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保甲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滃洲人談滃洲(十五)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9期  作者:金禮門 出版时间:1976-10-01
    关键字: 滃洲 地理 保甲 自治

    二十二年岱山改设区署后,始正式邀请地方士绅重划鄕鎭辖区,开始编组保甲,遴选鄕鎭保甲长,成立鄕鎭公所,设置有给办事贡,自那时起,地方自治才有行政实质。新县制颁布后,地方自治基层组织均取得法人地位,其制度益增具体化。滃洲县成立后,为加强地方自治之推行,除鄕鎭细胞组织仍采用保甲制外,将各鄕鎭编组,重新勘察,依其自然条件,重新调整为二鎭十二鄕,兹为易于参考计列表于下:(八)滃洲县地方自治基层组织概况表右表所列各鄕鎭,编组上户口较多的,以东沙鎭为最,辖区面积较大的以岱中鄕为首

  • 文章王荊公與寧波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0期  作者:張希為 出版时间:1967-10-28
    关键字: 王安石 鄞县志 水利 教育 农贷 保甲法

    「须知平常与靑苗,其法如车人如轴,平常失人亦贻厉,靑苗得人亦造福,文公行之吾鄕时,鄮山之民徧尸祝,于今吾鄕岁岁行常平,但为墨吏腰缠恣饱黩。」(全福望诗)可见靑苗法在鄞,行之确是有效的。四、设警察 鄞县志所谓「严保伍之法」,即是荆公以后所推行的新法中的保甲保甲的性质实等于地方自治团体的警察。目的在儆盗,在防奸宄。由人民自己组织,实行自衞。也就是古之守望相助。在荆公治理之下,秩序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又无旱潦之灾,丰衣足食。文风既盛,风俗丕变。鄞人感荆公之德纷纷祠

  • 文章六年淪陷話舟山㈨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59期  作者:包江雁 出版时间:1996-10-20
    关键字: 舟山 日军 侵略 保甲制度 奴化教育

    续上期)十一、日军在政治、经济、文教方面的侵略日海军舟山岛基地队(警备队)司令部在舟山六年多时间所执行的侵略、压榨、奴役政策是通过日军驻伪自治的指导部(武官府)来具体实施的。在政治上,除对抗日人员进行血腥鎭压外,实行联保联坐的保甲制度,加强户籍管制,签发「良民证」。羣众进过日伪军警岗哨,都须持有该证件。如果居民离开居住的岛屿,还必须向伪公安(警察)、民政机关申请「出口证明书」。这种出口证的申请手续首先要具备二家地方殷实店铺,说明被保人的身份及外出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