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缅甸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戴安澜扬威缅甸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4期  作者:齊武  出版时间:1976-04-06
    关键字: 戴安澜 缅甸 抗日 追思

    抗战期间,我应英国请求,派军远征缅甸,重振国威,为饱受外侮的近代史上所罕见,替备尝欺凌的七亿同胞扬眉吐气于外国,功绩甚伟,値得大书特书。远征缅甸,首在同古旗开得胜的国军,是属第五军的二百师,师长为「马革裹尸」的戴安澜将军。戴安澜将军是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先生的贤侄,承祧为哲嗣,富有韬略,勇敢善战,在国内亲冒矢石,负伤收复桂南昆仑关;在缅甸「马革裹尸」前,曾在同古以一师兵力抗拒日军两个师团,激战一周,斩获无算。同古距仰光百余里,位于曼德勒至仰光铁路线上,为仰光

  • 文章中国远征军远征缅甸转战印度随军记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04期  作者:虞志春 出版时间:1994-07-01
    关键字: 抗日 横断山 印度 缅甸

    驶了一段起伏的山峦,早晨就到了边境的畹町,见车道两面山峯对峙,面对的山峯已属缅甸国境,峦峯绵延,中间峡谷,一条瑞丽的河江即是中缅的天然国界,过瑞丽桥就入缅甸国境,我们快要出国了,这片刻的停留甚觉宝贵,是我们在祖国的最后一刻钟了,环视祖国河山,分外娇美可爱,一草一木都感到亲切与关怀,假使不是为了出国抵抗日本之侵略,我眞不愿离开祖国的怀抱,亲爱的祖国,请你放心,我们绝不辜负你的期望,出国早擒敌酋、消灭侵略之日本军阀,凯旋囘国,重新囘到自己祖国的怀抱。出国有感,作诗为

  • 文章佛國隨筆(上)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61期  作者:顧庭銘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佛国 缅甸 蝴蝶王国 佛教 民族

    蝴蝶王国八十七年元月二十日,我乘华航班机降落在缅甸首都仰光机场,投身到语文全不相通的陌生国度,心中的感觉既是新奇又是喜悦。在古代到中世纪,缅甸是中国通往印度及中南半岛的门户。史记西南夷传中即说,张骞于「凿空」河西走廊到达大夏国后,竟见到蜀布及邛竹杖,查问之下才知是从身毒(印度)而来,因而得知通西域之路,还可取道西南夷。这条道路早在秦汉时期民间就已交通频仍,只是远在中原的朝廷尙不知情。因此我不认为现在是到了异域,如果从时空宏观的角度来看,缅甸与中国是江山

  • 文章中国远征军远征缅甸转战印度随军记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03期  作者:虞志春 出版时间:1994-06-10
    关键字: 抗日 爱国青年 参军 缅甸 集训

    道路,有十几幢大营房,中间大操场可容纳数千人操练,营房外围是菜畦,足可供数千人的饭菜,现在都空着尙未种菜,此营区原是云南地方部队之集训基地。二月十九日本连在曲靖兵营集齐后,上级指派专车接运,进驻升明市东郊。昆明市是我国西南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也是西南第一大都市,是滇缅公路的终点站,盟国军援物资是从缅甸运至昆明是终点站,集总再分运到各战场,后勤部(后改称联勤总部)在昆明设有大兵站和很多军用物资仓库,地处西南军事重地,在抗日战争中担负支援各战区后勤支援补给之重大

  • 文章野人山歷刼記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82期  作者:李明華 出版时间:1983-09-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野人山游历记 缅甸战争

    引 言我的祖籍是浙江宁波,生长在上海。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战争爆发,同年八月十三日日军进攻上海,当时我就读于爱羣中学,凭着满腔雪耻救国的热血,瞒着父母参加上海市商会童子军战地服务队。同年十一月初上海战事逆转,辗转撤到汉口,考入军事委员会战时干部训练团第一团。毕业后先后奉派在后方医院、中央军校六分校子弟学校服务。三十年底调第五军政治部第一科上尉干事,三十一年春增援缅甸,这是我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唯一的一次派遣大军赴国外与盟军并肩作战。后来因战事失利,第五军

  • 文章蔣總統的軍事勳業(續)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7期  作者:虞奇 出版时间:1970-09-15
    关键字: 反攻缅甸 全面反攻 蒋公指示 抗战胜利 遣送日俘

    陆、战胜强敌·复兴中华十四、联盟作战、扬威国际5.反攻缅甸,会师乔梅国军驻印军,于卅二年十月底,协同英印军开始反攻缅甸,卅三年攻克孟关,击破日军第十八师团主力。三月八日,国军战车部队与新廿二师,以高速行军,出敌不意,围攻瓦鲁班之日军第十八师团主力。日军遭受袭击,仓卒应战,死伤枕籍,战车部队奋勇作战,卤获日军第十八师团文件甚多,其中「第十八师团司令部印」,亦为战车部队所获(该印现存国军历史文物馆)。此后,日军望风披靡,国军与新第卅八师节节南进,再经孟拱河谷

  • 文章佛國隨筆(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62期  作者:顧庭銘 出版时间:1995-05-01
    关键字: 中缅相依 缅甸少数民族风俗 民族同源 国家形成 共存共荣

    目前有一些反对军政府的异议份子,潜入此地设立缅甸民主之音电台,从事活动,军政府也因鞭长莫及,只好充耳不闻。缅东的萨尔温江发源于西藏的唐古拉山,流经云南称怒江,入缅贯穿掸邦高原,到毛淡棉注入莫塔曼湾。全长二、八二〇公里,在中国境内长一、五四〇公里,所以萨江是两国共有的河流。缅中伊洛瓦底江发源于中国横断山脉,在江心坡一带汇合成流,纵贯缅甸本土,全长二、一〇〇公里,挟带大量泥沙滚滚而下,也注入莫塔曼湾,沉积成海埔地,致海岸逐年外移五〇公尺。伊江流域涵盖四十余万

  • 文章野人山歷刼記㈣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85期  作者:李明華 出版时间:1983-12-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野人山经历 中国远征军 缅甸对日作战

    们握手寒暄,使我再次体会到黄埔校训的伟大与同学情谊的可贵!杨宁是我战干一团的同学,在昆明时相识。当时军部政治部驻昆明附近的扬龙待命,在那段期间公事不多。有一次科长派我与第二科的汉君率同政治队赴鄕间访问顺便调查民情,在一处村落里相遇,谈起来才知道是战干一团的同学。他在联勤第四十支部服务,支部配属第五军。在缅甸开始转进时,他与另外几位同学随新编第三十八师行动,只走了十四天便到达了印度。那位长者是陶站长,一同奉派来此设补给站。他说凡是看到后来的人,都向他们探听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