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观音院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詩人勵志與普慈寺的情結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21期  作者:林斌 出版时间:2007-04-30
    关键字: 普陀寺 厉志 观音怀钱二 观音 人文胜迹

    得以旷览天台、雁荡诸胜景。厉志一生,喜好于诗词吟咏,从瓯游归后,更肆力于诗古文词,之后寓居宁波叶元墀家,与慈溪叶心水,鎭海姚燮(宇梅伯)一起唱和诗词。其一生穷苦潦倒,常受朋友和族人的救济,中年屡试不第后,遂冷眼官场,其诗最大的特点是清新孤傲。史志记载:普慈寺于唐大中十四年(应为咸通元年,公元八六〇年)称「观音院」,厉志一直生活在普慈寺附近,其有多首诗写普慈寺,但由于其在《白华山人诗集》中多写「古观音院」,故而大多数读者都未加注意,诗集中的《丁壬集》,是厉志

  • 文章瞻大佛 朝观音 话紫竹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59期  作者:許攝華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南海观音 铜像大佛 观音 普陀山 佛教文化

    一九九七年十月「南海观音」铜像大佛落成开光以来,普陀山旅游部门称谓的潮音洞至观音跳景区顿时热闹起来,因为「南海观音」露天大佛成了香客游客主要膜拜对象。香溢五洲观音会,谊联四海佛子心。造价数千万元的观音铜像为什么屹立在普陀山百步沙之南这个景区?为什么大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和观光旅游者?话得慢慢说来,你得细细领悟。现在,由潮音洞、不肯去观音院、紫竹林禅观音跳和「南海观音」铜立像,组成了普陀山佛教和旅游新景区。各景点自成一格又相关相连,佛教典故

  • 文章普陀山的傳說㈠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46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普陀山 传说 慧锷 观音 “不肯去观音

    一、不肯去观音院相传在五代后梁时,有位名叫慧锷的日本和尙,要来中国游历名山古刹。他的朋友们都说他年纪太大,经不住路上的辛苦,劝他不要去。但慧锷不怕风险,终于来了。慧锷到了中国,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朝拜了名寺古刹。这天,他风尘仆仆,健步登上了我国第一佛敎胜地五台山。五台山是个好地方,灵岩突兀,古松参天,涧水潺潺,百花竞艳,寺院隐现于深山密林之间,十分幽静。慧锷就在这里,和五台山的方丈一起念经讲法、参禅下棋,成了莫逆之交。这一天,慧锷在大殿后院,见到有尊

  • 文章普陀山的傳說㈠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24、25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9-02-15
    关键字: 普陀山 传说 慧锷 观音跳” “不肯去观音

    一、不肯去观音院相传在五代后梁时,有位名叫慧锷的日本和尙,要来中国游历名山古刹。他的朋友都说他的年纪太大,经不住路上的辛苦,劝他不要去。但慧锷不怕风险,终于来了。慧锷到了中国,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朝拜了名寺古刹。这天,他风尘仆仆,健步登上了我国第一佛教胜地五台山。五台山是个好地方,灵岩突兀,古松参天,涧水潺潺,百花竞艶,寺院隐现于深山密林之间,十分幽静。慧锷就在这里,和五台山的方丈一起念经讲法、参禅下棋,成了莫逆之交。这一天,慧锷在大殿后院,见到有尊

  • 文章再現東方文明之光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114期  作者:西林 出版时间:2006-02-28
    关键字: 菜花山 观音 慧锷法师 潘天寿

    体的蓬花岛与普陀山遥相对应,丰富了佛敎文化的内涵,展示了中日佛敎文化的渊源,为舟山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提起慧锷法师,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在普陀山的不肯去观音院。在那里还记载了慧锷东渡回日本的传说。那是五代梁贞明二年(公元九一六年)在中国求学的日本慧锷从山西五台口山请了一尊观音菩萨,乘船东渡回日本,船到普陀山与珞珈山之间的莲花洋面上,忽然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慧锷的船只好停在山岙。第二天,风平浪堋准备扬帆出海,谁知刚出岙口,海面上升起一团白务,挡住去路,船头调到

  • 文章追記五月健行旅遊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77期  作者:雲燕 出版时间:1999-10-20
    关键字: 五指山 台北 观音 三清道院

    它的主旨是:藉联谊活动促进里民互相认识与感情交流,发挥睦邻互助的功能。地点是台中铁砧山,三清道,苗栗午餐吃客家名菜,下午到五指山。费用每人新台币三百元,包括车资、早餐、午餐、平安保险、门票,不足由里长招待。里长说,旅游日要穿便鞋、女生带伞、男生戴帽子、带太阳眼镜。戴太阳眼镜既潇洒之又浪漫更实用,里长眞个是服务周到,平时他夫妻俩对里民也是爱护备至,在激烈的里长选战中,每届都是高票联任,这也不是偶然的事。这次因为日期订在星期天,所以参加的人很踊跃,共计有五百

  • 文章(故鄉遊:)寧波江東七塔寺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83期  作者:毛翼虎 出版时间:1992-10-01
    关键字: 宁波 七塔寺 东津禅院 千手观音 慈运长老

    长老中兴时期,改建了《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原名《圆通宝殿》)。七塔寺的特点,是大殿供奉『千手观音』,殿内左右及后壁上,嵌有湘刻五百罗汉,殿堂石柱上刻有两副对联,足以说明该寺之历史。其一曰:慈航从南海蜚来,刼历千年,犹认补陀真面目;旧合东津建复,门留七塔,何须何育幻浮图。其二曰:佛从海上飞来,息足小普陀,无是无边,誓愿众生超苦海;僧是山中习静,栖心大自在,即喧即寂,始知城市有深山。七塔寺钟楼,建于淸光緖二十四年,位于大殿东首。整个钟楼高达三层,全系躐角式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