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矿业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舟山之工矿业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5期  作者:舟子 出版时间:1982-11-15
    关键字: 舟山 工业 矿业 轻工业 制酒业

    舟山工业落后,仅有轻工业及家庭工业二种;矿业则因尙未探勘及调查地质,故甚少发现矿藏,兹分述如下:一、工业甲、轻工业—舟山之高大烟,似仅有省立水产中学内乙座,曾闻余表伯告此为该校之附属工厂,用海蚌制造钮扣云。抗战胜利后,城内天主堂附近有一小型之机器制烟厂,用本地出产之菸叶制造香烟,限女工工作,不久停工。舟山中学之小学部,于胜利后创建章华毛织厂,以制造地毯为主,规模不大,产品销上海,未几亦停工。随后南门外南振桥下创设大纶袜厂,经理姓周,规模较大,有二层

  • 文章矿业大王李组绅的传奇(上)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40期  作者:褚文榮 出版时间:1988-07-01
    关键字: 李组绅 矿业 国风报 财神爷 流通券

    国风报社革命因缘李组绅亦名晋,籍隶浙江鎭海,他在兄弟排行中最大,所以大家都称他为「李大爷」。他虽出生于江南,但一副健骨高躯,手足宽厚,眞所谓「南人北相」。吃喝起来,大碗的酒,大块的肉,食量惊人;正因为他有强健的体魄,难得他才气也大,抱负也大,而涵养更大。这位矿业巨子眞正渐为人注目应该是自民国十年起,在天津南开中学扩充为大学两年后,李组绅年捐三万大洋,开设矿科,使得南开大学成为国内第一个有矿科的高等学府,也是国内采用新法探采冶化的开始。以前我国矿业界广传

  • 文章(专载)矿业大王李组绅的传奇(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41期  作者:褚文榮 出版时间:1988-08-01
    关键字: 矿业大王 李组绅 慈善事业 军阀混战 龙潭之役

    (續上期)稱兄道弟阻馮抽腿民國十六年寧漢分裂,北伐軍總司令蔣中正於八月十二日辭職;這一天,李組紳正在鄭州的中國銀行內,因中央派方聲濤到河南擔任軍事聯絡特派員,大家相聚飮宴。馮玉祥的秘書長何其鞏亦在席,大家正開懷暢飮之際,一個傳令兵倉皇進入向何報吿:「總司令有請!」何其鞏匆匆吿別離去,不一會派人送來一函,內有便條,上寫:「局勢變化,總部西撤。」李組紳看過,一時酒興盡失,便同方聲濤、王儒堂諸人聯袂到了馮玉祥的總司令部,以了解到底是怎麽囘事。總司令部各處室都在...

  • 文章一個用非所學的採鑛工程師之自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7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75-07-30
    关键字: 陈立夫 采矿工程师 立志矿业 求学采矿经历 政治生涯 致力教育

    「有志竟成」,是一句很能鼓勵靑年立志上進的話,而且在中外古今歷史中可以找到不少證據的。但是這句話對我竟成了例外。民國三年我離開讀中國經書的吳興縣私塾,去上海進入南洋路鑛學校中學部唸書,在暑期中加入靑年會的夏令營,得有機會去參觀上海若干工廠,使我對於工鑛感到非常有興趣。有一次,在先叔英士家中(革命黨的上海秘密地點),見到了蔣公,先兄果夫和我,都稱他爲蔣三伯伯,他問我的志願怎樣?我答稱:「我要學工鑛。」他問我爲什麽?我說:「我最歡喜數理化,適宜於學工程,我相...

  • 文章還魂記補篇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24期  作者:黄念祖 出版时间:1978-10-01
    关键字: 张主编《还魂记》 伤寒重症 化险为夷 《品珍》 张禄猝死 更正启事 《王正黼博士与矿业之成就》 友爱勿忽忘

    葡萄糖退烧,谁知液剂倒挂滴下,越滴越烧,未及午间即行死去,时其妻尙携儿女住娘家,未知已作未亡人。如今读张主编文,想起当年如不被立即冰鎭,以病情论或许会有还魂之一丝希望,张君故时仅四十岁,三女一子均幼,且为人勤快好动,公余设法赚钱养家,实不甘心如此屈死。(却酬)更正启事:本刋一二三期第六版所载李子瑜先生之「王正黼博士与矿业之成就」一文「黼」误植为「黻」字,校对失察,致成「张冠李戴」,(按王正黻另有其人)特此更正,并向作者致歉!又同期廿九版所载何志浩先生作宁波同鄕

  • 文章寧波幫在歷史上的功績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3卷 第9期  作者:李政 出版时间:1991-09-10
    关键字: 宁波帮 近代工矿业 商品流通 航运业 邮递系统 汇兑系统 积累资本 商品经济发展

    鸦片战争以前,「宁波帮」在国内众多商帮下,没没无闻,无甚影响,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宁波帮」才崭露头角,脱颖而出、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越来越显露出她的雄风与才华,影响日深,声望日隆。这个时期,正是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兴起和发展时期,因此,「宁波帮」对于促进我国民族工商业的成长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促进我国近代工矿业的发展我国的近代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晚期,它的主要标志是以机器替代手之操作。而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宁波帮」中的徐润就以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