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佛堂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佛堂鎭治小考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4卷 第3期  作者:傅健 出版时间:2002-03-10
    关键字: 义乌 佛堂 浙东四大镇 《遊佛堂

    佛堂历史悠久。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剡溪村民朱光海发现了距今〇·七—一·四亿年前的恐龙蛋化石,从而掀开了义乌历史的第一页。一九九一年,燕里村的贾有珍、吴钱采集到新石器时代的石镞;一九八七年,大成中学的贾占峰在梅林江边采集到新石器时代的穿孔石刀;一九八一年,佛堂的道院山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并由王兴元上交等。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三〇〇〇—四〇〇〇年的历史,且出土石器的密度如此集中,反映出佛堂史前文明的发达和璀灿。但在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佛堂还是比较寂寞

  • 文章佛堂「十月十」的由来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3卷 第5期  作者:傅健 出版时间:2001-05-10
    关键字: 佛堂 义乌 集市 庙会 朝拜

    据(嘉庆)《义乌县志》「卷二」六十一页载:「距(义乌)县治之西三十里有佛堂市鎭,其地四方辐辏,服贾荦牛,交通邻邑。」可见在当时的佛堂已是一个水陆通衢的交通枢纽,被誉为「小兰溪」。佛堂虽是义乌当时最大的集市,但在以前除了元宵、清明两次灯会外,并无庙会之举。约在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才首次兴办十月十庙会,称「佛堂十月十」。由当时佛堂商会会长赵钦生、委员张和顺负责筹备,利用鎭内的渡罄寺做文章,重新庙宇,佛像贴金,择日开光兴会。日期定在何时,多数人的意见

  • 文章「同善社」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24期  作者:海風 出版时间:1982-02-01
    关键字: 同善社 佛堂布置 入社仪式 组织结构

    幅画出自城内后街张弦先生[1]的手笔,中间则是悬挂王少谷老师[2]的巨幅山水画,另外还有不少名家书写的字联,会客室布置得非常雅致,人坐其中,尘意全消。屋前走廊有护栏、栏前植满花木,每至花开时,香气扑鼻,人在其中有如置身仙境,这眞是一个修行养性的好地方。男社旧址后因人数增多不够使用,廿九年秋复由信徒捐资在旧址后面官仓下再建二楼洋房三间,佛堂由旧址搬迁新屋,新屋两侧有花圃假山,屋后有放生池,池中有很多田鱼,塘水则是上庵的冷水,用水笕接来的。男社主持人先由油竹朱先

  • 文章追記鄭惠卿周仰松兩先生的去世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5期  作者:王梓良 出版时间:1977-05-06
    关键字: 郑惠卿 周仰松 莲社佛堂 纪念活动

    去年(六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由罗霞天、金越光、陈绍英三位先生的发起,郭肇良、江筱峯、凌华三位先生的筹备,于济南路莲社佛堂为龙游郑惠卿、海塩周仰松二位先生擧行逝世二十周年纪念。那天是星期日,风和日丽,鄕友参加者极为踊跃。我那时适因病住台大附属医院治疗,十时许前往行礼,留约一小时,见参加鄕友络绎不绝,龙游同鄕黄立懋、汪英羣、黄种强、周金生诸先生亦携锭箔拥到,知所定素斋必须增加,因受肇良先生嘱,就先行囘归。二十年前,来台人士,以逃避暴政,作寄庽性质,婚丧诸事

  • 文章佛堂南江(塔山境内)纪胜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7卷 第2期  作者:傅健 出版时间:2015-02-10
    关键字: 佛堂 南江 人文 义乌 画坞山 诗文

    一、概述南江,是义乌最美丽的江,别名洋滩江、画溪和南港,「画溪:在县南二十余里云黄山下,经画坞山,五色相映,故名。」(万历《义乌县志》卷之三·山川)南江发源于磐安县双峰乡仰曹尖,主要流经佛堂镇塔山片和合作片,「洋滩江:县南十五里,即画溪,群山萦连,草木如画,故名。源出东阳甘溪安文,经东阳城南,西流至县南十五里,为洋滩江,又西与义乌县溪合港入双溪。」(万历《义乌县志》卷之三·山川)南江是历史悠久的江,在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里就已有记载,「谷水又东经

  • 文章佛堂古鎭的保护与发展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4期  作者:黃美燕  出版时间:2003-04-10
    关键字: 商贸 历史风貌 规划 旅游经济 佛堂

    关于佛堂古鎭的保护问题,自两年前义乌市委市府提出专题调研,至今已达成普遍共识,并成立了「古鎭保护委员会」这一专门机构,具体行使古鎭保护职能。一、充分认识古镇保护的价値㈠古镇的商贸特色佛堂历史悠久,历宋时的沙洲,元时的村落,明时的埠头,至清乾隆时升格为鎭,发展到民国时已富冠全县,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号称「浙东四大鎭」之一。有关佛堂清、民国时的繁华,史书中多有记载,此不赘述。仅据民国廿三年(一九三四)义乌县政府查编《义乌县势调查》载:「县城南三十里有佛堂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