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26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舟山之古稱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06期  作者:何雷書 出版时间:2004-10-20
    关键字: 舟山 古称 翁洲

    考古证明,舟山已经有七千年左右的人类历史,唐开元二十六年(七三八)始建县治,为翁山县。在翁山县以前的六千多年里,舟山是什么名称呢?历代地方志沿用「舟山,古称甬东」。这甬东出自《左传「灭吴,请使吴王居甬东」。是甬江之东的意思,这是以其方位而名的。西晋文学家杜预注:「甬东,句章县东,海中洲也」。是说明甬东是海中岛屿。志书又载,舟山在秦汉时期曾有「会稽郡鄮县东境」之称。因「境」与「京」谐音,故舟山有「塌东京,涨崇明」的故事传说。其实,舟山因为地处海岛,长时期

  • 文章窰遗址上林湖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85期  作者:董有華 出版时间:1992-12-01
    关键字: 窑遗址 上林湖 青瓷 越国

    九秋风露窰开,夺得山峰翠色来。这是唐朝著名诗人陆龟豪在《秘色器》诗中对窰产品釉色之美的赞颂。窰靑瓷的主要产区,在宁波的慈谿、余姚、奉化、鄞县一带,至今已发现的「古窰遗址」有上百处之多,但最著名的要算慈谿的上林湖古窰遗址。古时候,宁波一带属国,地称地,窰称窰。上林湖一带有丰富的高龄土矿,早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春秋时期,就有了制陶手工业。在二千二百年前的战国时期,已能制造原始的靑瓷。到了东汉晚期,已能烧制比较成熟的瓷器,是我国最早烧造靑瓷器

  • 文章寧波慈城發現中國最早的木屐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4期  作者:東文 兆良 出版时间:1994-04-10
    关键字: 慈城 木屐 考古 南越

    后部相对的两圆孔之间都开凿有一凹槽,以使结带系足的绳索穿过小孔而嵌入槽内,避免行走时把绳索磨损,足见我们的古人是何等的聪明。木屐所在的文化层经科学测定,其年代为距今五千三百年左右,这不但是中国,而且也是全世界最早的木屐,可谓价値连城!木屐发明以后,就一直为后人所继承,深受南方吴先民的靑睐。传称春秋晚期吴王夫差得到国进献的美女西施之后,特意在今苏州的灵岩山上命人建造了一条「响屐廊」,即在雕梁画栋的离宫别馆中的一条长廊之下挖坑,尔后埋上一排大陶缸,再在其上舖

  • 文章语札记一(上)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78期  作者:顧庭銘 出版时间:2009-01-10
    关键字: 绝书 人歌 刘向 扬雄

    春秋战国这支民族,自灭吴、楚灭、汉灭楚后,已大部份融入华夏民族之中,其语言也随同失传。但迄今并未完全绝迹,仍可从左述领域中,发见古语之语音、语汇和语法之残存。在古籍中,例如国语、竹书纪年、史记、绝书、吴春秋、说苑、杨雄方言等,有以汉字记音之古语甚多遗存。在汉语方言之吴、粤、闽南、赣语的底层,有古语的痕迹,似乎离中原远保存多。在百系民族的语言中,保存有古语,学者认为壮语保存最多。试举绝书中两句话,「大海滨之民,独以鸟田」,「无以

  • 文章上海剧院来台演出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02期  作者:岱山人 出版时间:1994-05-10
    关键字: 越剧 上海剧院 袁雪芬 访台 越剧改革

    剧源自浙江嵊县一带的民间说唱的「小歌班」,俗称「的笃班」(以伴奏乐器中用以指挥之小鼓(单皮鼓)及木拍极所发出之音称之),经过七十多年之演变,由农村走向城市,发展迅速,观众的人数日益增多,除我国第一剧种团剧(京戏)外,在目前中国三百多种地方剧种中,剧已踞领先之地位,观众也并不局限于江、浙两省籍,据调查目前大陆有一百多个大小规模的剧圑,其中浙江省就有六十多个,所以剧虽是一个年轻的剧种,其发展是相当惊人的。在剧发展过程中,名演员袁雪芬的功劳是値得推崇

  • 文章「瓯」、「倭」、「」之称的递变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1卷 第2期  作者:胡牧 出版时间:1995-04-01
    关键字: 地名 部落 百越

    ·海内东经》云:「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见于文字记载,大约始于此。据董楚平先生考证,这个「盖」即是「奄」,在鲁南。倭既在奄之南,已如前述,自鲁南至闽北沿海,分布的都是「区」族的诸多方国,这一带,后来又是春秋时代的「」文化区,故董楚平结合古文字音韵等分析后断定:「倭」即「」。「区」与「倭」同隶影纽,是双声字,故「倭」亦即「区」,是同一民族的不同记音符号。但《山海经·海内南经》却又记道:「海内东南陬以西者,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同一本《山海经》在记及「区

  • 文章剧在台湾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7期  作者:毛德傳 出版时间:2004-07-10
    关键字: 越剧 风虎越剧团 施银花 越剧演出 越剧演员

    台湾在日据时代及光复后几年间,并无专业剧团。一九五〇年五月,〈施银花戏班〉自舟山随军抵台,始创宝岛坛新纪元。抗日战争胜利后,舟山渔场每逢汛期,江浙沪闽沿海几万渔民及各种相关商贩云聚舟山岛东沈家门港,有绍兴戏班赶来日夜场献演。捕鱼丰收了,各地鱼帮、商界公会照惯例要做戏文谢龙王和天妃娘娘,其时艺人收益颇丰。抗战胜利后到解放前夕,常来舟山演出受欢迎的剧艺人有姚水娟、粉牡丹(张茵)、施银花、竺水招、毛佩卿等。一九四九年春,小黄鱼汛开始,施银花(嵊县人)和她

  • 文章上海剧院红楼剧团来台首演成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7期  作者:孫尚志 出版时间:1994-07-10
    关键字: 越剧演出 演员 剧本

    今年三月三十一日于杭州市所属的淳安县千岛湖发生台胞及导游、船员等三十二人惨遭刼杀的悲剧后,羣情愤慨之余,自五月份起就中止大陆的旅游活动并延后海峡两岸的经济及文化的交流,如此情势下,上海剧院红楼剧团仍顺利的继浙江小百花剧团之后,亦首度来台演出,何其幸运,我于欣赏小百花剧团的精彩表演后,再有眼福观赏来自国际大都市上海的红楼剧团蜚声国际的剧演出,岂不非常欣喜?剧导源于浙江嵊县鄕间的嵊县戏的笃班,其后经由杭州向上海发扬光大,眞是麻雀变凤凰,淸一色

  • 文章稽山鏡水行之三—臥薪嘗膽成大業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2期  作者:何有基 出版时间:1999-02-10
    关键字: 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 中杂识 卧龙山 越王台 怪山 越王剑

    当你漫游在绍兴城里的大街小巷,或鄕间的阡陌细路,一提起王句践,人们会滔滔不绝地给你讲述当年句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以及至今留下众多的国古迹。句践(?——公元前四六五年),又名菼执,春秋末期国君主,他以『卧薪尝胆』的精神和『十年生聚,十年敎训』的毅力成就大业。据《中杂识》载:「王句践,其先,夏少康庶子也,封于。传至允常,始称霸。数于吴战,结怨。」公元前四九六年,君允常新丧不久,吴王阖闾趁句践初立之机,兴兵伐,二军战于檇李(今浙江嘉兴)。结果阖闾

  • 文章浙江剧团在台演出轰动 浙江昆剧团接踵而至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12期  出版时间:1993-12-10
    关键字: 越剧 昆剧 台湾 演出

    十一月梢,国家剧院及台北社敎馆演出大陆浙江剧(又名绍兴戏或嵊剧),造成台湾剧坛之轰动。美筵当前,终须散席,浙江剧团囘去了,江浙人士,甚至其他省份慕名的爱好者,正感落寞时,浙江昆剧团接踵而至,正是打铁趁热,更上层楼,势必又一翻盛况。浙江昆剧团团员共五十五人,于十二月二十七日起,在台首度公演。昆剧,发源于江苏昆山县,早流行于苏浙一带,该团为大陆六大昆剧团中,系创团最久,并且传承昆曲最为精纯。来台团员中列国家一级演员即达六人之多、二级演员亦达六人,其中还

共260条记录 1/2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