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宁波鄞县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同鄉尋人服務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81期  出版时间:2000-12-10
    关键字: 刘备良 董文龙 宁波鄞县 鄞县台胞台属联谊会 宁波台胞台属联谊会

    刘备良:现年八十九岁,宁波鄞县人,民国四十八年来台,至今无音讯,其妻周瑞丽、子周项菊(从母姓)找。董文龙:又名董文明,小名阿明,宁波鄞县人,约于六十多年前离家,至今音讯全无。其堂弟董明德受伯父及父母生前之托,寻找董文龙先生。以上二人如有知其下落者,请电宁波鄞县〇五七四—七三三四九八八#三五八〇鄞县台胞台属联谊会或宁波市〇五七四—七三四三八四六台胞台属联谊会邹副秘书长。

  • 文章鄞县仓基陈氏谱行后四字为「与泰岳同」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28期  作者:陳如一(譜名俊德)  出版时间:1979-03-01
    关键字: 鄞县 陈氏谱行 资料 宁波同乡

    去年四月一日出版之「宁波同鄕」会刊第一一七期,载有「鄞县仓基陈氏谱行征询最后三字」一则,颇受陈氏鄕长之关注。玆据宗兄俊范(字敏达)一月十四日惠函,略以陈氏辈份排行最后四字,已辗转托友向家鄕去函查询,得覆乃「与泰岳同」四字,其全文为:「天开文运祖烈愈隆贤俊效顺与泰岳同。」据闻鄞南姜山附近之陈家团,与鄞城仓基陈氏,同为走马塘之一脉;其在台俊字辈之宗长,曾获去年十一月间亲属来信,故其资料甚为可靠云。

  • 文章宁波历史上的四任父母官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52期  作者:王重光 陳愛娣 出版时间:1998-07-10
    关键字: 宁波 父母官 鄞县 县长 政绩

    从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到民国三十八年(一九四九)的二十年间,鄞县的县长换了四位。民国以后,宁波废府改道,一九二七年划鄞县城鄕设宁波市,县市并立。一九三一年初,宁波市入鄞县,直到一九四九年。因之,当时的鄞县县长就是包括今日市区在内的宁波父母官。这四位宁波历史上的父母官政绩作为,他们与百姓相见的姿态,已经永远地留在了方志史册和后人的口碑之中。陈宝麟以德服人成绩斐然陈宝麟(一八九八—一九六五),河北省东光县人。早年随父定居南京。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得蔡元培

  • 文章槪谈宁波鄞县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25期  作者:盛輔良  出版时间:1987-04-01
    关键字: 鄞县 同乡会 宁波 台北 座谈会

    人生中懒翻书的通病,宁波实在是响当当的世界级地名。近代史的鸦片战争致有订立南京条约,英人指名要将宁波列为他们所要的五口通商港埠之一,这是世人共知的事。这样一个地方,国人怎可不淸楚?宁波在那里?宁况简称甬,地处我国东海之滨,富饶的宁绍平原东端,舟山羣岛为其天然屛障。东北与鎭海县为界,西和西北与余姚、慈谿相交,西南与东和鄞县毗邻。市区位于余姚江、奉化江汇合为甬江的三江口。春秋时为越国境地。秦时分属会稽郡下的鄞、鄮、句章三县,自两汉迄南北朝,虽统辖之州、国有变化

  • 文章鄉情雜記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77期  作者:△何許人 出版时间:1974-08-01
    关键字: 鄞县 姜山 茅山 传说 宁波

    鄞县南鄕平原,有两座山。不仅标高相差不多,即形状也颇近似。这两座山,一座叫「姜山」,另一座叫「茅山」。两山相距十余华里,看去不属于其它山系,也没有任何来龙去脉可寻,眞是平凡得有点出奇。当地人在外自我介绍,都说「阿拉是南鄕姜茅山人」,因此山虽不高——都不超过三百公尺——却也名闻遐迩。据民间传奇,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须发全白的老人,以灯芯草当扁担,挑着一副沉重的担子,经过我们鄞南地方。路上被一女子撞见,那女子口没遮拦,向老人说:「您用灯芯草当扁担,挑着如此

  • 文章宁波中学生保送进军校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47期  作者:凌林 出版时间:1980-10-01
    关键字: 宁波中学生 保送军校 中央军校 军校建制 鄞县

    省府军训处报到,接受军校入学考试初试,才想起前于全省高中集训时,志愿上曾塡「军校」,于今兑现了也!笔者故居鄞县南鄕,搭航船到宁波需时一天;当时沪杭甬路杭甬段尙未接通,宁波搭火车只能到曹娥江边,渡江乘公路车至钱塘江,过江才到杭州。而钱江大桥亦未修建,要进城还得渡一次江。在今日飞航距离不到二小时,而四十年前需跋涉三天,且用尽航船、火车、汽车、渡船等水陆交通工具!向军训处报到,参加初试;所谓初试,乃「甄别」性质,随到随考。然后觅旅舍待命。亦许是大战将临,当时

  • 文章宁波鄞县「徐东埭小学图书馆」兴建记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16期  作者:徐宏之 出版时间:1995-07-10
    关键字: 宁波 鄞县 徐东埭小学 图书馆 简介

    改造必须从教育入手」,先哲至理名言,万古长青。所以当我在数年前与蜗居上海的胞姊徐根娣同往家鄕宁波鄞县徐东埭村时,眼见祖屋残破不堪,摇摇欲坠,而紧邻的徐东埭小学也是教室简陋,其食堂与厨厕脏臭,于是,父亲徐公庆茂与母亲严氏爱凤的遗训又自耳边响起:苟有所成就,必须对家鄕尽其心力。二年前我捐资在徐东埭老六房祠堂原址,兴建「徐东埭老六房敬老堂」,从此,鄕亲们办理婚丧喜庆有了宽敝场地,并得在敬老堂内阅览书报与欣赏电视,有了休闲去处,每当播出绍兴戏,电视播映室「客满

  • 文章明兵科都給事中董公志寧神道表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60期  作者:清、全祖望 出版时间:1981-11-01
    关键字: 兵科给事中 董志宁 反清烈士 宁波府鄞县 兵败自刎

    公讳志宁,字幼安,浙之宁波鄞县人也。远祖之邵居奉化,宋建炎中与李脩、任戬起义兵以拒金,得千余人,三战于泉口,金人不能入而退。故明州残破而奉化独全。事定,口不言功。其后蔡文懿公幼学言之于朝,赠三人官皆修武郞,而三家子孙并大其门。之邵之孙仁声、仁泽、仁霖先后成进士。仁声官至殿学。三传而为恭礼,明洪武辛未进士,以养母隐居黄杨岙中,公之八世祖也。曾祖鏸。祖宰。父僎,万历丁酉擧人之副。公用诸生食饩,贡太学。少以名节自励。乙酉六月,大兵(指淸兵)长驱入浙。公徧谒

  • 文章(名人·名店的故事)京城「鄞县会馆」与陈汝咸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00期  作者:胡審嚴 出版时间:2010-11-10
    关键字: 鄞县会馆 陈汝咸 宁波会馆 证人书院 月湖先生

    追溯各地宁波同乡、同业会馆之源,首推明时鄞县商人在旅京宁波商帮中组织起来的第一个地域性会馆——鄞县会馆,由此有力地推动了鄞县宁波商帮的形成。在北京右安门内郭家井二号原四明会馆(前鄞县会馆)旧址,有一方《鄞县会馆碑文》碑石,文中称「吾鄞县会馆,创自前明,久经颓废。国初时,吾乡大理寺卿心斋陈公,始力整理,阖邑赖之」,该碑石立于清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另一方在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由旅京宁波同乡会镌刻的《四明会馆碑记》中亦云「京师之西南隅多隙地,有旧名鄞县

  • 文章雜寫寗波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卷 第3期  作者:張玲蕙 出版时间:1971-03-30
    关键字: 宁波 名字的由来 地理位置 天封塔 宁波山水名人 鄞县风景

    鄞县初名赤堇,亦名古堇,其得名之由,则以赤堇山产堇故。罗愿云:堇苦,可食之菜也。叶如柳,子如米屑,食之滑。本草唐本注云:此菜野生,非人所种,俗谓之堇菜,叶似柳,花紫色。又云:堇汁味甘。说者谓堇苦而甘者,古人语甘草而曰大苦之义同。复考吾鄞晋称贸县,因人民向以贸易著名,而人称鄮县,犹堇之改鄞也,遗城尙存,即今之鄞东五鄕碶。唐曰明州,州治始迁至现今之地,至于宁波之得名,云在眞武宫前,其水一片如镜,永不兴波之故。宁波昔日城内原有二大山,今则知者已鲜,一为开明山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