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蠶花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湖州蚕花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9卷 第5期  作者:嵇發根 出版时间:1997-05-10
    关键字: 湖州 简介

    含山蚕花路丝绸之府湖州境内含山,是远近闻名的丝之鄕。含山鄕境内的含山,有一条绵远流长的「蚕花路」。每当淸明佳节,方圆几十里的农,以及练市、新市和桐鄕的河山鄕一带鄕人都要来这条路上踏靑、轧蚕花。含山距湖州城东南五十二公里,是田野平畴中一座独立的小孤山。「震泽(太湖)东望苍然,茭苇烟蔚之中,高邱卓绝。」山名缘此[1]。过去,「山有净慈院,其巅有浮屠。」净慈院始建于唐乾符三年(八七六),称含山院;宋治平二年(一〇六五)改名「净慈[2]。后废。含山塔又称笔塔

  • 文章浙江的桑习俗(上)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8卷 第11期  作者:徐越 出版时间:2006-11-10
    关键字: 蚕桑习俗 蚕桑祭祀

    浙江是我国桑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自古农桑并重。《湖州市志》记载,吴兴钱山漾出土的丝绢残片证明,湖州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四七〇〇多年。吴时民以此为衣食来源之一;宋代民间赖养出息生计所资;至明代与田各负半年生计;清代至民国前期,桑之利,厚于稼穑。在浙江尤其是浙北地区,桑文化异常发达。旧时每逢事,私塾暂停教学,官府暂停诉讼,谓之「放忙」。有诗云:三月吴已二眠,房辛苦春秋天。楝开后人如醉,才放忙又种田。有专业的丝绸市镇、专门买卖

  • 文章浙江的桑习俗(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8卷 第12期  作者:徐越 出版时间:2006-12-10
    关键字: 蚕桑习俗 桃柳枝辟邪 蚕室禁忌

    四、避邪㈠扫蚕花地这是在清明前后举行的一种袪祟避邪的仪式,属我国古代「傩舞」的一种。艺人盛装歌唱舞蹈,于室中表演养的各个生产环节,特别着重打扫室,将虚拟邪物扫出门外。现各地仍有扫蚕花地风俗,一般由娘要从外往里打扫房,以为这样能把蚕花扫进来。㈡避惊和避鼠害熟夜(即清明夜),农要用铁器在房前屋后翻土,谓之「动响土」,意为可避惊。并在自家门口用筷子击碗,口呼「猫咪」,意为可避鼠害。鼠为养大敌,民间有谚「托老鼠看——越看越少」。农除养猫

  • 文章杭嘉湖地区的神崇拜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3期  作者:董郁奎 出版时间:1994-03-10
    关键字: 崇拜 娘娘

    我国丝绸业的重心。明淸时期,杭嘉湖地区是全国唯一的重点区,桑丝织业成了这地区经济的支柱。康熙帝下江南途经嘉兴、湖州等地时,曾赋诗盛赞浙西桑之盛:「天下丝缕之供皆在东南,而吴丝之盛,惟此一区。」浙北地区的农在长期的桑丝织业生产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文化习俗,而这些文化习俗是我们浙江文化的一部份,神崇拜就是一典型。一、蚕花娘娘杭嘉湖地区农所崇拜的神很多,其中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是「蚕花娘娘」,又叫马头娘、姑、皇老太、马鸣王菩萨、马明皇菩萨等。关于

  • 文章家乡神话:蚕花娘子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10期  作者:襲人 出版时间:1970-12-20
    关键字: 娘子 阿巧 神话传说

    据古老传说,蚕花娘子的家住在半山的沟沟里。早年间,杭州里佛桥地方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小姑娘,名叫阿巧。阿巧九岁时,娘死了,丢下她和一个四岁的弟弟。爹讨了一个后娘。后娘的心很恶毒,待阿巧姐弟可凶哩!这年深冬腊月,有一天,后娘叫阿巧背着竹筐,冒着北风出去割喂羊的草。在这天寒地冻的时候,哪里还有靑草呀!阿巧从早晨跑到黄昏,从河边找到山腰,一丝嫩草也没有找到。她身上冷,心里又怕,就坐在半山腰上呜呜地哭起来了。哭着哭着,突然听到头顶上有一个声音说:「要割靑草,半山

  • 文章(宁波闲话(五十))「豆瓣沙」使我想起蚕豆花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55期  作者:應鳳鳴 出版时间:2007-02-01
    关键字: 宁波 故乡 豆花 家常菜 营养价值

    听到「豆瓣沙」,就想起家乡河堤旁的蚕豆花。人说「红豆最相思」,我却是「豆最相思」;它能勾起我童年的回忆,也能让我感觉到自己是宁波人……。「豆瓣沙」是一道菜名,我在本会四五四期会刊写到王新衡先生家脍炙人口的「豆瓣沙」,很巧四五三期就先刊出李梅仙乡长「豆瓣酥」的做法。「沙」与「酥」虽有一字之差,其实是同一样菜,只是王新公府上的「豆瓣沙」,加了一条大黄鱼,在宁波菜中应该称「大汤黄鱼」。豆瓣沙、雪里烘咸荠,加了黄鱼的「鲜」,当然味美无比,难怪吃遍海内外的老饕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