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酒历史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冬至前后话酿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33期  作者:徐遐齡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酿酒历史 烧酒 绍兴酒

    中国酿历史,已有几千年,堪称一个「老」字。是夏代狄仪发明酿造的,据传说:大禹治水,途经北方,因天气冱寒,需要一种喝起来可以增加体温的飮料,于是请好友狄仪研究制造。狄仪不负所托,将酿出的醇醪给大禹少飮,大禹喝了之后,不但体温增加,且浑身舒畅,飘飘欲仙。他对狄仪说:「你的发明太奇特了,但是后世必有因喝而亡国的」。从此大禹不再喝。飮亡国,虽未前闻,纵伤身是必然的。昔齐威王好淫乐长夜之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 文章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8卷 第9期  作者:方廣化 出版时间:1996-09-10
    关键字: 酒文化 历史 杜康 健康饮酒

    是一种飮料,但是它的功能主要不在于解渴,而是起兴奋的作用。喜庆时要助兴,忧愁时用解闷;上至国家各种庆典,下至民间婚丧喜庆,以及朋友之间聚会等等都离不开。中国人飮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究竟是谁发明的?有人说是仪狄,有人说是杜康。不过流传较广、记载较多的,则是杜康造的传说。曹操在「短歌行」中也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杜康已经成为的象征。现在河南伊川、汝阳等地出产的,都命名为「杜康」。古人认为无不成礼,无不成欢

  • 文章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48期  作者:于鵬飛 出版时间:1998-03-10
    关键字: 酒酿 做法 历史 米酒 传统文化 糯米酒

    中国人制酒历史已经超过五千年,江浙一带又处鱼米之鄕,文风鼎盛,制酒历史亦渊远流长,宁波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记得小时候,家母会到野外田边小径撷取一种俗称「辣料」的植物,榨取其汁,拌入米粉中搓成如芝麻汤团大小的圆球,放在干稻草上,干后即成「白药」。与蒸熟糯米按比例拌和后置于容器内,遇天冷则外覆以棉被保暖。不数日,糯米即转化成甜酿。用来煮蛋、煮桂圆、煮汤团,过年过节请人客吃的甜点。酿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沉淀,就会变成清纯的米,封入坛中,置于阴凉处

  • 文章漫谈几个古人饮的故事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5卷 第3期  作者:繆伯華 出版时间:1989-08-10
    关键字: 饮酒 历史轶事 陶渊明 刘伶 毕卓

    ㈠立誓骗:晋刘伶酷嗜杯中物,一日求于妻,其妻谏曰:「君飮太过,非摄生之道」,伶曰善,汝为余备一次丰盛的菜,余向神立誓以后断不饮妻如其言,刘伶大快朵頣后,向神誓曰:「天生刘伶,以为名,一饮一石,五斗解酲,妇人之言,切不可听。」刘伶誓后,饮如故。㈡白衣送:晋陶潜字渊明自辞彭泽令后,闲居无事,手头拮据。一年重阳佳节,家中适无,愁眉深锁,乃出户外怅望久之,忽有一白衣人送至,为其好友王弘所使也。陶潜眞是喜出望外,开怀畅饮,至酩酊大醉。㈢吏部盗

  • 文章拂拳席上消闲古走遗风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9卷 第1期  作者:鄭傳良 出版时间:2007-01-10
    关键字: 拂拳 历史起源 酒令 宁波风俗

    稀见,其有销声匿迹之势,对现在居住在大城市青年人来说,更是少见少接触了,但是想到当时,拂拳参与者,多是热血旺盛、精力充沛,身强力壮年轻人为主,充分显示男子汉雄风独唱席,扬威欢宴之盛况。关于拂拳的由来,据说其历史悠久,说法有多种,而今追究底细系出于何因,其原始形态是怎样?迄今尚无肯定性答案,有待时日和充分证据才能解决。甬人口头语俗谓呼的「拂拳」,正式书面上术语称为「豁拳」,也叫猜拳、划拳、搳拳、拇战、总拳、行令等,是一种宴席饮时的助兴游艺,也是一种中国

  • 文章绍兴厂与鲁迅故居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0卷 第8期  作者:何慶華 出版时间:1988-08-10
    关键字: 绍兴酒厂 历史沿革 文化古迹 游记 鲁迅故居

    囘答倒很简洁:「没有什么好看,一座旧房子而已!」「小海派」那里能体会出我们这一辈身跨两个时代、背负两种文化的人的「感情包袱」,如果不是抛不掉这个包袱,又何必放着淸福不享,千辛万苦地囘来寻根忆旧?厂派了一位能言善道的「女强人」来接待,接待室早已扫「地」以待。每个沙发椅前茶几上都陈列了几个大小不同的高脚杯。我们先坐下来听她的简报:据她说绍兴的酿造,已有二千三百年的历史,现在厂内员工一千余人,年产四万多吨,百分之六十出口赚外汇,「解放」前三次获得国际金质奖

  • 文章特話「重陽與重易再宴」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4期  作者:黄立懋 出版时间:1968-10-31
    关键字: 历史故事 重阳风俗 九月九登高 菊花酒 吃糕 重阳再宴

    总统嵩寿的区区礼物吧!一、重阳风俗起源于汉代考梁、吴均所撰续齐谐记有云:「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因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人宜令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飮菊花,以辟恶,景如其言,因擧家登山。今世人九日登高飮,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此段系节略其语文)故宋、苏东坡有九日黄龙会诗云:「菊茱囊自古传,长房宁复是癯仙。」即因此也。又考魏文帝与钟繇书云:「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燕高会。」复案梁、宗懔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