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冬至习俗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冬至大如年考源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3卷 第1期  作者:楊仁初 出版时间:1991-01-10
    关键字: 冬至节日 冬至大如年 源考 履长节 冬至习俗 应节食品 推算气候

    说:「相传冬至大如年,贺节纷纷衣帽鲜;毕竟句吴风俗美,家家幼小拜尊前。」到了民国,虽然习俗渐淡,然而仍有「过冬至节」之称。冬至,古时候也叫「履长节」。有公婆在堂的媳妇,都要在冬至早上拜见时,将为二老做好的鞋袜献上。所以在中华古今注中有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公婆)。」直到前淸,南北各地听说媳妇也还都有做棉鞋送阿公,绣花鞋献阿婆的,以取「长履景福」的吉兆。因此风俗上也就严禁嫁出门的女儿,决不许在娘家过冬至夜,说要是让她过了,则两家都不吉利

  • 文章冬至谚语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5卷 第12期  作者:平山  出版时间:1983-12-10
    关键字: 民间习俗 冬至 谚语

    冬至,为农民之大节,农民终岁勤劳,至此已五谷收成完备,储藏稳妥、逢此大节,应当庆祝一番,以慰辛劳。冬至又为祭拜宗祖之节,鄕村凡宗族姓氏大者,均有宗祠建设,供奉历代逝世之神主、有族产收入、为冬至买办猪羊祭品之用,故是曰管理族产者必大开祠门,鼓乐齐鸣敲锣击鼓,大喊「请绅衿老人到祠堂祭祖拜冬」于于赤童白叟,齐集宗祠,宰猪杀羊买办祭品,擧行大祭,祭后对绅士老人各分祚肉一块,绅衿秀才两斤,擧人四斤,老人六十岁的一斤,七十岁二斤,八十岁四斤。民国后绅衿擧秀无人,改以

  • 文章鎭海冬至习俗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66期  作者:基隆客 出版时间:1972-12-15
    关键字: 镇海 冬至 习俗 祭祖 汤团

    殊属费解,笔者幼年时曾向父老请敎,据答原句本是「火烛贼。」火烛要小心,小偷也要留神,因为喊口号的工人,常被「贼骨头」殴打,不得已改为佛了。冬至羹饭家乡习俗,宗祠中虽已祭过祖先,而家里的冬至羹饭,仍然要做,供菜不十分考究,普通均是十大碗。吃冬至羹饭不必邀亲请邻,因为大家都做,可以两免。若附近住有鳏寡孤独或无力做羹饭者,必邀来共餐,同渡佳节,此固人人应具之悯怜心也。冬至进补一部机器,经年转动,难免发生故障或损坏,所以随时要检查修理,使它寿命延长。人的身体,也何独

  • 文章温州过年十大习俗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1卷 第1期  作者:葉青青 出版时间:2015-02-01
    关键字: 过年 习俗 冬至 祭灶 贴春联

    过年是中国人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各地过年习俗都有自己的特色,温州也有自己独特的过年文化。从冬至开始,温州人就纷纷筹备各种年货,像晒酱油鸡、酱油肉,炊松糕等等。在这浓浓年味里,温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潘一钢聊起了温州一些过年习俗。这些习俗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发生了改变,还有一些至今在民间流传。冬至吃汤圆冬至称”至日“,俗称”冬节“。这天早晨,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或麻餈。汤圆的馅为甜糖或芝麻,也有咸肉汤圆。而麻餈则要先把糯米炊熟,捣韧做成块形,然后放在加糖

  • 文章简述冬至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7卷 第6期  作者:董訓 出版时间:1991-12-10
    关键字: 冬至 传统节日 汤圆 风土习俗

    我国传统特殊的季节日,每节庆都有重要应节的食品,冬至在南方吃汤圆,在北方吃馄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有传神的记载,他提到杭州人过冬至的情形:「三日之内,店肆皆休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飨先则以馄饨,有『冬馄饨,年饿饦』之谚。贵家求奇,一器凡十余巻,谓之『百味馄饨』。台湾人过冬至是吃汤圆,也含有团圆之意,在冬至节之早晨要用「清圆」三碗供在厅堂、厨房,然后拜神,向神明及祖先报告冬至的来临,祈求到过年的平安。冬至的日期每年都不同,但总在农历十一月,亦是

  • 文章冬至相生春又来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9卷 第6期  作者:張永壩  出版时间:2013-12-01
    关键字: 冬至 传统佳节 冬节习俗

    唐·杜甫:《小至》

  • 文章浙人冬至习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2卷 第1期  作者:妙鳳 出版时间:2010-01-10
    关键字: 江浙风俗 冬至 习俗 二十四节气

    每天描画一笔,等字全部涂盖描完,该是春天也就到了。浙东宁波地区冬至习俗,旧时乡村民众吃暗红色糯滑的、芦穄(高梁米磨成粉)汤粿,现在改吃糯米汤粿或蕃薯(地瓜)汤粿,先供灶神,后再全家吃,俗称「冬至小年夜」,俚语说:「冬至大如年,皇帝佬倌要谢年」。吃过冬至汤粿,则意味着每人年龄又长进了一岁,更要鞭策自己求上进。冬至日,以往家家户户要做「冬至羹饭」祭祖,或到墓地坟场祭拜;而做新坟一般也选在冬至这一天,特别是暂厝草放于外的棺木,作最后定位入穴安置。冬至节前,一般外出

  • 文章闲话冬至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5卷 第12期  作者:鄭祥鼎  出版时间:1983-12-10
    关键字: 冬至 历史传承 传统习俗

    冬至,俗称冬节,一年廿四个节气里,具有传统民俗文化色彩而成为岁时佳节的,祗有两个节令——淸明与冬至。依历法所定,廿四气节,各坐落邦月那天,阳历年都有固定月日,每年一样,没有什么变动,如有相差,也祇有一天的时差。阴历年,则不同,有先后早迟,没有一定。由历数家分别根据太阳太阴之运行,推算出来的。太阳运行,自秋分以后,跨向赤道以南推进,至阳历十下月廿二日或廿三日,半之南纬线(南囘归线,亦称冬至点),是日即为冬至节气,阴历大抵落在十一月,日期或在月头或在月尾或在

  • 文章春節憶兒時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4卷 第1期  作者:陳啓新  出版时间:1992-01-10
    关键字: 年节习俗 冬至 送灶 祭祖 年夜饭

    半月的。而且还有红包可拿,只够一年的零化,要不是被妈妈搜去的话。所以没有一个孩子,不眼巴巴盼望新年快点到来。现在,旅居台湾四十多年,尽管居台湾人口的主流底福佬(河洛)和客家人,莫不是来自中原汉民族的血胤,所以习俗大致相同——除了原住民(山地同胞)外。每逢过年过节,心底不免兴起一股独在异鄕为异客,孤独寂寞之感。二、年的脚步声「冬至大似年」,这句俗谚南北通用,在北方冬至吃饺子,在台湾是吃汤圆;在我们故鄕,却不一样,也显得多么简陋寒酸,祇在冬至夜煮一锅赤豆糯米饭,次日

  • 文章冬至大如年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73期  作者:盛輔良  出版时间:1982-12-01
    关键字: 冬至 纪念日 祠堂 习俗 家乡

    自冬至日起算,到第一百零六天(中间有小寒、大寒、立春、春分、惊蛰、雨水、计六个节气,每一节气、相隔十五天)即是淸明。阿拉甬人鄕谚说:冬至百六是淸明,又说:冬至大如年。冬至祭祖,淸明扫墓(宁波人说上坟)是愼终追远缅怀先祖两个纪念日;溯自吾华夏民族古老传统文化的一部份。尤其是冬至,我们可以从书籍中读到关于封建帝王祭天的记述。本省闽南同胞,家家户户有吃圆仔汤的习俗,说是吃了冬至圆仔汤就多长了一岁。阿拉童年在家鄕,记得母亲总是在冬至前夕,用粥瓶(一种瓦罐)在厨房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