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越族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奇特的懸棺葬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2期  作者:林華東 童兆良 出版时间:1995-02-10
    关键字: 葬俗文化 悬棺葬 越族

    悬崖绝壁之上,故名。历史上曾一度流行于我国南方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省某些地区。在东南亚地区的中印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羣岛与菲律宾,甚至太平洋中岛屿的玻利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羣岛也偶有发现类似的船棺葬俗。目前,学术界主张悬棺葬起源于中国东南地区的福建、浙江和江西,是古越族的一种丧葬习俗,西南地区的悬棺葬出现较晚,属盘瓠系统苗瑶中的某支民族,而川南行悬棺葬俗的应是「僰人」或「都掌蛮」。福建省发现的悬棺葬主要分布在闽北崇安县武夷山

  • 文章之江拾珠 典故篇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2卷 第9期  作者:何有基 出版时间:2010-09-10
    关键字: 浙江 典故 史话 越族越国

    今年,是我国古代越国在绍兴建立都城第二千五百年。历经二十五个世纪峥嵘岁月的古城绍兴,依然在原有的城址上延展着自己的脉络,并历久弥新,始终保持着蓬勃的生机,这是当年越国的建城者们所意想不到的,也是世界城建史上的一个奇蹟。在纪念绍兴建城二千五百年之际,特辑录一组有关越族、越国的典故、旧蹟,供吾乡友鉴赏。飞翼楼西元前四九〇年,越王句践命大夫范蠡建造以卧龙山为中心的越国都城—「小城」。城周长为三里七十步,内建有越王句践的宫寝,故又有绍兴「紫禁城」之称。在筑城时

  • 文章寧波先民的航海活動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53期  作者:王壽棟 出版时间:1990-04-01
    关键字: 宁波 越族 《越绝书卷第八》 河姆渡

    远古时代的宁波处在我国大陆东部海岸线向东突出部位,负山临海,河网如织,甬江奔流入海。这样一个地理环境,不仅适于人类采集种植,狩猎驯饲,特别适于捕捞水产。这里早在石器时代就居住着我们的先民——越族一支。由于濒海临江,先民们对利用江河湖海很早就有认识。在不断向江河海洋索取生活资料和制作原始生产工具过程中,逐步创造了水上交通工具。我们不仅从古老的典籍中找到一鳞半爪记载的线索,而且也在七十年代的考古发掘中得到相当佐证。《越绝书卷第八》说,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浙东

  • 文章試論「倭越同源」源自「於越」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4卷 第4期  作者:朱錫三 出版时间:2002-04-10
    关键字: 弥生文化 董楚平 越族 鸟图腾

    基本上同意董先生以上论断。经过这些年结合研习日文所作的探索,愿意进一步大胆指出:「倭越同源」,其「源」盖在「于越」,即今日以浙江省绍兴市为中心的宁绍平原,以及杭嘉湖平原和金衢丘陵地区。下面试分几个方面加以论述。倭人出自「于越」?越族古称「于越」。《辞源》载:「『于越』即春秋时越国。《春秋》定十四年(按:公元前四九六年),五月于越败吴于檇李,地在今浙江一带。」事实上,「于越」始见于《竹书纪年》:「周成王二十四年(前一〇四〇年),于越来宾。」又,《逸周书·王会解

  • 文章《浙江通史·先秦卷》導論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2卷 第5期  作者:徐建春 出版时间:2000-05-10
    关键字: 《浙江通史》 先秦时期 导论 越族

    自然环境的变迁对越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宗敎信仰、神话传说、文化传播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打上了深深的印记。同时,越族人民为生存和发展,也必然要适应,抗争,改造自然环境并最终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大禹治水神话的产生,堤塘等水利工程的修建,就是人与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具体表现。越族人民的自然环境并不尽如人意,甚至还有些险恶。山区则「山林幽冥」,沿海平原则是一片潮汐直薄,泥泞不堪的湖沼平原,开发极其艰难。《管子·水地篇》在评论越国的水土与人民时就说

  • 文章柬埔寨行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78期  作者:顧庭銘  出版时间:2000-09-10
    关键字: 金边市 越族 湄公河 吴哥王朝

    在洞里河边一棵大树中,发现四尊佛像,于公元一四三四年开始堆积一座小山,山上建佛寺,称山寺(Wat Phnum),是为今日金边市的起源。高棉语拍囊(Phnum)是山的意思,对汉语而言,高棉语法为形容词倒置,因此姓边人建的山说成山边;同理山寺说成寺山,淡水的(Sab)河(Tonle)说河淡水;吴哥寺(Wat Angkor)说成寺吴哥。南亚语法大都如此,这对解读中国史书中有关古越语有很大启发,同时对古越族族源硏究也有所帮助。明史外国传五记载,这个国家曾称甘孛智,万历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