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面条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谈古论今话面条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99期  作者:章景松 出版时间:2007-02-01
    关键字: 面条 汤饼 煮饼 制作 吃法 小麦

    面条这种大众化食品的发源地在中国,迄今已有二千余年历史,这不仅有大量的文献典籍和出土文物佐证,而且也被日本、法兰西等国的学者和媒体所公认。面条简称面,现时生活中仍保留着「吃碗面」的俗语。面是指小麦磨成的粉。我国栽培和食用小麦的历史非常悠久,考古学者曾在山东聊城、河南洛阳等地分别发现过四千多年前的小麦遗存和三千六百多年前的炭化小麦,但因秦代以前用「谷物脱粒」、「粒中取粉」的器具杵、臼、棒、碓等十分简陋,难以捣鼓出较多的面粉。在西汉发明了陶磨,提高了小麦

  • 文章記浙東幾種雜粮的吃食法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卷 第2期  作者:盧樟宏 出版时间:1972-02-29
    关键字: 故乡 浙东 杂粮 麦子 包谷 面粉 面食 面条 馒头 包子

    它来编织扇子、凉帽和其他手工艺品。面粉,是到水碓里磨出来的。水碓是浙东最普遍的一种水力机械,湖畔溪边到处都有,构成了浙东一种特殊的风景线。它是利用水力推动石磨,并可以舂米,一间水碓至水少有两具石磨,每天约可磨四五担面粉。面粉分头面、二面、乌面三种,头面即「箩头」,(筛粉装置)第一次筛下来的面粉,最白可以做面条、做饼;二面为「箩头」第二次筛下来的面粉,稍黑一点,也可以做面条、做饼;乌面为「箩头」第三次筛下来的面粉,介于面粉与麦麸之间,只能做馒头干了。浙东吃面

  • 文章憶父親 林皋先生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27期  作者:林俐馨 出版时间:2016-06-01
    关键字: 悼念父亲 青田县山口镇 为人处事 手工面条 学习榜样

    手上提着吐司面包的父亲,天真的我以为咱们父女俩真有默契,后来才知道,他是刻意在站牌等我,就为了要陪我一起走过那条黑漆漆的小路返家,在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怎知我何时返家?我常猜想他等了多久呢!父亲的手艺好极了,尤其自己杆的手工面条充满嚼劲,那是坊间尝不到的好滋味,对家人的情意表现就是满桌佳肴和点心,夏天时,冰箱总有冰凉的银耳莲子汤;冬天,则有红豆汤和酒酿蛋汤圆。全家人总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父亲的用心与深情,看我们吃得开心满足,就是父亲最大的安慰。不论我们多晚回家,他

  • 文章湖州黃龍宫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1期  作者:徐正冶  出版时间:1999-01-10
    关键字: 黄龙宫 石钟乳 黄龙宫的传说 黄龙宫响石 碳酸钙 面条 天然管风琴

    大洞。可是黄龙却早已钻进了预先造好的洞穴,就是今天的黄龙宫。黄龙行雨的故事只是传说,根据地质学家的硏究,黄龙宫响石的形成,是因为碳酸钙在洞顶沉淀堆积过程中,在中心部位留下大小不等的空洞所致。再加上宫里十几个大小不同的洞穴产生的共鸣和囘音,所以不仅音量大,而且音色也很优美。像黄龙宫这样响石密集的洞穴,世界上还有一处,就是南斯拉夫的波斯托依纳岩洞的「面条厅」。在这个大厅里许多细长的白色钟乳石从顶部纷纷垂下千条万条,密密麻麻就像走进了晒面条的工场。这些面条都是空心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