比目鱼 带鱼

    舟山羣岛是我国最大渔场,海产全国闻名,今日台湾,吃海鲜列为最时髦的口福享受,但那些海鲜与舟山的产品比较起来,不论比质比量,都是小巫见大巫,不可同日而语。祇是三四十年以前,人民生活没有现在那麽享受。舟山尤其崇尙节俭,烧菜都舍不得多用油,不是薄盐,就是淸蒸,更不知用其他调味品,变不出目前海鲜餐厅那麽多花样来,但其味淸纯,鲜度自然,尤非台湾海鲜所能望其项背了。爰就记忆所及,列述舟山的海产名目如后:黄 学名石首,因其头部有两骨在脑户中,坚如石故名,鳞作金黄色

  • 文章温州名吃——三丝敲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9卷 第2期  作者:李盛仙  出版时间:2013-04-01
    关键字: 三丝敲 黄鱼 温州

    温州美食 三丝敲 温州十二大名菜之一

  • 文章记故鄕大黄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13期  作者:昔非 出版时间:1977-12-01
    关键字: 大黄鱼 象山

    阅读鄕友柯芝芳兄在本刋所述故鄕(象山)弹涂、海蜇皮、紫菜等三种和饭菜,想起来使人津涎涟涟。今天我再补述故鄕的大黄。本来家鄕在汎期间(四五月),普通每家都要购买黄一二佰斤,劈做鲞或醃醎包,待晒干后,用稻草裹在桶瓮中,久藏不坏,以备长年和饭。惟有大黄「又名桂花黄,其稍为旺季时在古历七八月中,由沿海渔民在近海去钓,(不像洋生时黄用网去捕),一潮之中,要看场也靠运气,钓上数百斤运气不错,每尾重量有二三斤者,既大且肥,色如黄金,拿在手中如柴片一样

共385条记录 1/39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