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身世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吳淑姫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1卷 第4期  作者:蘇瑞眞 出版时间:1979-04-06
    关键字: 吴淑姫 身世 诗词鉴赏 考证

    了。横竖我们所着重者是作者自己的身世,她的丈夫究竟姓甚名谁,知道了也不会增高她文学旳价値,不知道也不会降低她词人的声誉。我们可以不必再去寻根觅底。总之,苕溪得名的由来,就可以做我们这位女词人吴淑姬身世的象征。她也有和其他女性一般的快乐的黄金般的童年时代。天生成她美丽旳容姿,艺术的天才,贫苦的境遇,似已预兆她将来的不幸的命运。一俟她由垂髫的孩童,变成盈盈的少女,正似洁白旳苕花,开始在溪流里轻风低拂。你说她是低贱呢,她有慧素旳心性,她有创作的天才。当她是高尙呢,沾泥

  • 文章“古月且慢论身世”读后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9卷 第10期  作者:金屯 出版时间:1997-10-10
    关键字: 杨耕身 “古月且慢論身世 读后感

    今年七月十日「北京晚报」刊出:「古月且慢论身世」一短篇,该文系摘自「法制日报」杨耕身文,原文如下:『这些年来有关演艺明星的话题一直不少,但其似乎绝少有类似最近的一件新闻那样让人听后一愣一愣的了。这就是「古月为何酷似毛泽东」一文。古月为何酷似毛泽东呢?文章没有正面囘答,古月也没有。但是古月却这样解释,毛泽东于战争时期在武汉曾丢失了一个儿子,一直没有找到,而古月老家就在武汉,而且少为孤儿,因此他就怀疑自己「是否眞的就是毛泽东丢失的那个儿子」。其实眞也好假也罢

  • 文章應昌期先生傳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24期  作者:李建樹 出版时间:2004-07-10
    关键字: 应昌期 身世 中城小学 围棋 家庭背景

    第一部 时乖命蹇坐在轮船上的应昌期又何尝不是心怀忐忑。自小到大,没有离开过父母半步,如今独自一人,面对漆黑的洋面,举目无亲,耳边不禁响起母亲临行前的敎诲:「昌期啊,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你总要争气,跟看先生好好学,跟着师兄弟努力做,千万别做回汤豆腐干。要咬紧牙关,学满三年,有了眞本事,在上海立稳了脚跟,娘也就放心了。到时候如果还能带一二个弟弟出去,那就要烧高香了!」家乡和身世应昌期,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鎭人。一九一七年十月二十三日出生于慈城玉皇阁桂花

  • 文章身世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3卷 第3期  作者:陳玉華 出版时间:1997-06-01
    关键字: 身世歌 艺文 诗词大赛 女性诗人

    笑拓荒一老牛。早岁文盲老有诗,小诗首首寄乡思。聊抄一束表身世,艰辛留与后人知。[1] 指糖尿病 (戴劲男供稿)

  • 文章陶伯川感慨述往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7期  出版时间:1970-09-15
    关键字: 求学经历 任职经历 回顾身世 展望前途

    揚鞭慷慨蒞中原,不爲仇讎不爲恩。祗因蒼天尙聵聵,欲把赤手拯元元。三年攬轡悲羸馬,寓衆梯山如病猿。我志未酬人亦苦,江南到處有啼痕。——石達開

  • 文章徐渭的故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0卷 第6期  作者:荊風  出版时间:2008-06-10
    关键字: 徐渭 身世简介 小神童 对联 题诗

    一、徐渭家世簡介紹興城前觀巷有個大乘弄,弄內有一小院。這小院佔地僅畝餘,四面高牆圍環。院內修竹幾叢,微風吹起,竹影婆娑。四角遍植芭蕉、石榴、葡萄、梅樹、桃樹並有蘭花、萱草,一棵幾百年的女貞拔地參天,在草木的掩映下有一間簡陋的平屋,那就是四〇〇多年前的明代著名藝術家和文學家徐渭的故居—「青藤書屋」。徐渭,字文長,號天池,又號青藤。明正德十六年(一五二一)出生在這屋裡(那時叫榴花書屋,徐渭父徐鍃的書齋名)。他六歲入學,八歲能文,二十歲成名,此後逐步成為我國歷...

  • 文章漫談郁達夫詩(上)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4期  作者:趙壽珍 出版时间:1977-04-06
    关键字: 郁达夫 文学作家 诗词 身世

    横溢,所作的诗,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和感动力。我知道爱好他诗和硏究他诗的大有人在。现在我来漫谈郁达夫诗,该不是一件多余而又不合时宜的事吧!诗与身世只要读郁达夫诗的人,都会感觉到他的诗,充满了忧郁、哀伤的情词,和浪漫、颓废的色彩。这到底是什么缘故?当与他的身世有关。文学,原是作者生活的表现,身世的反映。诗是文学的一种,当然也不能例外。谈到郁达夫的身世,实在是怪可怜的。我们从有些人记述他生平的文章,和他自己所写自传式的文章看起来,不难得知梗槪:他是浙江富阳人。出生于

  • 文章(人物)布袋和尚逸聞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40期  作者:王舜祁 出版时间:1997-07-10
    关键字: 布袋和尚 偈语 身世 岳林制度 插秧

    在全国各大寺院天王殿内,都有一尊袒胸露腹、笑容满面的弥勒佛,外向而坐,迎接四方香客。原来这尊弥勒佛就是根据奉化布袋和尚形像塑造的。布袋和尚,名契此,长于奉化城北的长汀村,成人后在与长汀村隔溪相对的岳林寺出家,后人以为他是如来佛的未来佛弥勒菩萨的化身,因而图其形像,取代了原来印度籍的弥勒佛,岳林寺也因此成为著名的弥勒道场。奉化出了这位受到亿万佛教信徒顶礼膜拜的人物,这确实是値得大书特书。现据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整理其逸闻若干,以飨读者。㈠身世之谜布袋和尚

  • 文章揭开小凤仙身世之谜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3卷 第10期  作者:陳東渭 出版时间:2011-10-10
    关键字: 小凤仙 身世 辛亥革命 张凤仙 蔡锷

    竟被袁贼调离云南,在北京许以高官闲职,把蔡锷软禁在北京。此后幸得北京名妓张凤仙的帮助,得以逃脱虎口,返回云南,高举护法大旗,出兵讨袁。蔡锷这一正义壮举,影响了全国纷起讨袁,一时八方鸣镝,四海摇旗,袁贼在洪宪皇帝的宝座上栽了下来,仅仅做了八十三天的黄梁美梦。这段历史,大家耳熟能详,加上前几年电影「知音」的播放,于是张凤仙的「风尘侠妓」之名益彰。至于她的身世出处以及她后来的归宿知者不多,据笔者在十余年来在各类杂志上所获取的资料,尤以经盛鸿先生于一九九七年在《世纪

  • 文章(專載)陳布雷之高風亮節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84期  作者:吳伯卿 出版时间:2001-03-10
    关键字: 上海报坛 以文鸣时 淡泊名利 身世情形 回忆录

    二十二日接任敎次,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离职,任职适满一年,可谓巧合。体质孱弱忧郁成疾读布雷先生回忆录,可知其身世情形,年幼时父母即相继去世,二十五岁即独负家庭责任,家居达八年之久,兄弟姊妹十余人,均赖其抚育成长,其间家庭常多变故,鼓盆之痛,姊妹之丧,不知耗尽其多少心血,在上海从事报业时,日夜辛劳,神经衰弱之症,乃益加深。其后从政,担任最高当局之幕僚,忧劳益多,所患神经衰弱更剧,经常失眠,每晚全赖安眠药始能入睡。去世后祕书蒋君章整理遗物各种安眠药片、药丸、胶囊丸不下十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