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和氏璧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傳國璽考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0卷 第2期  作者:張宗欽  出版时间:2004-04-01
    关键字: 传国玉玺 和氏璧 印章

    称为「乘舆六玺」,作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用。螭虎指龙,螭虎钮象征真龙天子。还有一枚是皇帝私章,吉祥玺文,据说用和氏璧琢成,即后世所谓「传国玉玺」。关于「和氏璧」,有一段奇离的故事。据《韩非子》等史籍记载: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今安徽芜湖东南)见有凤凰栖于石上,采之得一璞玉,献给楚历王。历王使玉工辨之,玉工说是石不是玉,王以欺君之罪砍去他的左脚。楚武王即位,卞和又献璞玉,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去他的右脚。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荆山下痛哭,文王派人问之,卞和

  • 文章和氏璧新发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5期  作者:何志浩 出版时间:1984-05-10
    关键字: 考古文物 和氏璧 中华文化

    和氏璧是国家之宝,数千年来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失之国家纷乱,得之则国家统一。相传楚人卞和得璞玉于楚山中,献之厉王,玉人相之,曰石也,王以为诳,则和左足;武王即位复献之,玉人相之,又曰石也,又又以为诳,则和右足;及文王即位,和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继之以血,王使人问之,和曰:「非悲刖也,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名节为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人理其璞,果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此璧由楚入赵,由赵入秦,秦传于汉,三国时为孙坚所得,此后即

  • 文章從篆刻藝術談西冷印社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9期  作者:王杰謀 出版时间:1969-07-31
    关键字: 篆刻 印章 戳子 名家书画 韵石斋笔谈云 和氏璧 金印 铜印 银印 印鉴 西冷印社 宝印山房

    和氏璧」刻成);注引北堂书钞云:「自秦以来,始以玉为之。」可见秦时治印不惟质料改良,就技术上也跨前一步了。汉朝时候,天子用的玺更多,亦各有其用。诚如上文所引的韵石斋笔谈所云。那时朝廷公卿百官都有印章,而且分为「金印」、「银印」、「铜印」三种,均由天子按照官阶授与。至于私人用印,亦即以印章代为签名,乃从五代末期开始;南村辍耕录卷二刻名印记:「周广顺二年平章李谷以病臂辞位,诏令刻名印用,据此,则押字用印之始也。」不过当时私人函件往来还停滞在「画押」阶段,李之用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