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日救国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明堂史鑒,血肉丹青 《浩氣長流》畫贊(上)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3卷 第3期  作者:牟群  出版时间:2007-06-01
    关键字: 《浩气长流》 抗日救国 两党团结 重大战役

    共产党员兄弟一般团结起来,为抗日救国而斗争,达到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之目的,是今日唯一无二之任务。“(毛泽东)㈠历史不容忘却,人类须行大道惟二战烽烟六十年,国际格局苍黄覆变,文明进程突猛迅疾之元,中华民族日趋强盛,两岸民众日渐康殷之际,抗战胜利已逾三代,战争残酷,记忆淡出,新生族代,物质裕足,精神虚匮之时,东邻日本,急欲跻国际政治,然又不易旧帜、不改前辙,每有篡改史书、遮掩旧恶,拒绝忏悔之举,此实为中国、亚洲、世界安全之威胁隐患。台海两岸,亦有置中华泱泱

  • 文章追记蒋夫人宋美龄女士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7卷 第11期  作者:應舜仁 出版时间:2005-11-10
    关键字: 宋美龄 西安事变 抗日救国

    都是争议性的人物,没有打倒,就是胜利,我的委届,唯有上帝知道!」张学良一生风云际会,打转在「攘外必先安内,安内必先攘外」八个字先后之争,导成改写了中国历史,张学良已跨越了一个世纪,从台湾卜居夏威夷,淡淡地走出人生旅途,耄期寿终,落土异鄕,誓不写自传,也不回生长的故园,诗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忧了无痕」,事件眞相言人人殊,言之凿凿,亦只有见仁见智的说法罢了。二、抗日救国国军抗日参战正起,日本军阀挟其新武器,和训练精锐之师,在中国大陆作战势如破竹,铁蹄驰于

  • 文章烽火浩刼中的一個寧波兒童(十二)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57期  作者:王宗傑 出版时间:1990-08-01
    关键字: 抗日救国 从军 教养院 战区灾童 投效中央

    十五岁从军报国又一次传来有从军的机会,我们厨房伙头军之头的徐爱德,立刻放下工作,前去报名。徐爱德大我们三、四岁,高出一个头,他已有资格当一个军人。但我们只十六、七岁,军队会要我们吗?大家面面相观,心中着急。后来,徐爱德报上了名,很神气的囘来,对大家说:「年纪小一点都没有关系……」于是厨房的伙头军们全去报了名,也全给录取了。这一批一共有三十余人,一齐去大后方投效中央,参加抗日救国的实际行动。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热忱,将工作要领全传授给了接棒的人,就等待出发

  • 文章記趙志垚先生創立東源小學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77期  作者:葉金甫 出版时间:1999-10-01
    关键字: 赵志垚 东源小学 抗日救国 叶玉青 王一萍

    蒋玉琴等老师。东源小学亦是抗日救国的革命摇篮。学校组织师生展开热烈的抗日宣传活动,唱革命歌曲,演文明戏,军事训练,防空演习等。学校还附设战时夜校,组织成年人学文化、学时事。为了抗日救国,不少师生投笔从戎,奔向抗日前线,校长叶玉青辞职入伍,教师夏超雄、叶宁生投考军校,教师王一萍抗日阵亡,教师骆募曹,盛启明参加「新四军」,学生叶仙华、叶少霖、潘超凡、叶树青等投笔从军。校友中有成为县、团、师级干部的,有高级工程师、博士、高级园艺师、高级记者、高级摄影师、中小学

  • 文章悼念嵊縣沈炎熾先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9期  作者:呂鈞 出版时间:1975-10-05
    关键字: 沈炎炽 爱兵如子 生活简朴 为人正直 军事教育 抗日救国

    沈炎幟先生生前有部份的紀述,曾在浙江月刊六十二、七十五期分別刊載。沈先生是筆者的長官,先後追隨他將近十年,現在臺的舊部均留有深刻的好印象,念念不忘昔日沈先生對我們栽培之恩及各方關懷愛護之情。筆者來臺廿多年,經常探聽沈先生在鐵幕的安全與健康情形,終未能獲得正確消息,兩月前本縣東鄕魏志賢鄕先輩證實:沈先生確已於民國四十年間被**殺害,噩耗傳抵此間,筆者與昔日追隨他多年的部屬,莫不同聲悲悼。假定沈先生是封疆大吏或知名之士,自然會有人替他寫傳記、出紀念册,但沈先生...

  • 文章故總統 蔣公大事記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4期  作者:中央社恭輯 出版时间:1975-04-30
    关键字: 蒋介石 生平家世 读书学习 出国留学 从军 参加北伐 国共战争 抗日救国 政治生涯

    ▲民國紀元前二十五年(一歲)十月三十一日,午時, 公誔於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鎭。祖玉表公,父肅庵公,母王太夫人。▲民國紀元前二十四年(二歲)公父肅庵公遷居。▲民國紀元前二十三年(三歲)姊瑞春于歸宋式倉君。▲民國紀元前二十二年(四歲)妹瑞蓮生。▲民國紀元前二十一年(五歲)王太夫人鑒於 公已諳事,議送入塾。▲民國紀元前二十年(六歲)入家塾,從任介眉先生受業。次妹瑞菊生。▲民國紀元前十九年(七歲)繼續讀家塾。▲民國紀元前十八年(八歲)改從蔣謹藩先生讀大學、中庸。十...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