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台湾事件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先賢應寶時先生的政績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2卷 第5期  作者:姚振昌  出版时间:1980-05-06
    关键字: 应宝时 上海道尹 台湾事件 政治家

    依依!洪杨之乱平定后,淸政府就晋升宝时为江苏省的按察使兼署布政事,同治十三年,他对倭寇侵略台湾事件,写了一篇高瞻远瞩的奏章,向淸廷建议,其内容大略如下:第一是针对台湾事件的处置;他说:「日本介在东洋,密迩中国,其人狡诈多端,素无信义,近者一利效法西人,潜图开辟,狡焉思逞久矣。今乃背约称兵,借词搆衅!闯入我边地,虔刘我番民,中国欲全旧好,据理力争,不遽用武,并许为之建望楼塔,表护彼商船,可谓宽大极矣!礼义著矣!讵料彼虚言款我,而久据番社,诱胁番人,又运屋材,携

  • 文章鉴往知来:应该了解二二八事件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2卷 第3期  作者:吳仁傑 出版时间:2010-03-10
    关键字: 台湾 二二八事件 真相 陈仪

    今年台独及倾绿人士,又一再渲染二二八事件,不断中伤国民党的信誉,不断毁谤蒋故总统的人格和政治操守,误导一般社会大众的思想,乘隙寻衅,造事生非,蕴酿省籍冲突,撕裂族群,后患无穷。我们必须厘清二二八的真相,正本清源,彰显那个年代的真貌,冀能消解历史上的创伤。二二八事件的由来:缉烟事件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下午七时半左右,台湾省专卖局查缉股职员叶德根、盛铁夫、钟延洲、赵子建、刘超群、傅学通六人与警察大队警员四人来到延平路天马茶房附近时,附近烟贩都闻风逃避,一个

  • 文章未戰先怯人民靠誰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3期  作者:盧德允  出版时间:2005-06-01
    关键字: 护渔事件 日本 台湾 未战先衰

    战机三百余架,与我方数字差不多,就机型新旧和飞弹武器效能,我们实力不容小觑。尤其是,「假设日我双方会发生军事冲突」,可能范围大约就在台湾东北方向钓鱼台一带,就距离而言,对我较有利。双方投入兵力,也不会全部出动,必须控存部分兵力,因应其他威胁。如此一来,国军就算没有必胜把握,起码能与敌方打场硬仗。台湾渔民以及国人在意的,不是两国兵力的悬殊,而是政府对待人民的态度。护渔事件发生至今,政府除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头抗议外,就只是一再呼吁渔民自制;甚至在立委要求派舰护渔

  • 文章不敢見光的「二二八資料」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8卷 第1期  作者:許承宗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台湾 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研究报告 朱浤源

    台湾,而以琉球为目标,裴尔的「台湾民政长官」梦未能实现,但他对台湾念念不忘,裴尔有台湾生活经验,绿营人士从陈隆志到城仲模,对二二八事件台湾地位的说法都追随裴尔的观点。有关第五个发现,是过去许多人所不敢提及的,因为长老教会南部教会的力量很大,朱浤源表示,长老会是怎么卷入二二八的,仍在调査研究,「问题是长老会不给我们资料」,相关资料收藏在台南的长荣中学,他拜托了很多次,也去了三四次,「一份都看不到」。为何藏起来不让看,其实答案很明显,因为在此时此刻见光仍是阴谋

  • 文章誰應該向全民道歉?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9卷 第9期  作者:葉潛昭 出版时间:2007-09-10
    关键字: 台湾政局 政治事件 特别经费案

    马英九特别费案经台湾台北地方法院判决无罪后,负责侦办马英九特别费案的侯宽仁检察官日前打破沉默,正式对外公开声明表示,他将依法上诉;同时认为马英九、宋耀明律师的作法,严重伤害司法公信力,他不能坐视,要求宋耀明与马英九拿出诚意公开道歉,否则不排除委任律师追究责任。侯宽仁对媒体表示马英九特别费案件,依侦查所得证据足以认定其有犯罪嫌疑而提起公诉。他尊重法院的无罪判决,但是,对于法院就证人吴丽洳侦讯笔录的法律见解,他完全无法接受,将依法上诉程序表示上诉的意见

  • 文章遍天遍地騙天下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05期  作者:張亞仙 出版时间:2004-08-20
    关键字: 台湾 被骗经历 骗人事件

    台湾骗子满天下,在此提供一个最新的案例,是我邻居父亲的遭遇,麻烦各位鄕长千万提高警觉,做好心理准备,以防万一吧!有人打电话给你说是辅导会的,并吿诉你现在政府已通过一项补助,基于服务荣民,辅导会将派专人到府服务,于是他先会跟你确认姓名和地址。基本上,他已掌握你的基本资料,如独居、有还不错的积蓄等等。然后约好日期登门拜访。当他出现时,身上佩带服务证件(当然是假的。基本上是二人一组。)因为独居,所以当有辅导会的人要来帮忙你,还来到家里,还挂著服务证,心防就卸下

  • 文章第二共和的選戰憲法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9卷 第4期  作者:葉潛昭 出版时间:2007-04-10
    关键字: 三一九事件 台湾建设 政治立法

    在三一九枪击事件三周年前夕,第一部以标榜建立所谓「第二共和」为修宪宗旨,并为呼应陈总统与独派大老辜宽敏建议制订「第二共和国宪法」的新宪版本『中华民国第二共和宪法草案』,于日前悄然出炉,虽然该草案具体条文内容至截稿时为止,并未对外公布,但透过执政党一再宣称催生新宪,可以料想得到,执政之民进党,想要透过制订新宪,以文字叙述,建构所谓法理台独的心意已决。对于该简称为台湾宪法的所谓第二共和宪法,究竟能够达成多少实质效果,能否突破国际社会封锁,提升台湾国际地位

  • 文章李德進學長的早年台大生活(下)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6卷 第2期  出版时间:2010-04-01
    关键字: 台湾大学 往事回忆 口述历史 四六事件 傅斯年

    有长达数十年,台大法学院同学大一在校总区上课,大二之后才转去法学院。可是,学长念书的那个时代,法学院同学是从大一开始就在徐州路校区的法学院上课。(注:三六年元月,徐州路的台湾省立法商学院并入本校法学院。)这是因为校总区的新生院(就是傅斯年校长在校门口一进来左侧兴建的临时教室)是在三八年夏天才兴筑完成的。学长是三七年秋天入学的法学院学生,因此就没有校总区念书的经验,但是低学长一届及以后的学弟妹,大一就留在校总区上共同科目。学长谈起三八年的四六事件,清晨他们

  • 文章台湾医疗史 清明篇㈤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23期  作者:莊永明著 王傑提供 出版时间:2004-06-10
    关键字: 明清时期 台湾医疗 彰化医馆 教会医疗 牡丹社事件

    我将在台湾的海浪之声所及之处,在摇曳的竹荫下,得到永远安眠之处。十三、侵入牡丹 初尝热病一八七四年(同治十一年),日本政府第一次派兵侵台,史称「牡丹社事件」,是「日本明治维新起动之后,开始准备师法西方列强、跃人海权争霸、对外拓张的一个具体行动;也是影响台湾历史,具有关键性的一个事件。」牡丹社事件源于一八七一年十月,六十六名琉球人因海难漂流至台湾南端(今屛东县满州鄕),遭高士佛社原住民杀害其中五十四人,日人称之「台湾事件」。翌年,又发生日本小田县民四人也因漂流

  • 文章台湾光复六十周年感言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5期  作者:呂作遐  出版时间:2005-10-01
    关键字: 日本侵略 台湾光复 二二八事件 六十周年

    平定暴乱,造成二二八事件悲剧,给台胞留下恶劣的印象。民三十八年大陆失守蒋总统率领五十万三军部队退守台湾,为了巩固复兴基地防务,采取戒严措施,对匪谍份子视情节轻重,或监禁或处极刑,其中或有冤屈情事。言论自由、人权受了限制,一般人称之为白色恐怖,自然加深台胞对政府的不满。台湾光复初期,人民普遍贫穷,到了六十年代,民间累积财富,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所谓「台湾钱淹脚目」。为何在短短二十余年间,造成经济奇蹟,引起世人刮目相看,究其原因有六:㈠中央政府自大陆带来数十吨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