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仙人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仙人掌中乾坤大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50期  作者:周金芳/撰文/攝影 出版时间:2006-09-10
    关键字: 园艺展览馆 仙人掌 品种 多肉植物 植物园

    炎阳晒地,热穿脚心,谁会郊游健行?吿诉各位鄕亲,有个理想凉爽地点,清风徐徐,香花拂面,树荫下,池塘边,小桥流水,彷若江南水鄕,那就是中华路二段南海路口的青年公园。青年公园园艺展览馆,有二幢钟罩形大拱顶,八角馆及圆馆,透明美观,在周遭可欣赏内景,置身里边则放眼天下,不定期举办园艺展览,免收门票,最近二〇〇六年七月八日至二十三日,展览多肉植物—仙人掌。仙人掌种类繁多,达数千种,加诸科技进步,人工培养,移栽杂交,分枝扦揷,使得仙人掌中乾坤大,越发子孙满堂,此次

  • 文章東瀛隨筆(十八)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80期  作者:張成寬 出版时间:2009-03-10
    关键字: 林语堂 幽默大师 红袍仙人 天花 橡皮圈

    银子和金钱。那白衣仙人也取出葫芦,摇上几摇,口中唸道:「小小葫芦秃又秃,又有酒来又有肉。」立刻变出一桌珍馐美味的酒席来,二人正欲开怀畅饮,不觉钻出一个专吃白食的先生,他老人家不请自到,施施然入席,这种情况,不止一回,使这两位神仙不胜其烦。一日,两位神仙存心要整他一下,红袍仙人便说:「今天我们必须行一酒令,说得上,方准吃喝。」说毕便用刀割下自己的耳朵,行令曰:「我说个『圣』字是耳口王,耳口王,壶中有酒我先尝,席中无肴来下酒,割个耳朵尝一尝。」白衣仙人也说

  • 文章北渔山仙人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85期  作者:何敏求 出版时间:2009-08-10
    关键字: 北渔山 仙人掌 诗词咏叹

    盈尺仙人掌数丛,立身全在破岩中。只缘性韧深根扎,能茂葱茏傲海风。

  • 文章「第二廬山」——奉化商量崗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09期  作者:鄭傳良 出版时间:1994-12-10
    关键字: 第二庐山 商量岗 仙人桥 森林浴 避暑

    —商量岗(奶部山),海拔高度九一五米。商量岗,亦被称为「相量岗」。拾级而上,在岗顶有两块高丈余的巨石兀立于陡壁之上,石顶上横空悬架着一块约两米长的石条,人们称为「仙人桥」。相传古时有三个神仙在此相向而坐,商量建造寺院而得名。商量岗地处偏静高寒,夏季气候凉爽宜人,当地山民称它:「六月无夏——白天不用扇,晚上不离被。」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商量岗是一个占地约八百七十公顷。常年溪水淙淙,林木葱郁,漫山是靑冈、木荷、三角枫、麻栎、马尾松、杉木以及从国外引入的日本扁柏等

  • 文章普陀山的傳說㈣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50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9-10-01
    关键字: 普陀山 仙人井 吕洞宾 韦陀 观音

    仙人井在百步沙上方,儿宝岭南坡,有座被大树枝叶覆蓋的石洞。石洞内有个洗脸盆那样大小的水潭,叫「仙人井」。井里的水淸甜可口,而且大旱不枯,大涝不溢。过往香客总要停下来喝口「仙水」,说是能明目治病,延年益寿。这口「仙人井」是怎样来的呢?很早以前,有个年轻的樵夫在南坡塔了一座草棚,借以栖身安息。那地方是从前寺到后寺去的必经之道,过往香客常在坡下歇脚,向他讨口水喝。樵夫因自己经常关门上山,于是就在草棚旁边挖了一个小水潭,并做了一只木勺放在潭边,让香客们自舀自喝

  • 文章舟山古来多仙人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16期  作者:舟子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仙人 安期乡 蓬莱乡 普陀山 舟山列岛

    鼎沸之际,相信有许多方外之士和厌战份子,粉粉逃入这星罗棋布的舟山羣岛中,或另辟荒地以图生存,免于战乱之祸;或养生修炼,以期得道成仙,尤其这些道家人物,正是仙人的前身,所以这正是「舟山古来多仙人」的最大原因。这并非纯属想像之辞,实际上是为昔日一般人所承认的,试观定海县志舆地志中名胜古蹟篇中所述:「舟山列岛在昔所谓海中洲,漂渺而不可即者也,内陆之人好谈怪异称为神仙之都,至今犹有安期蓬莱名其鄕者。」那茫茫海洋中散布着三百七十多个岛屿,一百多个暗礁,波浪汹涌,航道

  • 文章金塘仙人山的传说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79期  作者:何雷書 出版时间:2000-02-20
    关键字: 金塘岛 仙人 葛仙峰 三仙山 草药郎中

    金塘岛的仙人山,又称葛仙峰、三仙山。海拔四五五·九米。海岛多雾,仙人山经常大雾弥漫,有时候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映现出奇光异彩;更有海市蜃楼,金碧辉煌,雄伟壮观。虽然虚无缥渺,却亦令人陶醉。千百年来,民间对仙人山有许多很玄的传说。「仙人山」一名起于东汉年间。当时山下有个姓金的文人,年已四十多岁。他是村里的「百事通」,人家有什么疑难事都去向他请敎;他以助人为乐,几乎是「有求必应」。村里人很尊敬他,叫他金先生。有一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屋里热得无法入睡,他到门口乘凉

  • 文章仙人井与吃素蚊子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45期  作者:裘時晉 出版时间:1989-12-01
    关键字: 鄞县仙人井 龙王庙 不吸血蚊子 裘村繁华

    在鄞县东南鄕最偏僻地方有名仙人井,该井与笔者所居之奉化裘村鎭相近,约有三十余华里,其间有高山一座,横贯鄞奉两县交界处,该山名曰白岩山。白岩山树木稀少独产茶叶,所产茶叶大有其名。仙人井附近地方所住居民零星稀少,林木参天,其中有溪坑乙条,湍流不绝中有大潭两个,潭深不知有多少,其中一个称为仙人井,由上流下之水经过此井,所有树叶杂草无一片留存,与他处滞留而不下流者逈然不同,可谓淸净无比。故鄕人均认该潭即系龙王居住之井,在路边上建有龙王庙乙座,屋宇虽小,设置雄伟

  • 文章普陀山的傳說㈣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31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0-12-15
    关键字: 普陀山 民间传说 飞沙岙 仙人井 短姑道头

    被黄灿灿的沙子塡满了。海涂成了山呑,人们给它取了个名字,叫飞沙呑。从此,香客们到梵音洞去,就再也不用乘船摆渡了。仙人井在普陀山百步沙上方,几宝岭南坂,有座被大树枝叶覆蓋的石洞。石洞内有个洗脸盆那样大小的水潭,叫「仙人井」。井里的水清甜可口,而且大旱不枯,大涝不溢。过往香客总要停下来喝口「仙水」,说是能明目治病,延年益寿。这口「仙人井」是怎样来的呢?很早以前,有个年轻的樵夫在南坡塔了一座草棚,借以栖身安息。那地方是从前寺到后寺去的必经之道,过往香客常在坡下

  • 文章温岭桥下张仙人石杵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7期  作者:醉候 出版时间:1975-07-30
    关键字: 温岭市 桥下张 仙人石杵 张心孝 李存仁 存仁堂

    在店,见贫苦无吿者,不收药费,与店主行善之心,如合符节,以此更博心孝欢心。李居张家半载;由冬而夏,全身衣履,心孝予以更换一新,李未曾言谢。是年飓风过境,海岸尽为洪潮浸没,灾祲所过、瘟疫盛行,人民死亡相接,惟有到张氏店中购药服用者,无不挽囘性命,以是门庭若市,财源滚滚,使心孝赎囘田产不少,人谓其行善报应。一夕夜半,心孝苦于蚊虐未睡,见店堂灯光未熄,偶出观之,见存仁正在捣药,手持石杵,非本店之物,怪而问之,李答云:「此为仙人石杵,系祖遗之物,相传先代得铁拐仙所赐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