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扫墓祭祖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清明談麻粢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0期  作者:中月 出版时间:1969-04-01
    关键字: 清明 麻粢 风味小吃 扫墓祭祖 祭品

    清明掃墓,全民皆然,但祭品豐啬,各隨環境,而麻粢一項,乃吾郡爲是節不可省之主祭品。其先採來青苗,狀似艾,而葉背不白,似蒿而葉面較潤,俗唤爲「靑」。藏置稻草灰中數天,使「靑」能保持原色,不致發黃,用時切碎,投入臼中,與米粉和搗,同做年糕一般。取起,撳成薄餅,置模中或圓或方,但大多切作稜形。兩面糝以松花,內靑外黃,食時烘煎隨便,蘸以白糖,色香味俱佳,如用火缸煨之另有一股鄕村風味。惟在餅舖買來者,多用薙菜充之,則色香味大遜矣。吾鄕凡族大人衆者,做麻粢動輒以石數...

  • 文章清明節雜感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21期  作者:賀鑄 遺作 出版时间:2004-04-10
    关键字: 清明节 扫墓祭祖 踏春旅行 乡谚 传统习俗

    在家鄕宁波,每屈清明节,必须雇船下鄕扫墓。在礼俗上,扫墓祭祖,是最郑重最有意义『孝思不匮』的表现。临到「上坟船」开航的时间,阖家老少,除酌留年长女性,看守家园外;凡是男于,和与先人关系较切的妇女,均须参加;尤其年轻的子女,搭在船内,听「吹手」们吹奏音乐,更显得高兴。所以在学的子弟们,对于清明节,扫墓、上坟,有自己的说法,称为「踏青节」。到鄕区游山玩水,观赏漫山遍野盛放的杜鹃花—映山红。此花在我们宁波各县山区,遍地皆是,花季以后,割为炊薪,所以我们宁波人

  • 文章海峽兩岸的悲歌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98期  作者:李立中 出版时间:2002-05-10
    关键字: 探亲 扫墓祭祖 回忆往事 陈秀菊

    二〇〇二年一月十日下午,朔風怒號,陰雲低垂,一位由台灣桃園縣飛來的白髮老嫗,在侄子女等陪同下,跪倒在寧波東鄕寶幢公墓父母、哥哥的墳頭,以字字血、聲聲淚,發出了不孝女兒來遲了的悲聲,聞者莫不爲之潸然淚下。半個世紀前的一九四八年,當時只有十七歲的青春玉女陳秀菊,因體念全家謀生艱辛,偷偷地從江北下白沙的家中出走,跟著鄰居毛先生到了台灣,進入桃園縣的一家紗廠做工,可誰知七個月後,兩岸風雲突變,海峽成天塹,音信兩絕,從此綿綿相思苦。所謂母女連心,作爲母親,無時不思...

  • 文章春風楊柳已青青 掃墓追思民族情 也談淸明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84期  作者:何敏求 出版时间:2001-03-10
    关键字: 寒食节 游戏娱乐 扫墓祭祖 踏青 民俗节日

    万里秋千习俗同。」之句。后来到宋代,清明已完全取代了寒食,《清明上河图》展示得十分形象化了;惟禁火冷食仍为寒食所独有。到了明、清时期,寒食已自然消亡,春季大节除春节外就数清明了。清明节俗既以扫墓祭祖为中心,届时家家都要忙忙碌碌地作一番准备,香烛箔锭,果肴酒浆。民谚说:「三月清明雨纷纷,家家户户上祖坟。」祭扫时间不限定在清明这一天,免得满城百姓都挤在一天里,民谚有「清明祭祖,前三后四,」之说。但目前宁波及其属县流行的只是提前,甚至提前十天左右,却未见

  • 文章青艾蒿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84期  作者:翁紹初 出版时间:2001-03-10
    关键字: 青艾蒿 扫墓祭祖 专门考察 清明 药典记载

    六十多年过去了,联想稚年旧时习俗至今不衰,近年更加旺盛作兴扫墓祭祖。要到父祖墓地拜祭和整理,表意亲情。去时总带点贡物香烛纸帛,其物首选的是青饼。青金团、青蔴莳。这不仅青与亲同音,青、清:亲合在一起,显得更有敬意。先人对清明上河,踏青,怀念亲情留下了许多墨宝好诗。但对祭祖上供的青制食品:青饼、青糕、青饺、青金团、青蔴莳很少有记载。大槪是敝人才疏学浅没有发现的缘故。可这些物事不但吃起来有味道,想起来有意思,可能还有科学硏究?商机开发有很好的前途,不是吗?现在

  • 文章老來返鄕的感受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16期  作者:張行周  出版时间:2006-06-30
    关键字: 返乡探亲 扫墓祭祖 定海公墓 定海区台联会 家乡作者

    人到老年,思鄕之情似乎越来越切。我自海峡两岸开放探亲十九年来,竟然连续回去大陆廿五次,尤其在最近五年几乎每年都要返鄕两次。上半年回去主要目的是扫墓祭祖,以尽人子之道,心理上亦藉以弥补离鄕四十余年来音信隔绝,导致祖坟毁灭、祭祀中断之不孝罪愆,故每年首次返鄕都订于国历四月上旬的清明节前后。今年因逢宁波同鄕会在四月下旬换届改选,而且在大会筹备被派担任会务组长,兼责主持大会讨论提案一节,更加无法逃避,祗好把返鄕的行期延后,至五月中旬方才启程。这次回去由长子宪成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