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56期  作者:冠信 出版时间:1992-10-01
    关键字: 棉花 青田 棉花弓 棉被

    花店,当年城底只有一间,老板是温州人姓程,他很早就来靑田工作了。老板娘则是我们靑田人,因此老板便在靑田落地生根。他的店开在城内大街,陈顺泰布店隔壁,虞仁昌糕饼店的对门,老板的长公子程式金兄,是笔者小学同班同学。他的店号我倒忘了,只晓得他的店是当年规模比较大的,他店里有一部当时最新式的脚踏弹花机器,机器方型,高一公尺多,长、濶约一公尺,内部是轧花的齿轮,把花投入,再用脚踏动轮轴,踏出来的便是蓬松的花,这些花是索花条的,花条是纺纱用

  • 文章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3期  作者:劉真光 出版时间:1995-03-10
    关键字: 诗歌欣赏 《木棉颂》

    高擎起琥珀的酒杯,唱一季普天的頌讚;在穹蒼白雲、藍天、春風裏。挺伸沒有半點装飾赤裸裸地一片耿直;於人羣的熙攘中,不管有無佇足諦聽的觀眾。

  • 文章浙江古代著名海港——澉浦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6期  作者:蔡一希 出版时间:1993-06-10
    关键字: 澉浦 港口 海外 贸易

    卷四)澉浦及附近之鲍郞市是重要盐场,据宋人常褚《澉浦鎭题名记》:「东南财用,大抵资煮海之饶,海滨斥卤,牢盆相望。」(《澉水志》卷七《碑门记》)鲍郞市又名鲍郞场,城周六里三十步,是浙江著名的盐场,宋代列灶九,岁课盐三万五千六百石。淸乾嘉时有灶户一百六十家。从秦驻山至鹰窠山一带二十余里,「居户皆靠海吃海。」(民国《澉水补录》·《风俗》)澉浦还是重要产地,「客民种植花之沙地约千亩。」(同上)朱鼎镐在《芦浦竹枝词》描述:「黄姑塘北尽良田,秋到家家采木,归去一

  • 文章江南水鄕硤石鎭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2期  作者:計明 出版时间:1993-02-10
    关键字: 硖石鎭 棉织 米市 风景

    处水陆交通要道上,遂成为巨鎭,据《朱翊应助顺正烈广灵侯庙记》:「杭郡之北水自天目而来,东行越二百里,折而奔注入于三江。当汇之阳,曰硖石,为海宁巨鎭。」至明末人口骤增,是「烟火万户」的超大鎭。(《硖川续志》卷十一)入淸,硖石鎭继续发展,至太平天国运动彼跃居于长安鎭之上。经济繁荣硖石附近农村盛植桑麻,为城鎭提供了丝织,织的原料。每当四月,家家养蚕正忙,实行「蚕禁」。淸许夏怡《蚕事》描写道:「四月好风光,剥茧盈筐口,缫丝沸浪黄,深闺咸挂箔。」农村纺纺织布为副业,陈

  • 文章陳公辭修軼事一則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25期  作者:鐘松 出版时间:1982-06-01
    关键字: 陈诚 黄埔军校 棉湖战役

    民国十四年陈公辞修任黄埔军校砲兵连长,配军校砲科学生一个区队,参加四月某日东征湖战役。当战事十分危急,且敌军已逼至我砲兵阵地前百公尺内之际,杨某区队长再三高呼拆去砲栓(砲而无栓成为废砲)。而陈连长辞公则怒形于色曰:谁再呼拆去砲栓,我就与谁拼命。其后士兵用命,果将敌击退。由此观之,辞公之决心与勇气之大,早非常人所能及也。

  • 文章濤聲歌詠不老松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3卷 第12期  作者:本刊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1-12-10
    关键字: 吴寿松 慈善 棉布业 捐赠 公益

    吴公谱名寿松,号昌涛,泰伯苗裔,东瓯世族,溯流源远。父晁铭公不幸早逝,时先生尙在髫龄,赖母氏卢太夫人含辛茹苦,抚养督敎,以至成长。初在温州经营布业,牛刀小试,囊锥颖显。抗战期间,后方资源匮乏,先生则抢购东南物资,转输接济,调节盈虚报国利民,厥功其伟。抗战胜利,移设贸易公司于上海,并在台北设分支机构,就上海台北间调度货物,以应社会需要,三十八年东南危急,及时挈眷渡海来台,嗣创设昌达、环球、懋昌等公司,又与美国维贺药厂及美国密丝佛陀总公司合作,并授权在台

  • 文章浙江省产改进之施政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1期  作者:李守藩  出版时间:1985-01-10
    关键字: 产改进 机构递嬗 试验硏究 优良品种推广 植棉面积

    一、前言有草本、木本之别,原产于印度、菲律宾、东南亚以及我国华南等高温地带。木本者,吾人称为木,亦名斑芝树,为挺直高大之落叶大乔木,掌状复叶,互生,春末夏初开放鲜艶之黄褐色花,瑰丽夺目,结椭圆形之果,熟则五裂,内藏纤维状絮,随风飞散;草本者,古称吉贝,唐时自印度传入我国,株高一公尺余,叶掌状分裂,花五瓣,呈黄色,结形如桃之果实,熟则自然开裂,露出雪白晶莹之纤维絮状物,即吾人所称之花,亦即本文之所撰述者。前者之絮状物,不能用之以取暖,一般以之充作裀褥

  • 文章溫州機械工業先驅——李毓蒙創辦第一所技術學校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5期  作者:翁京華 出版时间:1993-10-01
    关键字: 李毓蒙 弹棉机 职业学校 职业中学 抗日战争

    李毓蒙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后,声誉日著,正是发财的好机会。但是,他把个人的名利看得很轻,决然放弃发机会,把企业交由学徒们去经营。自己一方面继续进行金刚砂砻谷机的研制,另一方面从事辅导弹机的推销工作。毓蒙铁工厂生产的麒麟牌弹机,以其质优价廉,及采取了包用3年,免费上门修理的售后服务而赢得声誉,产品畅销于上海附近各产区,常常供不应求。因此仿制麒麟牌弹机的厂家纷纷出现,引起了市场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毓蒙于1933年在瑞安邀集了各弹机生产企业业主

  • 文章三北的工匠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84期  作者:黃影帆 出版时间:1975-07-01
    关键字: 三北 工匠 慈溪 裁缝 木匠 弹棉花 剃头

    那里去,吃完之后即到作场,先量料作后量身,计算一过,大少爷的袍,二媳妇的旗袍,老太太的短袄,小孩子们的袍子,有丝绸,有锦缎,有府绸,有竹布,有値钱的哔叽、华达呢,也有香云纱、纺绸,这些活都不含糊,不用机器,光凭针线,要一件一件的给人做好,穿得美观舒服,多余的呢、缎料,还可以给少爷奶奶们做双鞋面,普通都是一天至三天的活;但逢到女儿出嫁,则师傅们要忙上十几二十天,除出嫁娘的新装外,连同父母,兄弟姐妹,姑嫂都要做新衣服在喜日子穿,男方也一样,不过不要这么多

  • 文章「價廉物美」的己身實證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1期  作者:樂樵  出版时间:1999-01-10
    关键字: 的确凉 尼龙 棉织品 汗衫 纤维工厂

    的价格是介于天然纤维丝绸、羽毛与布之间,经人们实用一、二十年后,「龙」的价格沦为最贱地位,而人们视它的价値也是如此。我有件「龙」的夏衣,甚为美观,表面看起来与丝绸无异,穿出去作客,总被友人们称赞,风光一时,但当笔者囘到家门,急不及待地脱掉,盖我「活受罪」也!我发誓,如有眞丝绸眞羽毛的夏服,我定不惜高昂价格买一件,以替代这冒充货,但求遍市场,眞货难得也!买它一件,总是有百分之几的「龙」,眞泄气!有些厂商以尼龙织成内衣裤,这才叫做整人。我的孩子内衣裤都是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