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之乡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東南勝景 長嶼硐天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4卷 第9期  作者:季世華 出版时间:2002-09-10
    关键字: 温岭 石文化之乡 观夕洞 道源洞 双门洞

    溫嶺市,長嶼硐天現被評爲國家四A級旅遊區,在台州範圍內僅天台石梁與溫嶺長嶼獲此殊榮。在漫長歷史長河中,我市留下了衆多的石景觀、石文化、石建築、石工藝,在濱海漁港,世紀曙光首照之地——石塘,更以其隨山建築的石街、石屋、石級等,錯落有致而名聞遐邇,溫嶺最近又獲「石文化之鄕」的美譽。五月上旬成功舉辦「中國石文化旅遊節」、「中國首屆岩洞音樂會」、「中國第三屆藏石精品展覽會」招徠了八方遊客,海內外媒體紛紛報導,大大提高了溫嶺旅遊的知名度。素有「石板之鄕」之稱的長嶼...

  • 文章秀山行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58期  作者:方長生 出版时间:1996-08-20
    关键字: 秀山 笔者 采风活动 风景 文化之乡

    今年初夏時節,舟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組織「百名文藝家深入百島采風」活動。這是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的一個好機會,也是舟山千島新城的一個特殊采風條件。筆者有幸第一批參加了秀山島的采風活動。秀山島是岱山縣的一個鄕,過去曾稱蘭秀,卽蘭山、秀山之合稱。據宋寶慶《昌國縣志》記載:蘭山之蘭,綠葉紫莖,如楚騷所云。說明蘭山當時盛產蘭花,山名由此得。宋蘇東坡在《送馮判官之昌國》一詩中,卽有「蘭山搖動秀山舞,小白桃花半呑吐」之句,淸代文學家全祖望亦有《蘭秀兩山吊趙參軍》詩。這...

  • 文章家鄉——秀山島的變化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42期  作者:姚梅清 出版时间:2010-10-31
    关键字: 秀山岛 家乡变化 兰秀文化之乡 沙滩群 历史遗迹

    题字于「书字岩」,还有宋代文豪苏东坡的千古绝句「兰山摇动秀山舞,小白桃花半吞吐」等,都给秀山岛增添了无限光彩。秀山岛自古以「兰秀文化之乡」享誉周边;特别是海运业——「兰秀帮」威名响彻大江南北。早年岛上的乡民多以海为生,或从事捕捞业或从事航运业,但海边的人家一贯重视教育,讲究礼仪。一直以来民风敦厚的秀山岛酝酿了大批的名人,如清朝时「浙东三杰」的书画家,诗人厉志、常州知府厉学潮、名医厉德铭、武举人厉常春等;近代的海山文人宋豪士,烈士张孝峰、吴荣钧等;而现在能读

  • 文章宁波市江北区荣获中国「慈孝文化之乡」称号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0卷 第4期  作者:羅勝雄 出版时间:2008-04-10
    关键字: 宁波市 江北区 慈孝文化之乡 文化传承人 文化遗产保护

    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于本年(二〇〇八)一月八日授予宁波市江北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称号。据悉,江北区也是全国第一个获得「慈孝文化之乡」称号的城区(市)。从汉代大儒董仲舒的六世孙董黯与其母的经典慈孝故事传说开始,江北就与「慈」结下了剪不断的渊源,慈城更是因「慈孝」而得名。此外,慈江、慈湖以慈为首的地名,昭示著江北这块土地上慈孝文化的深厚与悠远。千百年来,江北这片土地历代出现了许多孝子(女),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慈孝民间文化。为切实做好慈孝文化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