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41期  作者:何志浩 出版时间:2005-12-10
    关键字: 美石

    程氏得美石,治为大石。此石得来不计年,千户万户难一见。珍贵异寻常,名山曾久藏。凤池天液发,笔阵墨花香。疑是女娲补天一石,留与人间千秋万岁写文章。亦庄亦谐 景德注

  • 文章铭并序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1期  作者:洪禹平 出版时间:1992-02-01
    关键字: 艺术 诗词 书法

    五十年代末,余历劫下放故里,务农之暇,杜门著述。时旧交都绝,深感孤寂,唯父执李公肃遐时相过从,订为忘年交。公工书善诗,见余以毛笔小行楷誊清数十万言手稿,兼有习书之意,颇为赞赏,即以此相赠,据云乃端也。于是晨昏相伴,至今不觉三十余年矣。今岁复得工艺美术家王笃纯先生配以盒,益令名生色。而李公早已作古,余五龄稚子轲轲亦略知习字矣。人世沧桑,抚事感慨,因状如荷叶,即题其盒曰「荷」,并为之铭。濂溪净植,荇水流芳。长者雅意,踵事增华。晨风夕月,挥洒沧桑

  • 文章袁子才与随园藏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3期  作者:王杰謀 出版时间:1970-02-25
    关键字: 袁枚其人 文学理论 中铭刻 随园被毁 遭劫

    是如何的深恶痛绝,那种衞道的精神,又是如何的热烈。在这种环境下,那种征圣宗经、明理载道的文学理论,自然是蓬勃兴起,形成了坚固不拔的壁垒,掌握了文坛的领导权,成为具体的表现的,便是桐城派领导的古文运动。上面我们已对袁枚的文学理论有一槪括的了解,下面我所要谈的就是关于「随园藏」的问题了。袁随园简斋有诗云:「人生何物堪纒绵,亲如妻子良如田;东西南北难周旋,惟有囊中石一拳。」(题守图)又说:「人老而尊物古而玩,人之情也。于是求之于、于纸墨,此必至之势也。」)玩古

  • 文章我把台摔破了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12期  作者:王杲 出版时间:1995-12-10
    关键字: 童年回忆 砚台 父母教育

    上小学的第一天,兴奋地背着漆布印花的小书包,跟着邻居小朋友一同到学校去。书包里放着唯一的课本,一个笔袋,那是母亲用黑色棉布缝成狭长形的袋子装毛笔,末端的布翻上少许成一小袋子放墨,还有台与习字簿。论件数我与别的同学一样,可是我的书包比别人重,那是因为台的关系。一个大理石雕刻,大约有十五公分长,十公分宽,池边有一条弯着尾巴张开嘴的鲤鱼,模样儿很可爱,是父亲托帐房薛伯伯替我买的,他还说特意买最好的给我。开始上课后,每天都要习字,实际还只描红而已。大家都

  • 文章「蕉窗九錄」識餘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5期  作者:髙越天  出版时间:1975-05-30
    关键字: 项子京 《蕉窗九录》 笔墨纸砚

    蕉窗九录」是明朝吾浙檇李人(今嘉兴)项子京所录。其中纸录、墨录、笔录、录、帖录、书录、画录、琴录、香录共九种,或为吴文定鉴古汇编中之言,或为子京所删节润色。此书浸言文物,雅趣生动,极为人所推重。惟时至今日。纸为洋纸,笔为钢笔,墨用瓶装墨汁,琴香行将为后生所不识,蕉窗九录中所言,恐亦将为人所不解。惟中华文艺、书画现幸不废,碑帖亦尙为知者所重。而毛笔、佳墨、良纸,则为中国书画之基本工具,玆略识其余,藉供吾浙爱好书画者之参考。录中言纸,侧重南纸。宋代澄心

  • 文章鳌山墩—那些让人留恋的人文景观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40期  作者:阿能 出版时间:2010-06-30
    关键字: 奎星阁 文笔峰 砚池 鳌山墩

    建筑在一九七三年拆毁。元代贞元年间所建池文笔峰下有一条石砌筑的长方形池,也称蜃池。记得当年池水清澈见底,学童时常在此钓小虾,有时收获还不少哩。元大德昌国州图志记载有:「蜃池,在州治前,周数十丈,方广如一,亢阳不枯,旧传蜃潜其中,一名笔池。」池建于元代贞元年间,昌国州判冯京福所建。清道光十年(一八三〇年)县知事王鼎勋捐俸薪和总兵捐资重修,长十五·八米,宽十四·五米,条石砌筑,周有石栏板,栏中嵌立对称石望柱,南北柱各九根,东西皆六柱,柱高一米,望柱柱头雕刻石狮一对

  • 文章友张侯光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1卷 第5期  作者:吳巨卿 出版时间:1989-05-10
    关键字: 砚友 张侯光 悼念 诗词

    友凋零将尽,寸心戚戚何似?吾鄕贫邑,少年友无多,来台者除南大师怀瑾,如天马行空,无尘可望外,而美煌和兄先后作古,痛何言哉?黄兄之丧,我仅吊之十绝句,于君则未吐半个字。兄得无以我吝于笔墨?实则吾穷得一字无!眞个「贫篓困身」。此只能与眞故人道呀。记得吾兄四十三年,来台之初,歇脚我处,见我漫谈诗史数万字芜稿,乃兴吟哦之趣,问协平仄、押韵、格调;我嘱多读篇中所录百多首古今好诗,嚼烂就会吟出佳品。美煌直至执粉笔生涯,才有这个兴趣,亦常来问个中事,我吿以:初作古

  • 文章追懷定海城内鰲山舊景象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94期  作者:沈行善 出版时间:2002-10-20
    关键字: 定海 鳌山 鳌山墩 奎星阁 砚池

    鳌山位于定海城关内的东城脚下,南临东大街,舟山人也叫它为「鳌山墩」,恐怕是因高度称不上山,甚至连丘陵也够不上的缘故吧!海拔只二十多米。山虽不高,却也有名,因这里也荟集了些城区人文景点。鳌山墩在三四十年代以前,这里有奎星阁、石笔台、池、墨井、文稿田,奎星的文房四房,俨然一应倶全。它与西北面的学宫大成殿、文昌殿形成犄角,遥相呼应,成为定海的儒家活动中心。这种建筑布局与南京夫子庙、嘉定、青浦的孔庙,大同小异,甚至连奎星阁正门朝北,也都一样,所不同的只是有些

  • 文章戴家祥教授談文房四寶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3卷 第1期  作者:戴家祥 游任遂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戴家祥 文房四宝 学者研究 砚台

    是指写字或作画用的工具笔、墨、纸、,有人认为祇有湖笔、徽墨、宣纸、歙,才可称为文房四宝。一、笔传说,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禅师,曾到过湖州的善琏镇,住在永欣寺。这里居民大半靠制毛笔为生。智永根据自己书写经验,常与制笔工人切磋制笔工艺,使方法不断得到改进以符合书画家要求,遂使湖州毛笔享誉于世。毛笔的笔头,因所用毛类的原料不同,分为许多种。如用羊毛制的叫『羊毫』;用黄鼠狼毛制的叫『狼毫』;用兎毛制的叫『兎毫』或『紫毫』等。因笔头的长短、大小不同,分为

  • 文章記閔翠英女史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56期  作者:千萬 出版时间:1981-07-01
    关键字: 旅行剧团 丈夫外遇 阿翠嫂 江北岸青年会

    閔翠英女史,就是已故周曹裔兄的德配。凡是曹裔兄生前比較接近的友人,都嫟稱她為曹裔嫂或阿翠嫂。這位素負賢名的夫人,在少女時代,不但風姿卓約,典雅大方,而且又是多才多藝,頗有令人一見難忘的魅力。現在她雖然年屆六十有六,這可從她的型態和氣質上,窺見昔年花容月貌的影子。大約在民國二十三年左右,她就讀的女校,組織一個旅行劇團到寧波訪問,假江北岸靑年會演出。由於她的才藝和美貌,曾風靡了社會。曹裔兄就在此時一見傾心,便開始苦苦追求。一位來自十里洋場的少女,對一個寧波靑...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