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风俗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旅遊)再度觀光泰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25期  作者:王念慈 出版时间:1996-04-10
    关键字: 泰国 文化风俗 名胜古迹 岩洞 珊瑚岛

    二月六日,农历正月初五日,又再度起程去泰国。泰国风光明媚,古蹟名胜甚多,旅行业却为赚取蝇头薄利,只在色情玩乐上打转,又引诱同胞去采购物品,浪费我国宝贵外汇,实在应该改善。应多多参观泰国古蹟名胜,泰国文化风俗,游览山水森林间,纾解我们都市生活的困顿。且明列泰国游八天,六日晚上趁九点班机,十点起飞经三点五十分航程,到泰国已一点五十分,连睡眠亦不足算是泰国游一天。翌日晨,九点出发,去「梦幻之鄕」,说是泰国迪斯耐乐园,范围很大,进门坐缆车入内,四人相对坐,在空中

  • 文章新年聯語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1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79-02-06
    关键字: 传统风俗 民间传说 思想文化

    韶华荏苒,农历新年转眼已来临。我国风俗:必书对联(或称挥春),贴于神庙、祖祠、住宅、书斋等处。据说:联始于蜀主孟昶题桃符:「新年纳余庆;佳节肇长春」。及后明太祖大加倡导,遂成风气,至今延习不绝。是否事实,无遑深究。对联虽属小技,然于文学上亦有价値在焉;况可增加新年欢乐之气氛,未尝非盛事也。今择有趣者数则,而为茶余酒边谈资,以开笑口,不亦乐乎?据说:有朱、项二姓各居一寨(鄕),相距甚近,而寨门相对。每年书联必请能手,以求胜于彼寨。一年朱姓书联云:「两朝天

  • 文章談扇子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3期  作者:建章 出版时间:1995-03-10
    关键字: 青田风俗 扇子文化 故乡回忆

    我們靑田鄕下的扇子,在往昔有麥稈扇、棕梠扇、蒲扇、布料圓扇、紙質摺扇等,當盛夏酷熱時,大夥在中午或晚餐後,聚集在大樹下乘涼聊天(念大三浪),給小孩講故事時,這個時候,每人一扇在手,一面扇涼,另方面驅蚊子,淸唱平劇或紹興戲時,打拍子用,在大太陽底下走路或在毛毛雨下趕路,皆可抵擋一陣子,這玩意此時的作用,便發揮到極致。以上製的扇子其材料,不外是小麥收成後之麥稈、棕梠樹剝下的棕梠片、菖蒲稈子、絲綢布、紙張等。用絲綢布做的財主人(較富裕者),才配使用,他們在盛夏...

  • 文章民俗「賞月圖」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8卷 第9期  作者:賈默然 出版时间:1996-09-10
    关键字: 中秋佳节 赏月风俗 民俗文化

    。淸人黄钺《于湖竹枝词》云:人影衣香走月明,碧天如洗晚风清。谁怜没柄团圆扇,曾照诗人送客行。踏月 在四川流传着「踏月摸靑」的风俗。中秋之夜人们踏着月光,自行选择方向信步走去,以得到一种带靑叶的农作物为佳,期求明年淸吉平安。龙月 在安徽,孩子们擧着草扎纸糊,浑身插满蜡烛的「草龙」,在皎洁的月光下,伴随着悦耳的锣鼓声,尽情地舞动。待到月色西沉,就把草龙掷入河中,任它随波逐流。相传,这样可以避灾难。齐月 中秋之夜,江苏常熟人用面粉制成团圆饼,盛于簸箕,再放些菱藕

  • 文章(文字)談風尚話寗波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70期  作者:高越天 出版时间:1973-08-01
    关键字: 宁波 风俗 文化传统 同乡会 特刊

    我国各省各县,大都各有不同的风俗习尚。原因是中国本系由各部落混壹而成,数千年来,经过征戌播迁,南北流徙,已混合了许多部族的特殊生活习尚,其间有选择,有变化,有的淘汰,有的新创,而把优点保存下来的,在过去交通不便,山川阻隔的情况下,结果也就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是中国人喜欢和谐统一,政敎方面,又主张车同轨,书同文,在求异尚同之中,需要加以硏究,方能看出各种富于地方色彩的优美文化。如宁波的风尚,就是一种杰出的例子。浙江以之江东流,中分为浙西、浙东。虽仅隔

  • 文章慈孝風歌早 一曲護祖謠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60期  作者:金建楷 出版时间:2015-11-10
    关键字: 浙江 风俗 葬礼 歌谣 慈孝文化

    相传,远古时代有这样的风俗:人死后举行葬礼时,子女就把亲人的尸体安放在高山岩石上。但,这些孝子又不忍心看见自己的父母躯体被飞禽走兽吃掉,于是就砍断竹子,接成弹弓,再用土石做成弹丸,用来驱逐食尸的飞禽走兽,成为一种护祖抗敌的武器。而形成一首歌谣,叫《原始弹歌》:断竹(砍断竹子)续竹(用竹接成弹弓)飞土(将土石弹出去)逐肉(驱逐飞禽走兽)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描述游猎生活的一首歌谣,也是远古时代一段简短的慈孝文化记录……歌谣传到春秋战国时代,又演绎出另一件事来

  • 文章端午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2卷 第6期  作者:金建楷 出版时间:2010-06-10
    关键字: 端午节 中华民族 文化载体 风俗

    的精神」,使诗歌成为民族的呼声!一九四一年端午节,在重庆举行了「首届诗人节庆祝会」,著名诗人柳亚子(自云祖籍在宁波慈城)发表了诗人节宣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的许多诗社,都在这一天搞吟诗赛诗活动。啊,端午名称知多少?文化意深节情高!二、端午—龙的传人说一提起端午节,人们一定众口同声的说:「它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说得对,但概念要扩大一些。近代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找出了一百零一条史典,佐证了远古人民一直把五月初五作为龙的生日,并把

  • 文章故鄉脞憶—上墳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8卷 第4期  作者:吳興郁 出版时间:1986-04-10
    关键字: 家乡风俗 清明扫墓 上坟 民族文化

    掃墓,南潯人與其他許多地方一樣,俗稱爲「上墳」。當我父母在世時,每年暮春時節囘南潯上墳,乃吾家一件大事。原因是寒族遷住上海,到我這一輩已達三世,父親雖會說一口道地的南潯話,又曾以歸安縣籍應童子試,却生長在上海。我們塡寫籍貫,包括我那兩個在紐約落地的孫女在內,仍是浙江吳興。因此,返鄕上墳是唯一對家鄕、祖先的直接聯繫。南潯與其他太湖沿岸的城鎭一般,水道縱橫,到處可通。一般人家的墳塋都築在鎭郊各處,吾家的老墳與新墳都是如此,故而上墳以乘船爲最便。道及「老墳」「...

  • 文章浙江省敎育行政史畧㈡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6期  作者:許紹棣 出版时间:1984-06-10
    关键字: 浙江行政 风俗文化 人民生活

    之丝绸商,绍兴之酒商,龙游之木商,金华之火腿商,是亦有非其本地之特产,而特著名者如绍兴之锡箔商(锡来自滇省)慈谿之药材商是,其他如油商,棉花商、粮商,茶商、盐商、钱商(以宁绍人为多)则各地皆有并不集中于某一地人。㈥风俗文化浙民以汉族为主,其风俗因所居之区域而异。大抵在江河流域,与滨海之民,勤勉敏活,以交通之便利,出外经商游学者甚伙,杭嘉湖、宁绍、台温各旧府属及金华兰谿等县,其民多温文端重,但柔弱无尙武风,而奢侈浮华之习尙,亦往往因地方之富庶而起,其中以绍属

  • 文章乾元大虹橋初考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5卷 第6期  作者:朱惠勇 出版时间:2013-06-10
    关键字: 美丽桥 风俗 文化 明信片

    晋孔愉放龟处。孔愉,字敬康。山阴(今绍兴)人。隐居城郊,一天买了一只白龟放入余不溪中,白龟在水流中回首多时才沉于水。县桥河上的清河桥,传为南宋时桥南富绅因无子嗣继承家产,天天到桥北庙里求神拜佛求子灵验,故俗称「孩儿桥」。而我最青睐的是东门外的大虹桥,桥文化丰富多彩;将桥型、桥楹、桥诗、风俗、典故、国外明信片融为一体,在国内古桥中十分罕见。美丽桥大虹桥,又名虹桥。在乾元镇东门外,南北方向横跨三里塘河。清康熙(一六六二~一七二二)《德清县志》记载了此桥。它是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