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76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遙對故園懷祖骨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2期  作者:黃念祖 出版时间:1976-03-01
    关键字: 公墓 火葬 棺材 坟墓 遗骨

    拜读「宁波同鄕」九十一期「陈孝堤」前辈「离魂三小时」宏文,最后一句为「我极力提倡俭葬」。文内并提议用火葬,实在衷心赞同,本人服务医院十余年,而且经办的业务之一即是处理病故者善后,深觉俭葬观念之正确。由多年服务经验,依照故者生前的遗嘱,大多以「土葬」或者「衣着穿得好些」,或者「棺木买得好些」以及「坟做得好些」为死后意愿。本人服务的医院是一拥有千张病床的荣民医院,这批昔年驰骋疆场功在国家的老兵,都来自全标国各地的农村中,虽然受过现代革命敎育的薰陶,但对

  • 文章谈谈同鄕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84期  作者:金鏞 出版时间:1975-07-01
    关键字: 墓园 公墓 筹建 牌坊

    一、辛辛苦苦买坟山最近宁波、舟山两同鄕会,合资在台北县土城鄕廷寮坑,购就山地七甲多,约计地则二万一千余坪,正在计划辟为第二同鄕园。这块山地之购置,两会里的理监事先进和工作人员,除八方奔走募集经费外,几乎是踏破了铁鞋,挣断了脚筋,遍历北部近郊的各山区,始但终找不到一块适当的土地,尽管台北四郊有的是山,有些山峯太高,有些路途太远,或因地价太贵,或因面积不合,地质土壤的好坏,出入道路的方便,以及地理环境,必须面面顾到,才合开辟公的条件,才能获得政府社会

  • 文章(浮生小记)三张犁园警讯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58期  作者:行舟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墓园 墓穴 乡亲 灵骨 归葬

    本会三张犁园自民国四十一年筹建,迄已四十六年,现共建有穴九四一座,(四明堂存放骨灰一六三罐),山上满坑满谷,土地早已用罄。故近年除有少数属将其先人灵柩迁出,归葬故鄕,及早年所建寿域人死入葬外,已久无新坟营建。本管会目前工作重点,祇在对园看管与环境之维护,以及管理春秋两季祭扫超渡等事宜。惟近年因信义计划区发展迅速,山下大楼林立,周围环境日益繁荣,使原本幽静安谧之园,已成热闹社区中之「夜总会」,可能使躺在山上的鄕前辈们英灵也已深感不安。而最近

  • 文章本会宁波穴用地规格修正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45期  出版时间:1997-12-10
    关键字: 宁波 墓园 墓穴 用地 修正

    本会宁波东钱湖畔地穴用地,因以前规划面积较大,建样版坟后发现土地浪费,经前往参观鄕亲建议重新规划,并经本年八月十七日第五次园管理委员会议讨论决定,建议理事会修正,业经九月十七日本会本届第四十三次理事会议通过,新订穴用地面积如下:福区棺葬双穴(位置在灵骨塔左首共五排)纵深五米宽四米,面积二十平方米。福区棺葬单穴(位置在四明堂左前下阶最后一排)纵深四米,宽三米,面积十二平方米。禄字骨灰葬双穴(位置在四明堂左首共七排)纵深三米半,宽约三米面积十平方

  • 文章老少同行,祭扫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02期  作者:魏委  出版时间:2002-09-01
    关键字: 王雄夫 同乡会 扫墓 宁波墓园

    台北市宁波同鄕会前理事长,现任执行常务理事,八十八岁高龄的王雄夫先生和副理事长毛葆庆先生率台北市大专学生二〇〇二年返鄕参访团二十余人,在市台办副主任陈光利先生与宁波大学唐德中老师陪同下,于八月十八日上午冒着35℃的高温到宁波园进行了祭扫活动。宁波幕园为迎接参访团的到来,作了充分准备,对安灵塔、四明堂、道、牌坊。公厕等设施和区环境卫生进行了打扫清整;在花坛、草坪内布置了新鲜观赏花草;对坟周边个别干黄的龙柏又重新栽种;坟由于风雨潮湿而生出的青苔

  • 文章清明時節念黃陵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75期  作者:傅公義 出版时间:1974-04-01
    关键字: 黄陵 扫墓 仪式 笔者 陵墓

    黄陵是黄帝的陵寝,距今历史已达五千年之久,以前每逢一年一度的民族扫节日,政府均派大员前往致祭,并由当地政府首长陪祭,仪式简单隆重。笔者于卅六年春节随军光复延安之便,途往黄陵,曾二次前往晋谒鞠躬,以示敬意。黄陵位于陜北中部县,(现改黄陵县)之桥山,离县城约五华里,自县城出东门步行约半小时即可抵达,将至山麓,偏山松柏苍天,绿林成荫,路旁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八大字铭座,眞使人有怀古崇敬之感。陵挺立于桥山正中,园占地约八百平方公尺,周筑砖石水泥,碑为

  • 文章先父的志铭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88期  作者:是非叟  出版时间:2003-06-01
    关键字: 墓志铭 父亲 墓园

    以供爱我者代为删改斧正。志铭:穷山恶水的峰峦下,[1]长眠着我死去的父亲。[2]他有很好的学历,[3]也有广博的学问。生不逢时,[4]落拓一生,晚年境况更是悽凉。[5]× × × ×不想从前。只看现在;荒岗黄土埋白骨,英雄好汉都一样。是非成败生前事,晚年悽凉晚节香。[6]不必计较了!子孙以你为荣。爸!安息吧!」——台北[1] 先父园建在一座没有出产没有树木的荒山半腰。石有一条山涧。晴天干涸,雨天山洪成灾。为著写实,未便以「山明水秀」来形容先父

  • 文章骆宾王在崇川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9期  作者:岱宗 出版时间:1976-09-06
    关键字: 骆宾王 坟墓 崇川 考证

    王卒于何时,葬于何地,均无可考。迨至正德九年(一四四四)崇川城东黄泥鄕民曹氏,掘地得冡,题石曰骆宾王之。邵干吊之以诗,且呈远近君子,属而知之。时海门李于涛者,为敬业三十七世孙也。闻之,往治坟茔,赋诗而吊之;且云家谱有较:德慕公讳敬业,起义扬州,讨伐武氏,不克。一时眷属逃窜几尽。德慕公与宾王匿于白水荡,后宾王客死崇川,尙庵公(德慕之父)具衣冠以葬之。又云义乌之乃衣冠冢也。人生朝露,死不为奇,一朽黄土,祗是供人凭吊而已,惟其文章已传之不朽矣。

  • 文章书圣王羲之宅 凝聚着中外友人的心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0卷 第3期  作者:張忠進 出版时间:1998-03-10
    关键字: 王羲之 纪实

    书圣、画家、文学家,王羲之是我国,飮誉古今中外的二十四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他晚年头尾七年隐居浙江嵊州(即嵊县、剡县)金庭,直至五十九岁病卒金庭故宅。王羲之在嵊州金庭流传着许多动人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是嵊州人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激励人们勤劳智慧、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是不可多得的鄕土敎材!我们应引为无上的光荣和自豪。历来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提出:晋王右军故宅、地,应尽快建立影响国内外的,具有爱国民族传统的德育敎育基地,让中国和世界各国人们,特别是靑少年

  • 文章寧波女子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10期  作者:陳義芝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岳母 毛衣 扫墓

    …。而不同于书中女子的是,她未享浪漫之乐,却独深坎坷之愁。特别是夫君早逝,长留一人死后孀居的情愫,抑郁无聊,自不免将缠绵悲怀时现脸上。母子结缘八年多,我几乎可以说没一天曾见她开怀过。八年前淸明,一早我带着两株新成的樱树,赶往市郊宁波同鄕会四明堂园,种在未曾谋面的岳父坟前,那天天气淸冷,小雨如丝,我看到她仆地跪倒在碑前,小媛的大姊、二姊和弟妹俱在身旁,香烟四散纸灰飘,恍然,她竟是平芜尽处越千山涉万水赶来,而终嫌迟的一缕寒素花魂。当时岳父过世有五年了。我忍住泪囘

共766条记录 1/7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