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大陈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东山头采风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7卷 第2期  作者:徐正冶 出版时间:2005-02-10
    关键字: 东山头 乡情 追忆

    大陈度过了愉快岁月,于翌年初夏将防务交给陆战四团后,返彭湖整训。胡宗南上将奉命到大陈,化名秦东昌先生,四十年九月成立总指挥部,统一整训各游击部队,策画对浙东沿海,实施海陆渗透突击作战。后来,大陈防务由陆军四十六师担任。陆战队为策订对大陈逆登陆计画,于四十二年由何恩廷上校率领部分幕僚人员(我与周汉杰亦参予)至大陈,与守备区及四十六师协调有关事项。我再度登上东山头,离别了两年,旧地重游,内心无限感触。岙里建了码头,更有多条大马路可驶军车,大陈开创了新的局面。光

  • 文章大陈同乡的未来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7卷 第3期  作者:毛再青 出版时间:2005-03-10
    关键字: 同乡 未来 中国人

    大陈人自民国四十四年转进来台后,在台湾已生活了四十多年,眞如「大陈生命的灯塔」、「台湾生命的建设者」——蒋经国先生所说的:「我的一生中,在台湾的岁月比在大陆的岁月还长久,我是中国人,更是台湾人,我爱中国,更爱台湾。」台湾的十建设,台湾的经济起飞,都是蒋经国立下的汗马功劳,故台湾民意测验的结果,对台湾最有贡献的总统,第一名为蒋经国先生。有「大陈之母」之称的沈之岳先生在世时,最关怀青年、爱护青年、提携青年,他在浙江省立中正中学开学时,曾勉励青年:男儿有志出

  • 文章蔣公 總統愛民記實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8期  作者:载道 出版时间:1970-10-20
    关键字: 军民 蒋公巡视 体恤民众 战役 迁徙赴台 祝寿楹联

    大陈岛,即浙江省温岭县之凤尾鄕,为一弹丸小岛,总面积仅十八平方公里,人口不及两万。台湾省议会议长黄朝琴劳军,曾说:「想不到在地图上找不出芝蔴大陈岛,今日竟会成了一位沉毅的巨人,把守在台湾海峡的北门。是中美两国的前哨堡,是太平洋远东的一座如钢似铁对海对空雷达站。眞有英国的马尔太岛,和美国太平洋的夏威夷,同样有价値。这个历史稀有记载的大陈,如今给祖国添了不少史页。」三十八年,大陆失陷,仅温岭县县长兼浙南沿海**救国军第一支队司令王相义守在松门。七月十三

  • 文章大陈岛的十景四意名胜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7卷 第6期  出版时间:2005-06-10
    关键字: 十景四意名胜介绍 游感

    归舟,含情频伫立,无语近黄昏。暮霞似锦染礁黄 正値儿夫远返航玉立无言情脉脉 渔舟唱晚在沧浪二、南康烟月:南坑里地较平坦,街旁浅水一弯,满泊渔舟;四围山色,淡烟笼月。置身其间,乐而忘倦。三分明月玉钩斜 掩映南坑笼浅沙绝似秦淮好烟景 六朝眉黛梦京华三、新亭凭吊:沙头岗上,有亭翼然,系三十九年为纪念洞头阵亡烈士而建。亭前立碑,供人凭吊。望里风云眼倦开 新亭凭吊徒兴哀河山百战收功日 自有经天纬地才四、天半人家:十景四意,惟此坐落上大陈半天飞二〇八高地,竟日云霞缭绕

  • 文章东海明珠大陈岛现况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9卷 第10期  作者:季世華 出版时间:2007-10-10
    关键字: 台湾名胜 历史沿革 开发建设

    气势不凡,被誉为「东海第一盆景」。在甲午岩入口处,建有「美龄亭」,亭前简介云:「一九五四年五月八日,蒋中正先生偕夫人宋美龄女士于此观光。」是年秋国民党温岭县政府修建「中正亭」,后圮。一九八八年十月大陈镇政府重建,名曰「美龄亭」。联曰:「望海迓岩云,曾听波涛澎湃。飘蓬归故里,来寻根本枝蔓。」读之令人深思。下大陈东北有风景如画的屏风山,此处风浪最大,建于浪通门上的《世界巨浪碑记》载:「一九九七年八月十九日,强台袭击该岛,巨浪撞击礁石所激起的浪花高达卅六米,竟硬生生将

  • 文章戏剧性的大陈防卫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3期  作者:王微 張朋園 林泉 張俊宏 出版时间:1999-03-10
    关键字: 戏剧性 西方公司 岛屿 战事回忆

    了,这一来,怕死的美国人就想撤了。局势与日恶化,周至柔派人报吿总统说大陈的情势一塌糊涂,总统不信,派了美军顾问团去硏究视察,顾问团倒是满公平的,他们认为这场仗不能打,因为金壳山形势特殊,如果敌人决心进犯,则无论如何无法防守。敌人的兵力了十几倍,我方无论陆海空都不如敌人,则如何能守?大陈于是从「**救国军」的名义改为「防衞司令部」,四十三年七月胡先生从大陈囘台,改派刘廉一接防,到四十四年大陈便完全撤退了。戏剧性的大陈防衞就此落幕。

  • 文章大陈纪事(三)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卷 第1期  作者:陳平山  出版时间:1971-01-20
    关键字: 诗文 唱和 风景 感怀

    次韵和蔡法官送别处长调职囘台七绝四章其一浩瀚汪洋水一湾。英雄无数此来还。来时宾舘腾懽笑。去日离亭少醉颜。其二听唱骊歌意若何。我公事业未蹉跎。请看白叟黄童辈。聚集滩头相送多。其三温恭俭让遍知之。公正廉明是我师。此去台湾严执法。将如包拯立朝时。其四天欲劳人不许闲。柏台端赖剔神奸。新磨寳剑如霜灵。斩尽妖邪指愿间。× × ×癸已除夕,仍留大陈凌宅,默观臈鼓催军,梅花迎岁,又是一年春色,听爆竹声声,增鄕愁黯黯,此情此景,不有诗词,何留纪念,因赋「癸巳除夕」七言律一章

  • 文章追记大陈三往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卷 第1期  作者:王在中  出版时间:1971-01-20
    关键字: 医务工作 黄帝周 往事回忆

    以后吃不起苦,也就失却替戴先生报效的机会。现在囘想起来,戴先生与胡先生两位早已作古,而自己竟迄今依然故我,眞不知何以吿慰戴先生与胡先生的在天之灵,诚是我终生一憾事。第二件事,是我在大陈驻防时,四十一年来台休假期间,曾去拜访一位鄕谊很重的黄帝周先生,当时他任台北市植物园主任,(现任台大敎授),因我们都是同鄕,且又透过同鄕狄纯庆的关系,所以我们见面格外亲热,彼此亦谈得非常投机。后来经我吿知大陈缺乏草木,形同荒岛,当时这位同鄕黄主任就慷慨赠与树苗数十万株,并雇车

  • 文章浙南突圍記(三)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6卷 第10期  作者:丁昌周  出版时间:1974-10-30
    关键字: 国共内战 海门 舟山

    行动。数日后即分别占领瓯江口之黄岙,及霓屿等岛,大陈则有王湘义坐鎭。黄岙位于瓯江口,于永嘉、乐淸两县境之间,属玉环县,为水上交通之要道,如占领该岛,即封锁瓯江,封锁瓯江,即封锁温州,使其无法向福建,上海通航。航运断绝,造成**莫大威胁,且对我部向大陆上征集补给,及连络各游击部队亦较容易,故日军曾在该岛,建有飞机场。铜头岛则拟建深水港,该岛万吨油轮可以淀泊,渔帆季节,渔船集中上万,成为一海上都市,故以后我海军,曾设温台巡防处于该岛,前海军总司令桂永淸上将曾言

  • 文章讀「溫嶺除三害」後記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6卷 第12期  作者:昭謨 出版时间:1974-12-30
    关键字: 温岭除三害 读后感 政绩 熊国和

    读了鑫陆先生温岭除三害文后;勾起一阵思潮,来续谈后任熊县长除三害事略:前文所述不知其名,故仅冠其姓,深恐误会,张冠李戴,特于日昨电话两位前任县长,即熊灵亨与熊国和两先生,证明除三害系前任熊灵亨县长之惠政,是在大陆未失陷前,后任熊国和县长,系大陆易色退至大陈时,即四十二年至四十四年二月大陈撤退止,两位相隔,有好一段时间。后任熊县长也是实干的县长,做了几件出色事,尤其当大陈撤退前夕,编组班队,演习岸勤,席不暇暖,眼看登舟时,秩序井然,这是他用去心力的收效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