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化石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国自甘肃首次发现后翼龙脚印化石再现东阳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6卷 第8期  作者:浙報傳媒 徐繞恩 劉小紅 出版时间:2014-08-10
    关键字: 翼龙脚印化石 东阳 “中国恐龙之乡” 恐龙蛋化石 鸟类足迹化石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新闻发布会中宣布,东阳境内的吴山风车口化石遗址已发现蜥脚类、兽脚类、鸟类、鸟脚类、翼龙等七种不同种类的脚印化石多达九十余个。其中翼龙脚印化石是我国自甘肃后,在东阳第二次发现,翼龙脚印长宽分别为六·五厘米和四厘米,非对称具有三个趾状,足迹长九厘米,宽一·五厘米,不仅数量多,而且清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专家吕君昌说,翼龙类恐龙以飞行活动为主,能在地上留下较深脚印并完整保存的几率相当低,能在一个

  • 文章观王基雄南美洲文物及化石展出有感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45期  作者:——吳月珍—— 出版时间:1980-08-01
    关键字: 南美洲文物 化石展出 省立博物馆 鱼化石 贝壳化石

    王基雄是旅居南美洲玻利维亚的靑年,祖籍福建省林森县,今年二十九岁。这次,他搜集了大批的化石及文物囘国,提供给省立博物舘展出,颇出乎我意料之外。在展出的化石之中,眞是世所稀有的瓌寳。从数千万年前的鱼化石、贝壳化石到数亿年前的三叶虫化石,其品质之精,形体之完整,数量之多,相信不但使国内硏究古生物的学者专家大开眼界,而且也使靑少年学生头一次亲眼目睹到亿万年古生物化石的眞面目,这在学术敎育上当有不平凡的意义。然而我个人最为感动的,却是王基雄的一颗心。这一批稀世之

  • 文章珍稀的新昌木化石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11期  作者:黄志益 出版时间:1999-11-10
    关键字: 新昌 木化石 大佛寺风景区 成因

    在著名的浙江新昌大佛寺风景名胜区的象鼻山下,有一个奇异独特的木化石林景点,这里采集了新昌境内发现的七大品种木化石三十多棵,最高一棵高达十四米,这些耸立的挺拔粗壮的「树干」,宛如一组雄奇的雕塑,重逾常石,色泽黑褐,坚过钢铁,斧钺不入。若走近细看,那周围足可两个成人合抱的「树干」都是在地层经历了一·五亿年以上的古中生代垩纪时的金钱松、落叶松、水杉、云杉、江杉、银杏、桦树化石,斑驳的树皮,涡状的年轮清晰可辨。今人惊叹的是「树干」上细小虫眼依然留存至今,展现

  • 文章大陸精華旅遊記㈦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93期  作者:王念慈 出版时间:1993-08-01
    关键字: 恐龙化石 重庆 嘉陵江 长江大桥 昆明

    习惯,亦不怕辣,正合胃口吃得津津有味,方知眞正正宗川菜之风味了。餐后坐游览车出游。只二、三分钟车一转弯就到人民纪念会堂。圆形建筑,壮观雄伟气象万千,拾级登阶入内参观,有座位二千人左右。环形分四层楼建筑,层次高低分明,经过精心设计,圆形屋顶镶有美丽花纹,是否抗战时遗物未问导游不详。我们队友四、五人坐在大厅中央椅上,权充开会代表照相留念。会堂边有博物馆,入内参观、照相,有各种大恐龙遗骸陈列。大恐龙化石骨架长达三、四十尺,高二丈左右,眞是庞然大物。亦有其他较小恐龙

  • 文章(生活隨筆)中國獨一無二的「鎮海棘螈」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57期  作者:黃夢燕 出版时间:2015-08-10
    关键字: 棘螈 镇海 活化石 繁殖 形体

    诞生在1500万年前,至今尚存,被人们称之为「活化石」的濒危动物—镇海棘螈,生活在瑞岩景区海拔100—200米丘陵溪边。这小家伙背部和体侧均呈黑棕色,全身布满大小不一的突粒。腹部朱红色,并有不规则的黑斑,头大,四肢细长,尾部侧扁,常年在溪边栖息。它昼伏夜出,白天潜伏在阴暗潮湿,土壤疏松的草丛、土穴和石缝间。一到夜间就出来觅食,以蚯蚓、蜗牛、蜈蚣及小型螺类为主。平时要是遇到刺激或惊吓,小家伙就会紧闭双眼,向前伸直四肢,整个身体呈半圆向上翘状态,并显露出醒目

  • 文章由猿人談到野人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27期  作者:黄影帆 出版时间:1987-06-01
    关键字: 猿人 原始人 野人 雪人 化石

    上次写了「类人巨猿话金刚」文之后段,末了提到关于人猿和人之间的关节猿人,目前只有像北京人、爪哇猿人、海德尔堡人的骨骼出土,还未见到过眞的活标本时,正拟执笔继续写出其由原人变为人之过程,因手头无新资料,如果突然就蒐集之「野人」传闻着手,总觉得缺少了一个环节,无法对同鄕读者有一个较明确的交代,搜索枯肠,注意新资料,正踌躇无以着笔之际,今(廿二)日翻开中央日报,赫然发现如下的一则电文:「二十一日美联社纽约电:科学家说,一项前所未见的化石发现显示,已知人类最早

  • 文章忆观奕烂柯与江郞化石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卷 第9期  作者:王杰謀 出版时间:1971-09-30
    关键字: 烂柯山 江郞山 化石 石室 石碑

    爛柯山在浙江省衢縣南門外。筆者昔年因從杭州奉差前往衢縣公幹,常利用休閒之暇日,朝往暮歸,作竟日之遊。時約三五知己,出城步行二十里,沿途通過好幾個茅亭農村,進入峰巒聳翠的羣山之中,那最突出的高峰便是爛柯山。山麓處有石橋寺,爲南北朝時梁文帝大同七年(公元五四一年)所建造,宋眞宗景德年間曾賜額曰:「竇巖寺」,但今已香火寥落,棟宇陳舊。寺外有虬松數株,名戰龍松,皆千餘年之物。循寺右拾級而上,但見巨石橫空,狀如飛橋,南連削壁,北接羣峰。石橋下天然石室,空洞弘敞,高...

  • 文章普陀山的鹦鹉螺化石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58期  作者:車鴻雲 出版时间:1996-08-20
    关键字: 普陀山 鹦鹉螺化石 文物馆 研究

    在普陀山文物馆陈列室内有一块长三十厘米、宽二五·五厘米、厚二厘米的石头,表面磨得十分平整光滑,正中间有一座长二四·五厘米的「宝塔」,在石上刻有「灵石塔」三个字。这座「宝塔」的材质是洁白的方解石,镶嵌在靑灰色的围岩之中,显得格外分明。远看很像一株竹笋,在形如「宝塔」的中央贯穿着一根细长的小管子,而竹笋中央是没有细长管子的。它既不是竹笋,也不是人工描绘或雕刻的,它是四万万年前的古鹦鹉螺壳体化石。鹦鹉螺最初出现于我国东北晚寒武世地层中,体形很小。在距今

  • 文章21世紀末的孩子們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31期  作者:嚴震銓作  出版时间:2005-02-10
    关键字: 博物馆 淡水鱼 灭绝 环境污染 生物化石

  • 文章遊澳大拉西亞雜感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05期  作者:顧庭銘 出版时间:1994-08-10
    关键字: 澳大拉西亚 化石大陆 纽澳土著 米佛峡湾 威特摩岩洞

    又过之。不过人口大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城鎭,致在感觉上仍有欧美地区之荟萃繁华。这是一个被称为「化石大陆」的古老而稳定的大地,千万年的风化和侵蚀,使许多高山夷为平地,因此在自然景观中缺乏高山峻岭。地势东部山脉绵亘,东南有澳洲阿尔卑斯山之称之科塞斯科峯,海拔二、二三〇公尺,中部低地以西为高原,多为沙漠。气候北热南温,寒暑俱剧。孤立的地理位置,平缓的地形,干燥的气候,是决定景观之三大因素,独立发展出奇特的生物体系,例如袋鼠、鸸鹋、鸭嘴兽、无尾熊及奇特的植物,且无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