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杭州话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美妙複雜的浙江話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4期  作者:任翔 出版时间:1994-04-10
    关键字: 浙江话 杭州话 烤鮝

    浙江的语言是很美妙的,而复杂的程度;不似台湾只有闽南语,客家语以及几种山地语言,有人做过统计,浙江方言竟有一千多种,隔一座山,过一条河,它的语言就不一样。所以凡是浙江同鄕,如果居住在不同地方,一听说话,就可以分辨出你是浙江什么地方人,骗也骗不了的。平常有人把浙江语言开玩笑地拿音符来说;如:「2(Re),1(Do)2(Re),5(sol)7(si)1(Do)2(Re)?3(Mi)5(sol)7(Si)1(Do)2(Re)。」其实是:来,拿来;什么拿来?棉纱

  • 文章杭州话俗字考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5期  作者:汪仲毅 出版时间:1968-12-31
    关键字: 杭州话 俗谚皆有所本 杭州土话 方言

    外路人一碰到我们杭州人,常会学着说几句杭州话:「穿好裤儿、鞋儿、袜儿,带你们一古脑儿,到西湖上去耍子儿。」他们的意思是取笑;杭州话的末尾,总要带上个「儿」字。这话未免过火。杭州话中语尾是有用「儿」字的。外路人将不必用「儿」字的杭州话也用上了,未免故意有嘲笑我们杭铁头的意味。(俗有苏空头,杭铁头之谚。其实杭州人的性格,倒是挺和平而带有软弱的倾问。)据推测,今日杭市旧城区里的土话,乃自南宋建都临安,北人南下后,发生一种南北混合的交杂话。既不完全同于华北

  • 文章杭州人说杭州话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5期  作者:江生 出版时间:1984-05-10
    关键字: 浙江杭州 杭州风俗 杭州话 童谣

    杭州话,或许是起源于宋朝南渡,建都临安时。有大批的北佬儿南下,带来了汴京的官话。和本地的土话(吴语)混合,成为南宋的杭州官话。起初还只能在城里通行。有些话,一出艮山门外,到了河岸上,只隔了一道城墙,就把「我们」改成为「乌拉」仍旧保持原来吴语的习惯。好像绍兴人一样,到今天仍自称为「X拉」(这个x字,没法写出来,也没法用注音字母)宁波人自称为「阿拉」。这些土话,杭州人也会说。尤其是绍兴话竟成为杭州人的第二种言语。因为绍兴人在杭州的特别多,我们从小就会说绍兴话

  • 文章杭諺偶考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6期  作者:方延豪 出版时间:1969-02-15
    关键字: 家乡谚语 杭州话俗字考 俗谚皆有所本 大学二十讲

    读本刊第五期所刊汪仲毅先生大著:「杭州话俗字考」一文,搜稽广博,考订精详,在此时此地,回忆起家鄕俗谚,更饶有趣味和意义。诚如汪先生所引困学纪闻说:「俗谚皆有所本」,考之杭谚,可资征信。例如杭谚:「没结梢」一语,是讥讽人做事有头无尾,不能贯彻始终的意思。此语无论上中下社会,流行极为普遍。语意简单……好似没有多大深意。但另有:「二百五」一语,同为讥人之语。其含意较「没结梢」为广泛,例如说:「某人是个二百五。」除含有「没结梢」的意思之外,亦带有瞒盱不懂事,不

  • 文章杭諺的數目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6期  作者:定公 出版时间:1969-02-15
    关键字: 杭州话俗字考 民间俗语 八哥儿 九头鸟 豆腐三桥

    汪仲毅先生「杭州话俗字考」颇引拙著「五十年代」,见猎心喜,偶赘此篇。杭谚数目字当不止此,然茶余酒后足窥风俗之一斑,谨供一笑。七窍不通 形容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八轿抬来的 表示明媒正娶。桥头三阿爹 多管闲事。三管鼻涕多一管 同上。落拓四相公 不修边幅。五花马儿,穿花神儿 形容閙猛,又专指善说诳的人。杀六更 南宋大内,巡夜者打六更。见汪水云宫词「内殿匆匆杀六更……臣妾签名谢道淸」,后人引为事到山穷水尽之隐语。淸末庚子之乱,御史有自署李六更者。九九归原 返本归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